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君:对安倍来说,今年是“胜负之年”

对安倍来说,今年是“胜负之年”

徐秉君 | 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发布日期:2018-03-29

筹建“天网电”司令部,表明日本在组织架构上推进扩建新军,同时整合目前分散在自卫队各部的太空、网络、电磁新型作战力量,进而形成“空天网电”一体的空天力量。

据《参考消息》3月26日报道,日本自民党代表大会25日在东京都内的一家饭店举行,该党国会议员及各都道府县支部联合会的代表等约3500人出席会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次就森友学园相关问题道歉,并再度表明修宪意愿。

当地时间2017年3月19日,日本东京,反安倍示威者在日本国会外手举标牌集会,谴责安倍政府政策,要求安倍辞职。

由于森友学园问题,安倍的支持率在1个月时间里迅速流失——日本经济新闻社和东京电视台3月23~25日实施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安倍内阁的支持率降至42%,创出2012年12月第2届安倍内阁上台以来最大的环比跌幅。

在这种情况下,一边忙着道歉,一边锲而不舍地推动修宪,安倍显然把修宪视为人生头等大事。

安倍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日本成为“军事大国”,为达到目的,不仅试图修宪,还大规模增加军费、发展进攻性武器装备、增扩自卫队组织架构。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2018年3月27日,负责日本陆上自卫队部队统一运用的“陆上总队”及其麾下负责防卫离岛的“水陆机动团”正式成立。

日本自卫队正在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

 

一、日本政客矢志突破底线

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指出:“日本人民永远谴责拿战争作为一个国家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且谴责以威胁或使用武力挑起国际争端的做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将不得拥有自己的海、陆、空军事化部队以及其他潜在的战争机器。”

因此,日本政府一直声称其海、陆、空自卫队仅限于保卫本国领土安全,都不是用于解决国际争端的军事化部队。

可以说,日本发展军力最大的障碍就是和平宪法。为了“摆脱战后体制”,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从1947年和平宪法颁布以来,日本的右翼势力就一直致力于修改和平宪法。

自民党第一任总裁鸠山一郎第三次组阁后,立即开始有计划地修宪,但遭到失败。

改宪派的代表人物岸信介出任日本首相便想通过解释宪法达到修改宪法的目的。他曾提出:“为了自卫,即使在现行宪法下也允许拥有核武器。”

岸信介政府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日本国民的强烈反抗,并掀起了战后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岸信介被迫辞职。

中曾根康弘在《我的政治信念》一书中写道:“日本必须修改美国所给予的和平宪法,这是我一贯的信念。”。但是,国民的强烈反对迫使中曾根不得不放弃了修宪企图。

小泉纯一郎执政后,呼吁对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加以修改,希望宪法能够明确陈述日本自卫队作为日本国家防御力量的合法地位。

安倍更是以修宪强军为毕生志愿。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2012年底,安倍再次执政以来,更是急于摆脱战后政治体制束缚,加速解禁集体自卫权,企图架空并最终修改和平宪法。

为此,安倍提出了冠冕堂皇的“积极和平主义”,并出台了日本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以及《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等,三份新安全防卫政策文件,构成其“安保三箭”。

对安倍来说,今年是修宪的“胜负之年”。

2017年底,自民党修宪推进本部汇总党内意见,确定修宪四大目标,分别是“把自卫队明确写入宪法”、“新增紧急事态条款”、“取消参院选区合并”和“推动教育无偿化”。

2018年1月25日,日本朝野在国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修宪讨论,安倍再次表露强烈的修宪意愿,并寻求把自卫队写入宪法。

尽管安倍在国会答辩时辩解,把自卫队写进第九条“不会改变自卫队的任务和权限”。这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既然自卫队的任务和权限“不会改变”,那为什么还要修宪呢?

对此,希望之党党首木雄一郎指出,第九条第二款规定不保持战争力量,自民党却主张写入自卫队,会导致宪法条款自相矛盾。

护宪派担忧,安倍和自民党故技重施,像绕开“武器出口三原则”、解禁集体自卫权那样,“架空”和平宪法第九条。

《朝日新闻》的评论鲜明地指出,安倍修宪方案“不管走那条路,最终目标都是自卫队的军队化”。

日本哪里来的这么大底气?

