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无人机为何用彩虹?

其实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成飞忙不过来

即使是彩虹公司自己也承认,翼龙的系统水平是更高的。但是成飞承担了空军无人机的需求,而成飞无人机公司的生产能力其实和成飞厂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要满足空军的要求本身已经有点紧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其他各军种需要设法寻找更多的无人机厂商,比如快递就买了双尾蝎。

实际上我军在无人机采购这个领域和之前其他主要武器装备方面的政策是有些区别的,之前我们都已经熟悉了,军兵种直接指定一种型号,进行批量生产采购。

但是无人机现在正处于方兴未艾阶段,因此实际上这个领域采用的是类似“白名单制度”的方法,对国内大量厂商生产的某一用途的无人机进行考察,符合要求的就列入名单,然后允许各部队自身需求和方便,自行决定采购,这样也方便各军兵种和部队根据自身要求与厂商展开“客制化”合作,生产出更符合自身需求的装备。

这里面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彩虹无人机的武器挂架与我空军和陆航通用的挂架并不通用,基本上只能使用彩虹公司生产制造的弹药,这当让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是由于无人机武器本身的特殊性,最后达到的效果却是类似于苹果手机的闭源设计,不必过多考虑通用性之后,反而可以提高它专用的弹药的可靠性,就不卡嘛。

当然现在既然是陆军装备了那么彩虹无人机的挂架的规格或许也会被加入国军标内,这就意味着彩虹能够开发一批新的弹药。未来时间久了,最终也会考虑更多的通用问题。

其实这也并不是什么大麻烦,毕竟无人机能用的弹药也就那么几种,现在问题不大。

彩虹无人机的另一个特色是留空时间长,但起降性能要差一些,因为发动机功率相比其他同等规格的无人机要小一些,这是因为它的主要考虑就是用尽可能低的动力把尽可能高的载荷送上去,采用了非常强调提高载荷能力的设计。

对于陆军来说,这就意味着可以用数量较少的无人机进行轮替来确保长时间有无人机在空中,毕竟我们的陆军对无人机的打击火力要求其实也就是有即可,关键是要有无人机在头顶上,不管是通信中继、电子对抗还是侦察监视,这都比无人机本身的打击火力更有用,因此长时间留空才是最大的要求。

美国的陆军无人机“莫哈维”强调了前线短距起降和携带大量武器的能力,我们的彩虹当然也有携带大量武器的能力,只是这和长时间留空任务可能并不是同时执行的。

至于短距起降能力,反倒并不必强求,反正只要无人机留空时间长,航程远,通信控制距离大,对于前线机场短距起降能力的要求就可以不用那么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