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老巴坦克厂用上了机器人焊接……哪儿来的呢?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亚洲特快》,最近巴基斯坦电视台采访塔克西拉坦克工厂的一段视频,展示了该国在坦克制造领域的一些新进展,其中展示的正在组装阶段的新型“海德尔”坦克,也就是VT-4坦克,以及“五对负重轮”的最新改进型,“阿扎拉”坦克等,展示了巴基斯坦在自行生产坦克和装甲车辆方面的新进展。其中VT-4坦克组装线采用了机器人焊接等先进技术,令人耳目一新,也表明了中巴两国合作的新进展。

那么我们就简单来说一说巴基斯坦的坦克发展情况,这样我们才能比较清楚的理解这段视频里所展示的几种坦克的前因后果。

其实历史上巴基斯坦的坦克技术上一直并不落后于他们的死对头印度。

回溯一下历史,第二次印巴战争,印度主力坦克是美制M4,而巴基斯坦当时拥有美制M47和M48坦克,从技术上说碾压了印度。

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拥有了安装英国传家宝L7主炮的“百人队长”坦克,后来还在国内仿制,而巴基斯坦的主力是中国59式坦克,从综合性能角度说59式略占上风。

此外印度还有T-55坦克,和59式半斤八两,不过巴基斯坦的59式较早换装了105毫米主炮,印度当时还专门对自己装备的T-55坦克进行改装,在炮管中部安装假的火炮抽烟装置,以模仿105毫米炮,迷惑巴基斯坦人。

此后到80年代,印度开始引进苏联T-72坦克,巴基斯坦为了应对其威胁,向中国购买了85-IIAP坦克,这种坦克的中国自用型就是大家熟悉的96式。

进入90年代,苏联解体后先进武器大扩散,印度买到了T-90坦克,而巴基斯坦则从乌克兰获得了T-80UD坦克,加上先进的6TD二冲程柴油发动机,随后北方工业就帮助他们开发了“哈利德”坦克,装备上了乌克兰发动机和中国火控系统、先进双防反应装甲和复合装甲,使得其性能可以和T-90正面对抗。

十年前,巴基斯坦又与乌克兰签署引进T-84“堡垒”技术的协议,对他们的T-80UD坦克进行升级改造,但是这一协议还没落实,乌克兰就已经失去交付条件了。

无奈的巴基斯坦没办法再以近乎白捡的价格从乌克兰倒腾东西了,只能回过头来找中国企业寻求合作。

于是就有了改用中国发动机的“哈利德1”坦克,随后为了应对印度与俄罗斯签署的引进T-90MS坦克相关技术,巴基斯坦与北方工业签署了购买VT-4坦克的合约,除了直接购买,也决定在巴基斯坦厂家进行生产。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高端坦克,经费不足手里又有大量老旧T-55、59式系列坦克的巴基斯坦决定对手中的这些老式坦克进行改造,这就是“阿扎里”坦克,早期的“阿扎里”坦克主要是将主炮替换成125毫米滑膛炮,然后在半蛋形炮塔外面披挂复合装甲,而这次巴基斯坦电视塔采访中展示了一个新设计的焊接式炮塔,虽然仍然是远看炮塔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但新设计的炮塔却带来了一种可能性就是,半自动装弹机。

因为我国的59式改进型外贸车,国内的代号统一称为VT-3,但实际上保利和北方提供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案,保利方案的用户包括坦桑尼亚等,它的炮塔外形看起来更接近于96A,但实际上里面依然是那个圆脑壳,外面加了个壳子而已。它的火控系统水平大概相当于国产的59D坦克,125毫米火炮也是采用手动装填,手动装填125毫米分装式炮弹的射速可想而知,大概不会比二战时斯大林-2坦克的分装122炮弹强到哪里去。同时其动力系统也完全没有改,就还是那个样子。因此它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适用改装方案,主要是在防护和火炮威力方面相比59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没有换发动机甚至意味着它机动性还有所降低。

不过呢,某种角度而言,可以说这辆车最大的价值就是那个炮塔外形,因为这个外形在非洲国家已经随着南北苏丹冲突中96式痛打T-72A,凶名赫赫。所以说呢,远看炮塔吓死人,可能在非洲大区,它还真是有用。