有钱,还有来自美国的默许、纵容和支持。

美国选择性地遗忘惨痛的珍珠港事件,支持日本政府突破和平宪法,在更大程度上为其全球战略效力。

 

二、卯足了劲增加军费

大幅度提高军费便是日本谋求“大国”地位的最具实效的手段。

日本政府已批准2018财年政府财政预算案,其中防卫预算连续第6年增长,并连续第3年超过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978亿元)。

根据预算案,2018年度最初预算案的防卫费达到约5.1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91亿元),将超过2017年度的5.125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55亿元),相比2017财年增长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7亿元),涨幅1.3%,连续第6年创历史新高。

那么,日本的防卫预算是怎么用的呢?

日本的预算旨在加强日本国土防空能力,以对抗来自朝鲜越来越大的威胁和加强自卫队对东海偏远岛屿的保护和控制能力。

据媒体报道,下年度预算将重点放在加强弹道导弹和南西诸岛的防御,除了在航空自卫队战机搭载远程巡航导弹,还计划购置最新隐形战机F-35及鱼鹰号运输机等。

预算拨款13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1亿元),以提高国家反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

*给陆上自卫队用于研究地质特征,以确定两套“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的潜在部署地点。

*海上自卫队将采购“宙斯盾”舰载防空系统配备的SM-3 Block-IIA和SM-3 Block-IB型拦截导弹,建造两艘3900吨的多用途军舰和一艘3000吨的柴电潜艇。

*改善日本航空航天国防地面环境系统(JADGE),以支持自动空中威胁预警系统。

*开发一种新型多重输入输出雷达(MIMO),以侦查发现低能见度战斗机和弹道导弹。

*采购由挪威康斯堡防务系统公司生产的配装在“闪电”F-35A战机上的远程巡航导弹。

*在F-15J和F-2型战斗机上分配拨款用于测试AGM-158B型JASSM-ER和AGM-158C型(LRASM)导弹。

*购买6架F-35A型飞机、1架E-2D “鹰眼”飞机、RQ-4“全球鹰”无人机和一架“飞马”空中加油机。

*研发高速导弹以及新型反舰导弹。

此外,防卫省还计划拨款以增强日本反弹道导弹系统的能力:支付美军对两个“宙斯盾”系统的技术援助,购买爱国者导弹系统的PAC-3 MSE导弹。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大幅增加的军费预算,除了用在常规武器更新、部队训练以及岛屿防卫之外,还将用于太空军事化,并组建太空、网络部队。

 

三、热衷于进攻性武器

近些年来,日本在军费预算大幅度提升的前提下,采取外引内造并举手段,加大新武器装备的采购,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以达到扩充军力的目的。

首先,重点加强空中力量。

为了争取亚太地区的空中优势,日本先是试图自行研制五代战机,启动“心神”隐身战斗机X-2项目,意欲通过自己研发该项目,为日本发展第五代战斗机“探路”。

但是,由于美国的阻挠,再加上核心技术难以突破,日军方认为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预定研制目标。因此,X-2“心神”在完成33次试飞后戛然而止。

这反倒增加了日本向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助力日本顺利拿下引进F-35组装生产线。

在日本看来,这远比引进F-35战机本身更有意义。随着F-35提速生产,其价格将由预计的2.44亿美元/架下降至9460万美元,为日本节省了一笔可观经费。

今年1月26日,日本正式部署首架F-35战斗机,部署在三泽空军基地,编号AX-6,成为亚洲继中国和以色列之后第三个部署第四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资料图:F-35战机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日本版F-35将搭载美军F-35B/C装备的同款JSM防区外空地导弹,该导弹代号“联合打击导弹”,兼具反舰和对地能力,射程大约300千米,是名副其实的攻击性武器。

该款导弹列装意味着未来日本的F-35A将拥有和美军同一水平的对地对舰能力——不仅能够增强日本航空自卫队攻击海上目标的能力,同时还弥补了其尚未具备的空对地能力。

这种攻击能力远远超出日本“专守防御”的范畴,其扩展航空自卫队进攻性能力的目的昭然若揭。

第二,加紧提升海上自卫队作战能力。

二战结束后,因受“和平宪法”与“专守防卫”制约,日本不能建造现代化的进攻性航母,因此,采取渐进路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突破壁垒,先研发直升机驱逐舰,接着研发直升机母舰,再研发准航母,以最终达到研发航母的目标。

在此过程中,日本连续发展了三型直通甲板战舰,即“白根”级、“日向”级和“出云”级,大幅度提升海上进攻能力。

“白根”级是日本发展进攻性舰艇的首次突破。实际上,是取代原来宏大的反潜直升机航空母舰“榛名”级计划,基本上是延续“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的设计,只不过是舰体身长6米,满载排水量增加到7000吨。

