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产业走了,留下的配套还在挺

国庆期间,我回山东老家参加聚会,目睹了一个繁花过后的小镇现状。

青岛莱西李权庄并不是镇,只是一个村。原来是李权庄乡,后来撤乡设镇,隶属于现在的姜山镇。

李权庄的发达,在当地前几年是非常有名的。1995年,韩国泰光集团在这里投资建厂,给耐克、阿迪达斯等名牌代工,由此带动了这里的兴起。高峰的时候,职工有上万人。

当地人讲,当年繁华的时候,来这里打工的、服务的人挤满大街,家家户户都住满了人,那时酒店、饭店数量不够呀。随后,饭店、旅店、理发、洗浴、商业等一系列的配套,把一条主街塞得满满当当。晚上,鞋厂职工下班了,到处灯光辉煌,人声鼎沸,不管做什么都有钱赚。据说,方圆几里,放羊的都穿耐克鞋。你想,上万人的大厂,能养活周边多少人啊!

可能是2021年,泰光集团解散。有说是外迁到越南了。也有的说到越南之后,反而不景气、想回来的。不管怎么说,主业走了,兴旺时的人气确实不在了,但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都还在。

可能当地人以为挺过疫情,会重温鼎盛时代的好时光吧。现在,能看到一条主街的两边挤满了商铺,但基本上没有什么行人,大部分的店铺不开门。从铺面的密集程度,依稀能看到当年的繁花景象。

我们住的旅馆居然是刚装修的,一个标准间要价才90元,极简风格,但整洁卫生、一应俱全,住着很舒服。要知道,这里开车去青岛不到一个小时,而青岛的普通酒店一天要三四百块钱。

吃饭也很便宜,我们首次用早餐的饭店,老板是东北人,炸油条用的油特别纯,配上粥、鸡蛋,三个人才花了16块钱。

街面上还有许多卖蔬菜的,提供各种生活服务的,整体场面比邻近的乡镇还好。这里生活方便,成本很低。离主要街面大约二公里的干道延长线上,租一套四间的普通民房,年租金才二千块钱。

透过泰光集团的大门向里望,诺大的厂区空空荡荡。人去楼空,一片荒凉破败的样子。

除了街面上的配套生活服务,水电、道路这些涉及工业生产的配套应该也很完善。经过前几年的喧嚣,相信当地政府组织招商及管理的经验非常娴熟。但可惜之处就在这里,配套服务、管理经验、优秀人才、生产材料什么都有,但拉动这一切的主力却走了。

青岛以前韩国企业特别多,现在屈指可数。前三十年,咱们国家以低端加工服务业为主,老路现在可能走不下去了。这不光有欧美脱链外移的因素,也是我们产业升级的必然。有个朋友讲,他老家广西收甘蔗的时候,雇当地人一天用200块钱,还要管吃,活干的也不怎么样。而雇越南人一天只需50块元,不管吃,活还干的好。

但低端产业的服务拉动作用太突出了,能直接惠及当地民众,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收入。韩国泰光集团走了,周边百姓的收入明显不行了。

什么时候,咱们自己的高端产业崛起了,能够辐射带动中低端了,像李树庄这样的小镇重现辉煌,那是分分钟的事。因为配套还在,因为引资办厂这一套我们轻车熟路。

在中美对抗这个大背影下,这个小镇重新崛起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但从这次华为手机的隐秘突围,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

当地政府其实也在努力,也有其他新的厂商进驻。我们临离开的时候,挑了一个人气相对旺的饭店吃早餐。这位老板说:“没关系,泰光走了,别的陆续来了,我这里的买卖一点也不差,比过去还好。”

这是我此行听到最硬气的一句话,也确实承载着我的心声和希望。

一切都会好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