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评论我建议一定是逐条去做

【本文来自《小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很离谱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我觉得这个标准蛮好的。

第一项大家都盯着会不会游泳。其实能浮在水上保命就行了。最简单的就是跑步,乒乓球,篮球。我们正常上小学体育课都能学得会。后面每周每天抽点时间运动起来就好。

第二项1000万字的阅读有点难度。需要不断的督促孩子去读书。但说句实话,找到他的兴趣爱好点买10万的,为什么看都能够好几十万字了。再看一点名人传记也确实很简单,再读点儿史书,故事书,甚至是漫画书,笑话书,阅读量蹭蹭的就上去了。当然我更喜欢一些介绍世界的《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书,非常的开阔眼界,不需要用字数来衡量它的价值。纯英语读物,这个有点猛。是要家长指导一下。我们在海外的混日子的人,也不一定整天看纯英文读物。但是会习惯用英语写电子邮件。这个东西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孩子喜欢的知识门类和阅读的兴趣。在电子化阅读和短视频时代也不能放弃他对一些视频和电子文章的阅读与鉴别能力。但成年人自己做不到,就觉得孩子也做不到。这不是神经病理论吗?孩子过的比成年人过的认真一点,努力一点很正常。而且根据时代的变化,孩子在接受和学习新东西的能力的,一定是大人想不到的厉害。

第三项演奏一项乐器,和欣赏高雅音乐的能力。其实也有廉价的版本,网上找一个二手电子钢琴。弹几个自己喜欢的曲子,也是可以的。B站里头一大堆古典音乐赏析的视频。我说的再难听一点,能把《猫和老鼠》里的音乐视频看明白也都算是不错了。高雅音乐又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但是人对音乐的理解是不断加深的。所以没必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让他有这个习惯就行。

第四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绝对实用。父母懂英语的,没事儿就跟孩子扯扯淡,练一练就完了。不懂英语的不要碍于面子,让他跟其他小朋友练一练。只要不盯着英语成绩看让小孩儿自由的去发挥。他的英语成绩会比想象中的还好。实际上孩子能在初中,高中完成这项任务就够了。但小学的语法太简单了,能说利索一些简单的对话不脸红就行。

字数限制,还得分段发……

第五项能写一手好字。这个是有点儿难度的,需要好好练一下。用字帖去认真练。但我觉得孩子是能在初中完成这项任务的。

第六项能做一桌好菜,我是比较反对的。我觉得能洗完一桌的碗就不错了。帮着父母收拾桌面收拾屋子做做家务就好。做饭这个事儿建议放在中学或者大学进行。一个是刀和火,小孩子的力量没有办法充分的适应切菜和炒菜以及其他的火候类的预判和控制。其危险性容易让孩子形成心理阴影。万一哪一项没做好,容易拒绝进厨房。如果要学的话,就是先能够学会用一些自动化的烹饪机器或者说是烹饪设备做一些简单的饭和菜。比如电饭锅烧米饭,微波炉热个菜,帮父母拌个凉菜调个汁儿什么的。我觉得这些定量定性的东西很适合孩子。还能提前学习一下物理化学知识,蛮好的。不过也有一个说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活儿,缺钱的家庭反而能干的更好。

第七项是独立完成一项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这个一定程度上要让老师来指导进行,但是我觉得挺重要的。这个实验报告可难可简单,主要就是要锻炼孩子有一种完整的实验思路和流程。比如温室孵小鸡蛋,甚至挫一点的,用不同浓度的醋除水垢,如果父母是学文科的话,文科也有一些小型的社会实验类项目。

第八项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教育界的眼界问题,在培养科技探索能力方面的严重不足。至于连标准都有点说不清。当然,说不清,有说不清的好处。比如说我作为中国教育的受益者,也在这个方面存在短板。但是我想说的是,中国教育提供的基础和底子很好,但在实践方面还是过于的放任自由了。缺乏对一些必要的创新流程或者创新思路的指引或者是启发。在科技创新这个没有正确答案的层面上就发挥比较失常。但从哲学上来讲,我觉得这项标准说不清楚,反而是最合适的。因为创新就给一个方向就好,设过多的条条框框反而会制约了创新。就创新而言,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给机会进行实践和启发。出来对比了一下国外欧洲一些国家的教育,尽管目前还是很浅薄的了解,但我觉得第八条标准可以这么设计。比如独立的设计一款可以和其他孩子游玩的小游戏,这个游戏不是电子游戏,说的就是一种互动类的小游戏。猜拳,捉迷藏,拼积木,玩具兵大战,过家家都非常好。或者是在一些电子沙盒类游戏里面让他建一座楼,或者建一些什么东西,要充分的释放他的想象力。或者帮父母修修家里的东西。甚至是拆一些家里没用的东西,让他去学习一下设备,或者是当代工业产品的一些内在设计逻辑都很好。这些游戏和实践都非常能够促进孩子的各项看不见的能力的发展。

就文章和评论而言,一帮人都在想我要花多少多少钱,其实现在社会能给你的廉价资源非常多。你只要愿意多花钱,那就意味着你可以少用心,反言之,你只要愿意多用心,你就可以少花钱。我觉得对孩子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看你用不用心啊。不用心,花再多的钱也是扯淡。而且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孩子本身要过的舒服,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只要能完成正常的中国教育的相关教育任务或者是学业目标,中国的孩子在世界的竞争力都不会太差。(这一点完全是个人观察得出来的。)不用整天跟别人比细节。

最后就个人经验而言,我觉得还应该再加两三项。

比如第九项,交往十个好朋友,其中要有一两个是自己认为最要好的,品行最正直的朋友。学会沟通和合作。

第十项,学会应对挑战,包括带孩子去旅行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去规划路线,买票和筹备相关的物资。学会做一个强者。

第11项,学会奉献社会。每年去做一些公益活动,做做志愿者,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学会做一个好人。

第12项,学会利用互联网学习技能和收集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一到两个课题。欧美有一个教育上的比较好的点,就是设置一个课题,然后让孩子自己联合朋友或者是同学去组织相关的资料去实现它。尽管课题完成的好坏与否跟家庭实力相关。但是回归到社会上之后也都很正常,很多事情能否办成,真的也是丰俭由人。这个思路没有办法保证公平,但是一定是保证有效的。不过如果利用互联网去学习的话,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成本就会变得相对公平。我相信这个意见是有效的。

说实话,这篇文章的评论我建议一定是逐条去做。因为它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在每一条建议当中。家长去思考如何实现它,远远要比思考能不能实现呀,公不公平啊,有没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呀,要花多少钱,要有意义的多。因为它本身就体现了应试教育和考试分数以外的教育的价值。相反,要是只讨论食不食肉糜的,就显得很愚蠢了。

换言之,就是这些意见当中很多对成年人也是有效的,它是包含了终身学习观的。你自己在培养自己的时候,都整天去看要花多少钱,是不是肉糜只看这些客观的东西,不去看自己本身的行动能力和周围的廉价资源。那只能说你连自我教育都做的不好。自己就应该多学习学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