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再接再厉——杜比影院看完《封神1》谈谈感想
之前投票暑期档期待哪些电影的时候,我投了《八角笼中》《巨齿鲨2》和《封神1》。首先提一个问题——大家一般更喜欢或者倾向在哪种影厅看特效大片?IMAX激光一代?二代?三代?数字?杜比影院?中国巨幕?cinity?luxe?
(图片来源:B站UP橙红Iris的视频截图)
我个人比较喜欢在杜比影院看,主要是在全国激光1代都太少了。之前专门去贵阳那个激光1代就《球2》对比了杜比影院。感觉前者除了屏幕更大之外,其他方面比如音效,画面的色彩亮度对比度,对比杜比影院(注意是杜比影院)谦逊一筹。所以这次刚好回到重庆休假,就去了南坪那个万达广场的杜比影院看了《封神1》。
言归正传,先说结论:电影值回票价,总分10分,我打7+1=8分,7分是电影本身,1分是好感分。
这种神话特效大片,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剧情是否逻辑流畅、特效是否能支撑想表达的内容、演员演技是否能融入和推动剧情。下面涉及部分剧透,介意的道友可以止步了😏。
首先剧情这一块,我觉得是其逻辑是基本自洽的。按照古代天人感应的理论,凡间的帝王行为失据或者道德不端,上天会降下灾殃警示。虽然在我这种在新中国唯物主义教育下成长的人眼中会觉得扯淡,但是历史的确有这种思想理论一直流传,所以我就暂且接受了这种设定。
这一部的剧情其实主要是跟着姬发的视角来描述的,主线是找到“天下共主”来打开封神榜以平定天下的祸乱。
剧情的起始是大邑商的二王子殷寿帅兵征伐冀州苏氏这个反叛的诸侯,帐下有姬发在内的来自东西南北四方伯侯和八百诸侯后代的质子军——哈哈,这里当时一下子联想到绿罗了。这一段剧情把殷寿的英雄气质体现得凌厉尽致。当然,对于荧幕外知道封神榜故事的我来说,更愿称之为枭雄。先用“大义”逼死了苏氏的质子,竟让其他质子不因此兔死狐悲反而对他这个“养父”更加忠诚更加战意高涨。第一波用投石器击碎城防,让质子军的冲锋陷阵,质子军进攻受阻之后殷寿迅速想到对策再亲自带头进攻,趁对面措手不及打开局面攻下城池,无不体现出殷寿这个主帅的个人魅力。这些为之后姬发的行为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
之后因为殷寿的血解封了狐妖,狐妖看出了他隐藏的野心,为了报答他搞出了弑父杀兄这样的人伦惨剧,使他能登上王位,所以上天降下不祥之兆。这里和原著封神榜不同,我个人感觉比起因为调戏女娲而引出,电影改编更合理一些。
昆仑山的修仙者们感应到了之后即将发生的人间祸乱,所以想用女娲留下来的封神榜来平定,封神榜需要“天下共主”才能使用。姜子牙最开始带着它去找殷寿,但是姜子牙被成为大王后毫不掩饰残暴本性的殷寿吓到了,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人是天下共主,寄希望于殷寿的儿子殷郊。殷郊本来对父亲殷寿无比尊敬,但在狐妖作祟下发生种种误会被殷寿所猜忌,最后更落得个身首异处,这样两个备选的“天下共主”都没了… 而这条线几乎全程有姬发的参与或者在场,让他认清了殷寿的本来面目从对殷寿的崇敬中走了出来,并最终回到了西岐。
第一部粗略的主线大概是如此,为第二第三部留下伏笔。除了剧情逻辑基本自洽,整体节奏也可以,个人没觉得有哪一段让我想快进或者跳过。所以我个人可以打8分。
特效和场景当然也是重点,这一部的特效在前面攻伐冀州的时候是最好的,估计预算的确不太够了,后面没能保持住这种水准。特别是姬发被巨型雕像在水中追杀的时候,肉眼可见的粗糙。如果球2的整体特效是10,对比之下,封神1只能算6。场景这一块相比特效就要好很多了,恢宏壮观符合我对华夏风格的想象,不会让我觉得是西方魔幻剧,当然如果特效能再真实一些就更好了。也许有人会吐槽商周时期,有那么高的生产力吗?建得起那么大体量和高难度的建筑吗?都特么神话故事了,你还纠结这个?只要风格对路就行了。再说了,我们真的不能太实诚了,没见到好莱坞拍西方神话剧是怎么夸大的吗?
最后是演员的表现,我打7分,老面孔的演员都符合预期的精彩,新面孔也没有出戏的,演出了那种年轻人的朝气和桀骜。希望能看到主要人物塑造上随着后续剧情发展的变化。特别是姬发,我想看看他如何从一个生死都不掌握在自身的质子如何一步步成为“天下共主”的。能不能演出其中的人物变化。(咦,怎么有点像魔戒里面的阿拉贡?)
再说一下——其实这样的片子,质量做好点点就能起到文化输出的作用。而不是那些拍了就为了去什么节拿奖的。即使不能在国外大规模上映,也能起到一些文化输出的作用。境外有 Tiktok这个至少不明面上打压我们的平台,真的帮了很大的忙。只要剧情及格,场面宏大,再来些演技基本过关的帅哥美女,就能吸引国外普通人。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俗人,俗人就是喜欢看好看的。近些年土耳其的影视剧为什么在它周边区域玩得有声有色,不就是帅哥美女齐上阵嘛。
最后看了一下猫眼预测的总票房,从最开始的十几亿,现在提高到22亿多。说明了这个影片口碑还不错得到了正向的排片调整,希望别亏或者少亏点。更希望第二第三部能在特效制作上更多投入,毕竟后面的大场面还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