而北方的59式坦克改装方案就要正经一些,但也更贵了,北方早期的59式改装方案和巴基斯坦的“阿扎里”基本上如出一辙,也是在原59式半蛋形炮塔外面加一层复合装甲, 然后外面再挂爆炸反应装甲,火炮换成125毫米,但是相比保利的纯手动装填125毫米炮,它增加了半自动装弹机,降低了炮手的劳动强度,也就提高了一些射速,它的火控系统也更加先进一些,该有的东西,红外热像仪,自动跟踪,激光测距,横风传感器,火控计算机,自动炮控,基本达到了96A的相似水平,它的车体正面也增加了一层复合装甲,外面再挂反应装甲。为了抵消增加重量的影响,发动机换成了新的730马力,传动系统也进行了修改。类似的改进型除了巴基斯坦,还有孟加拉等国采购。

应该说“阿扎里”坦克在巴基斯坦的反恐作战中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实力,我们之前提到过有一辆该型坦克在战斗中遭到火箭筒、自爆摩托等在内的十余次攻击,失去作战能力,但车内乘员全部幸存,可见其外部的反应装甲、复合装甲,内部的灭火抑爆系统都发挥了该有的作用,大大提高了59式坦克的生存力。

而这次巴基斯坦新改装的“阿扎里”,就很清楚了,就和我们之前在包头看到的那个方炮塔59改进型差不多,这次我们通过车间里的炮塔看的很清楚,就是将59式坦克的炮塔进行切割,只留下顶部的一块,而周围的炮塔全部重新设计,改为焊接结构。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改焊接以后,炮塔内部空间显然增加了一些,但是要装类似T-72或者T-64那样的转盘式自动装填机还是不大可能,而尾舱也没有那么大,装不下类似15式或者VT-5那样的尾舱式自动装弹机。

所以它的装填机构应该依然是半自动装弹机。

不过呢,这样改进的最大意义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炮塔的前部装甲,因为不再有原半蛋形炮塔的阻碍,可以加装两块更大的复合装甲,这就意味着它的炮塔装甲会得到飞跃性提高,达到与“哈利德”坦克类似的水平,同时炮塔布局的修改也意味着可以在其中容纳更多的电子设备,炮塔上观瞄窗口的安装位置也更加宽裕。诸如车长周视仪等设备也终于有地方装了,猎歼式火控就可以上了。

其实呢,北方公司的59式坦克改装方案,咱们也说过,原本是一个T-72坦克改装方案,只不过因为我国的坦克用户里面没有那么多国家有现成的T-72能拿来改,最后才变成了59式、T-55改装方案的。

进行改装后的“阿扎里”,在防护力方面可以达到与巴基斯坦的“哈利德”相近水平,不亚于T-72B3,在火力方面,可以使用通用的125毫米弹药,只是因为没有自动装弹机,射速会慢一些,但是火控系统方面比T-72B3要好不少,甚至可以具备T-72B3没有的猎歼功能。动力方面,功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到800马力以上。

行动系统方面,巴基斯坦新展示的“阿扎里”改型在原来五对负重轮基础上增加了两对托带轮,相比原来没有托带轮的设计,减少了履带与负重轮上缘的摩擦力,对于提高坦克机动性也有一定帮助。

如果说原来巴基斯坦的“阿扎里”顶多能和印度现代化改进后的T-72M坦克五五开,那么这一轮新的改进之后,“阿扎里”与它的差距就拉开了,印度即使找俄罗斯把T-72M都按照T-72B3标准搞一遍,至少火控也还是会更差一些——毕竟咱们看96A、96B在坦克两项上的表现相信大家就能看得出来,96A的火控真的比T-72B3要先进,不论是反应速度、精度,还是行进间射击能力都要更强。

至于“哈利德”坦克,其实之前很多人都没搞明白“哈利德1”坦克和“哈利德”的差别在哪里,这次小巴的展厅里面摆了一台12V150发动机,这就很明白了,“哈利德1”坦克的主要改进之处就是把发动机从乌克兰的6TD发动机换成了仿制中国的12V150发动机,尽管功率都是1200马力,但四冲程的12V150的震动更小,对于提高坦克的射击精度自然也就更加有利。而且最主要的是,巴基斯坦军方官员在采访中也说了,这两种发动机的国产化率为70%,这其实就意味着巴基斯坦并未掌握这两种发动机核心的生产能力,其中制造难度最大的一些零部件他们依然需要进口,而现在乌克兰显然是不可能为巴基斯坦供货了,所以换装中国发动机对于巴基斯坦坦克部队来说意义是重大的。

