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这是斯拉夫民族内战、而不是什么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本文由“高松峻岭”推荐,来自《安东·尼尔曼:后战争时代,乌克兰现在怎么样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如何理解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这是斯拉夫民族内战、而不是什么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在沙皇俄国时期乌克兰已经完成了与俄罗斯的统一,乌克兰当时已经成为沙皇俄国领土的一部分。俄罗斯历史上1654年乌克兰西南部哥萨克人地区爆发了大规模反抗波兰人占领的起义,起义军组织了自己的政府,但由于力量不足以抵抗波兰人,因此乌克兰哥萨克人向沙皇俄国求助。而沙皇俄国起初并不愿直接接受哥萨克人的求助,但在权衡利弊后最终在1654年接受了乌克兰土地上哥萨克人臣服的请求,并最终出兵乌克兰驱逐波兰人。因此在俄罗斯历史上,1654年被认为是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之年。
而在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年之后、即前苏联时期1954年,为纪念俄罗斯与乌克兰合并300周年,当时的苏共领导赫鲁晓夫主动提议把原属俄罗斯的克里米亚行政区转化为乌克兰行政区。在当时前苏联的框架下,这只是内部行政区域的调整,并不涉及到真正的领土转让。而在前苏联解体后,当乌克兰与俄罗斯各自宣布成为独立的国家之后,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领土纠纷包括克里米亚,以及东部俄罗斯人占主导地位省份的归属就成为俄乌两国之间最尖锐的问题。
而乌克兰与俄罗斯在沙皇统治时期已经长期合并成为统一国家后,却在前苏联时期转变成为加盟共和国的形式,这一切与前苏联1917年10月革命之后的特殊情况有关;十月革命之初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力量极其虚弱,俄罗斯庞大的国土事实上被各种敌对势力所分割。而乌克兰则是波兰人、德国人、乌克兰本土独立势力以及布尔什维克各种力量犬牙交错的地区,因此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不在同一时期过多树敌,当时的俄罗斯领导人列宁对乌克兰地区采取了绥靖的政策,允许乌克兰在形式上具有独立与俄罗斯本土的地位。
而另一位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斯大林出于与当时红军领袖托洛斯基进行政治权力对抗的理由,尽管他本人在乌克兰必须归属俄罗斯问题上比列宁更强硬,但为在乌克兰为培育自己的政治势力,从而得以与当时布尔什维克最高军队领导人托洛茨基拉开距离,而刻意培育了乌克兰独立政治力量。
因此在俄罗斯十月革命后特殊的国家发展环境中,已经融入俄罗斯数百年的乌克兰,在列宁、斯大林和托洛斯基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选择中都被授予特殊的具有与俄罗斯不同的区域地位,最终在1920年4月份建立了乌克兰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并在1922年12月30日与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一道,签署了组建苏联的条约成为了苏联的一员,这一切最终使乌克兰在与沙皇俄国已经合并数百年之后,在10月革命之后却重新获得了独立的加盟共和国的地位。
而苏联宪法中允许加盟共和国选择退出苏联的条款,是10月革命之后列宁、斯大林和托洛斯基一系列政治军事领导人的政治选择;这些灵活性政治选择是出于当时前苏联的弱势地位而进行的妥协退让。当时前苏联为了吸收前沙俄通过各种军事扩张手段并入俄罗斯的周边区域加入前苏联,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符合当时为处理欧洲数个帝国解体而由西方强国制定、但得到所有欧洲民族国家支持的民族自决权原则,专门在前苏联宪法中加入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都有脱离苏联的宪法条款。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分离是由内外双重因素所促成的内部因素;乌克兰内部始终存在着与俄罗斯本土对抗、抵触和敌对心理,这其中乌克兰与俄罗斯在近代史上的数次灾难,包括十月革命之后在乌克兰土地上的内战、早期布尔什维克政权在乌克兰区域征收粮食运动中制造的给乌克兰大饥荒,以及在随后的肃反运动,都给乌克兰造成巨大灾难和人口损失。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乌克兰始终是战火、饥荒和灾难密布的土地,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认为俄罗斯给乌克兰带来了巨大灾难,他们已经断然拒绝任何重新与俄罗俄罗斯复合的可能。
目前的俄乌战争本质上就是美国的代理人战争,由于美国不可能放弃通过俄乌冲突削弱俄罗斯这个最佳战略机遇,但美国又必须防控俄乌战争俄罗斯大胜、美国其实也更怕俄罗斯大败最终使用核武器,导致美俄核战争;届时美国也将崩溃。因此在特定周期终止俄乌冲突也符合美国利益。
俄乌战争问题解决目前唯一最具可能性的方式,是冲突双方在对它们都有善意的中国和美国的调停下,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第三方某地举行俄乌高层会谈。中国和美国作为调停者和担保人,签订某个形式的俄乌条约,而奠定乌克兰中立化,俄罗斯与乌克兰重新和平共处的新局势而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