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想跨界做护肤品,了解到护肤品行业原料成本只有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本文来自《蜂花“79元五斤半”是对化妆品行业的伤害?国货就应该大碗平价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以前在某食品公司实习,也是国企,考虑想要跨界做护肤品,所以派人参加了护肤品行业会议,后来这人回来说,护肤品行业原料成本只有销售额的百分之几,但通常可以有十倍二十倍的售价。可是同样原料的食品(比如葡萄籽油或者芝麻油),利润却在按一毛钱一毛钱的算。比如你可以查一下同样是冷轧葡萄籽油,化妆品的葡萄籽油是什么售价,食品的冷轧葡萄籽油是什么售价。

绝大多数的护肤品并没有什么高端的原料和工艺,靠的就是一个吹。护肤品的价格应该是跟它的工艺、原料和配比来算的,而不是只要是护肤品它就该卖高价。

之前我见过一个表格,列了很多国际大牌的洗护系列的利润率,其中利润率最高的欧舒丹达到了85%,作为消费者,你乐意为这85%的溢价付费么?

确实,任何一个工厂、一个品牌都应该有利润,但我想大部分消费者都不想成为韭菜。你们想收割,你们凭本事,少来给人家卖的便宜的品牌找事!

我看网友都很欢迎蜂花、精心这类又好有不贵的国产品牌,这些国产品牌就应该站起来、发展起来,好好教育教育那些光想在中国割韭菜的“大牌”们!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