以色列到底输在哪?

这场战争的核心胜负手不是战损比,不是地盘,不是国际观瞻,而是以色列的国家建设的底层逻辑——不败的神话

现代社会是依赖神话的

在遥远史前世纪,现代智人依靠想像和宏大叙事这一关键,组织起了远超尼安德特人的队伍规模,进而消灭了单兵素质更加优秀的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在智力体质五感等各方面素质均超过了现代智人,但是相比而言,缺乏大规模社交的能力,因此,十几人的队伍就是他们的组织极限了)。而现代民族国家,也是依靠想像的共同体维持着基本的组织逻辑,几万年来,从没改变。民族是想像的共同体,但是这个共同体,不是想像出来的。

上古社会依赖创世神话团结着众人,现代社会,同样如此。新中国的神话是长征,是抗美援朝,英国的神话是光荣革命是大英帝国的余晖,美国的神话是山巅之国上帝选民,是美军不败是绝对威慑。缺乏神话或者神话混沌的地方,往往也思想混乱,缺乏国家向心力,总觉得这个国家或者组织少了点什么,比如现代的日本,莫迪之前的印度。

而以色列的神话,是五次中东战争不败的积威

我知道有人会说以色列的国家神话是上帝的应许之地,诚然,从某种角度说也没错,只不过,这个神话过于神话了,以至于很多人不会真的相信这一点。而神话,需要人相信

“伯纳德,我们国防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保卫英国?”

“不,是为了让人们相信英国受到了保护”

“让俄国人?”

“不是俄国人,是英国人!俄国人知道没有”

——《是,首相》

以色列的国防政策就是让以色列人相信以色列受到了保护。

因为以色列人相信以色列受到了保护,所以他们才能组织起武装开拓团,去刚刚占领的土地上定居,所以他们才能在这片实际上危机重重的土地上生存发展而不逃亡,所以他们才能勇敢的参加义务兵役,以色列人太需要这个神话了,哪怕是虚构的

当然,他们也确实很擅长虚构

所以以色列国防装备以一种变态的程度强调防御,强调保证成员生存,所以以色列以一种十倍奉还的态度对待周边组织对他的袭击,所以以色列以溢价数倍的态度对待人质交换,所以以色列以难以想象的强度影响着媒体舆论宣传,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那个主题,既:必须让以色列人相信以色列受到了保护

以色列可以咬牙打赢五次中东战争,但是这其实也是极限了,没有人会想要在一片长期战乱的土地上生存,他需要安全感。没有这个安全感,以色列这个国家就会像是手里的沙子,攥得越紧,流失的越快

而现在,以色列失去了这个安全感

哈马斯以一种如同自杀的方式对以色列的国民安全进行了一次破坏,哈马斯的一切战术都围绕着两个字:挑衅

发射五千枚火箭弹能杀死多少以色列人吗?能重创他的士气打击他的军队吗?突袭占领的地方他能持续控制的住吗?我想这并不需要一个多么复杂的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不可能。

我之前说过,从战略上说,哈马斯这是一种等死死国可乎的鱼死网破,但是从战术上说,哈马斯是必败无疑的,但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进攻?如此精妙的配合,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可能是一时脑子抽了吗?其实目的只有一个:让以色列人意识到,他们不再安全

很显然,哈马斯成功了

因此,以色列从被突袭第一天就以前所未有的强硬对哈马斯宣战,同时进行了以色列有史以来几乎最大规模的接近极限的军事动员,随后他们又下达了一系列几乎等同于屠城令的军事命令,并且仿佛先发制人一般打击了叙利亚的机场(叙利亚:我招谁惹谁了???)紧接着,他们又颠覆人类底线的轰炸了医院,轰炸了大量的平民设施,屠杀了大量的联合国人员和记者。等等等等,这些举动看似强硬疯狂,实则无不暴露出以色列立国神话被打脸之后的被动、惶恐和失态

我不是一个乐观的人,我认为,哪怕有抵抗之弧团结一致,哪怕有国际社会普遍谴责,哪怕抵抗之弧之前针对以色列的战绩如此辉煌,这次战争仍然很难说结果如何,哪怕这次是抵抗之弧掌握着主动,以色列仍然可能在军事上勉强立于不败,抵抗之弧想要在正面战场击败以色列是不容易的

但是所有人都会逐渐的意识到,以色列的不败神话破灭了,以色列不再安全,而它,还能再赢五次中东战争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