2000年,日本防卫省在2001-2005年度《中期防卫整备计划》中,首次提出了新一代直升机母舰,开始由直升机驱逐舰向直升机母舰过渡,即“日向”级,计划建造两艘,以取代之前的两艘直升机驱逐舰。

“日向”级标准排水量13500吨左右,满载排水量19000吨,其飞行甲板尺寸(长195米,宽40米),超过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等欧洲轻型航母。

紧接着,日本加快了准航母的研制进程。

2015年3月25日,“出云”号正式服役,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护卫群的新旗舰。二号舰“加贺”号在2017年3月22日正式服役。

日本海上自卫队“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

“出云”级舰长248米,宽38米,吃水7米,尺寸几乎比“日向”级直升机母舰大50%。标准排水量为1.95万吨,满载排水量2.7万吨,超过了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现有轻型航空母舰。

“出云”号在设计建造之初,就预留了足够的升级改装空间,并具备搭载战斗机的潜力。军方人士透露,日本打算引进可以短距离以及垂直起降的F35B来部署在其“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上,从而使其可以成为战斗的航母。

不过,日本防卫省大臣小野寺五典,对此一再否定。

但可以说,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舰载武器配备,以及升级改装潜力,“出云”级都已是货真价实的航空母舰。

2016年3月,日本海上自卫队列装了三菱重工生产的新的“苍龙”级常规潜艇“仁龙”号(日本海上自卫队接收的第七艘“苍龙”级潜艇)。

“苍龙”级装有川崎重工生产的强劲发动机,航程高达6100海里(11297千米),能够发射三菱重工生产的89式自动导航鱼雷,以及波音公司生产的UGM-84“鱼叉”反舰导弹,后者射程超过66.9海里(124千米)。

预计在2020之前,共有11艘“苍龙”级潜艇入役。

第三,加大陆上自卫队武器装备的采购。

据媒体披露,未来5年,日本陆上自卫队计划将其主战坦克从700辆缩减至300辆,以300辆三菱重工轻型机动战斗车取而代之。

日本陆上自卫队还将采购52辆BAE系统公司的AAV-7A1型两牺登陆车,还有7架美国贝尔-波音公司的CV/MV-22A“鱼鹰”倾转旋翼机,以及波音公司的CH-47F重型运输直升机。  

 

四、打造“第四自卫队”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已经决定,在防卫省自卫队内新设统管太空、网络空间、电子战部队的指挥机构,级别将与海陆空自卫队的上级部队相同并写入今年下半年修改的《防卫计划大纲》。

预计此事将在近期获得批准。日本媒体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日本政府这是要打造“第四自卫队”。

这个“第四自卫队”,实际上就是“空天部队”,这意味着日本将组建一个新军种,即包含太空、网络、电子战的空天部队。

其实,早在2014年日本就提出成立专门的天基监视力量“宇宙空间部队”;

在网络领域,日本已成立大规模的“网络空间防卫队”,网络防卫队的规模由约110人扩大至约1000人,并研制开发网络作战武器和防御系统;

在电子战领域,日本紧紧追随美军,不仅配备多型电子战装备,其防卫装备厅还专门开发了电子战评价系统,筹划开展电子作战试验。

这次筹建“天网电”司令部,表明日本在组织架构上推进扩建新军,同时整合目前分散在自卫队各部的太空、网络、电磁新型作战力量,进而形成“空天网电”一体的空天力量。

很显然,这是日本推进“正常国家”的重要步骤。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先要实现“军事正常化”——无论是修改宪法还是加强日美同盟,其实质都是为了发展扩充军力,并寻求军事上的突破。

在和平宪法第九条的约束下,日本不能明目张胆地扩展军力,因为这不仅招致周边国家的警觉和谴责,也会受到国内和平力量的反对。

但是,如果在高端的太空、隐蔽的网络以及无形的电子空间范围内,进行尖端军力扩展,既可以避开国际舆论的监督及国内和平力量的视线,又可以通过隐蔽方式加快尖端军力的发展。

更何况,眼下还有美国的纵容、推波助澜。

这些都为日本寻求在军事方面的突破创造了条件,“安倍们”自然要抓住这一“天赐良机”。

从日本系统加速发展军力的情况来看,日本自卫队已基本完成了由“专守防卫”到“进攻型”的战略转型。

鉴于此,亚太地区国家必须给予高度警惕,尤其是中国更应审慎应对,一方面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倾向,并通过国际社会正义力量对这一倾向加以遏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更为强势的军力应对冲突、遏制危机、维护和平。 

来源:瞭望智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客服邮箱:lwinst@lwinst.com

©2009-2016 瞭望智库(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1607号-3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