此外,“哈利德1”的改进还包括,换了更先进的火控系统,装上了第三代热像仪,巴基斯坦自行研制的车际信息系统,改进的自动装填机进一步提高了射速和可靠性,此外就是改进了三防系统,因为印巴两国都有核武器嘛,对于小巴来说这个东西还是挺重要的。而作为改进三防系统的一个附带改进,就是安装了空调,对于在印巴边境沙漠地带作战的坦克兵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福利了。

“哈利德1”和新版“阿扎里”应该说还是对巴基斯坦现役主力坦克的改进,“阿扎里”用来对位印度的T-72M,“哈利德”对位的是T-90坦克,而印度现在又和俄罗斯签署了引进T-90MS的合同,那么巴基斯坦方面自然也需要一种新的“旗舰”坦克。

其实巴基斯坦寻求新的“旗舰”坦克也已经挺多年了,先是找乌克兰买T-84“堡垒”,顺便让乌克兰改装他们手里的T-80UD,但乌克兰大家都知道现在啥样了。巴基斯坦方面能做到的极限也只能是去划拉划拉,看有没有更多的零配件来维持自己手里这些使用乌克兰发动机的坦克,更进一步呢,可能性就不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VT-4实际上是巴基斯坦唯一的可行选项,中国一如既往,在输出坦克制造能力方面对巴基斯坦并不藏私,这次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崭新的“海德尔”坦克生产线,可以看得到,这个生产线相比之前“哈利德”的生产线有了巨大的提高,广泛使用了机器人自动焊接,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坦克生产线都要先进。

按照这次采访的说法呢,巴方的VT-4组装线的“国产化率”还是比较低的,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生产VT-4坦克使用的先进结构钢和装甲钢的能力,只能从中国直接购买。

但其实这倒不是中国有意藏私,实在是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自己生产装甲钢的成本实在是有点高,不划算,直接让包钢给你炼几炉,那显然还是更划算一些。

其实当今能够给世界市场提供装甲钢的国家并不多,因为大部分国家坦克装甲车辆生产数量太少,不够让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中国这几个国家给你炼一炉的,所以世界市场上最常见的装甲钢来源反而不是这几家,而是瑞士,他们倒是不嫌单子小,你要的少他也可以给你供,只不过价格嘛……就有点厉害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小国生产的装甲车辆价格远远超过大国制造的同类车辆,这也算是其中的一条原因了吧。

顺便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宁可把手里几十年的老车改来改去,而没办法自己造个新车了,你看土耳其、印度自己鼓捣坦克有多费劲,这里面特种钢其实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对于很多小国来说,在坦克这个问题上,造不如买,买不如要援助,是很现实的,而如果能够自己造,那说明这个国家很有志向。

咱们前面提到了,巴基斯坦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拥有坦克技术优势,却和印度打成消耗战五五开,双方在战争中后期的状态就是,我从美国弄来几十辆坦克冲上去,被打掉一些,剩下的开不动了,进攻停止,你从英国、苏联弄来几十辆坦克,冲上去被打掉一些,剩下开不动了,进攻停止……

这件事给双方都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因此尽管他们的工业实力也就那样,但却都非常重视独立自主,建立支持自己的坦克部队长期作战的能力,就算造不出完整的坦克,至少也要能修吧。

我国当年援助巴基斯坦59式坦克的时候,就为他们提供了大修厂,今天的塔克西拉厂也是在当年大修厂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而印度方面则一直把具备自行研制坦克的能力作为“有声有色大国”的一个门面来宣传,所以一直也不肯放弃“阿琼”坦克项目,但真正能够拿来打仗的还是从苏联、俄罗斯引进的T-72、T-90。相当于为了面子花了一笔巨大的冤枉钱,小巴作为比印度穷的多的国家,在这方面自然要更精明、务实一些才行。至于巴基斯坦媒体对于坦克国产化率的重视呢,这或许也是因为巴基斯坦人日常和印度吵架的面子需要了吧,不过面子问题终究大不过实际需求,所以呢,虽然我们也可以在这个访谈里看到巴基斯坦人对于VT-4国产化率的一些抱怨,但最终该怎么干,那人家心里还是门清的。

今天咱们的节目就谈到这里,感谢您收看,咱们下次再见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