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之旅的困惑

近期对中国古建筑的大木作感兴趣,国庆八天假期计划了去一趟山西,以满怀崇敬的心理去参观那些反复出现在古建筑书籍封面的神作。

计划主要到晋北,参观对象是晋祠、南禅寺、佛光寺、岩山寺、应县木塔以及大同古城里的寺观建筑。顺便去一趟云冈石窟。

旅行方式是成都出发,飞机往返,省内高铁,本地租车。

先说旅行感受。

首先是全面涨价。机票大概涨到节前三倍,平时五六百的机票涨到小两千。酒店涨幅不等,不同档次的酒店不一样,平时廉价的涨幅更大,高级酒店涨幅小一点,不低于平时两倍,高的四倍。租车也涨了,一百多一天的涨到四百多,大概三倍。这也不能怪商家,饿了三年了还不让吃口饱饭?我也是兴趣使然,如果仅仅是观光,可能就放弃了。黄金假期确实有些问题,旅行太集中,供需矛盾突出涨价是不可避免的。能不能安排不同省市错开放假?比如长江以南早放两天。不影响大局,就是错个峰。

其次是景区管理。总体上能感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有一点名气的景点到处是警察、志愿者(可能是机关干部),哪怕是人山人海,秩序都不乱。山西的导游队伍总体还行,特别是云冈,管理的比较好,水平还行。晋祠比较乱,很多本地百姓拉活儿,讲一大堆鬼神精怪的故事,也许是我不感兴趣,听不下去。南禅寺工作人员有个本科学文物保护的学生,懂不少。岩山寺的壁画可以看,不能照相,看门大爷话不多,有问才答。佛光寺遇到一个北京的游学团,当场给孩子拆解大殿的柱头铺作的模型,比较专业,本地反而没有这样的安排。

再说说参观感受吧。

这次旅行的主要目标是参观古建筑,事先做了一些功课,对参观对象有比较深的了解。那些建筑对着《梁思成全集》、《林徽音年谱》看过几遍。总的感受还是震撼和感动,现场看和书上看不一样,现场确实有触动灵魂的压迫感。山西古建筑是我国人文瑰宝,当之无愧。

怎么把古迹保护和旅游开发这对矛盾结合起来是个老话题,这次旅行中这对矛盾显得比较突出。可以看出,当地领导非常想把山西的古迹优势转换为旅游资源优势。太原重建了晋阳古县城,大同重建了代王府,都刚刚开放,兴建了大量仿古建筑,样式都用了古法,用了大量的宋代或者是明清的斗拱样式。怎么说呢,不懂的不以为然,懂点的觉得东施效颦,让林徽音来会说“恶劣无比”。大同古城想全面恢复古建筑,街上人气很旺,对经济转型有拉动。但是对古建落顶大修还是应该尽量避免。破就破点,那是真的。很多事破坏了就没法恢复。梁思成爬到佛光寺顶棚上时,说有几寸的灰尘,后来打扫了,且不知灰尘里的孢子可能是唐代以来气候变化最好的研究标本。梁先生是大师,他都想不到身后还有个气候问题,何况经济冲动下的决策。

其实这些举世瑰宝的旅游开发还是不够的,除了佛光寺遇到北京的游学团展示的模型,各景点相关的介绍和纪念品几乎都是廉价草率的。应县木塔算是斗拱样式的百科全书,也没有像样的模型讲解和出售。

总的来说,这次旅行还是很满意,只是带了一些对开发与保护的忧虑回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