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被“公知”无耻掩盖了五十年的——“布拉格之春”真相

500

       1968年布拉格街头的苏军,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时通常只看到华约部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时所受到的大规模抗议和民众反对,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现实:在进入布拉格仅仅2个星期以后,华约部队主力就离开了捷克斯洛伐克,而此后平民人口也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反弹,该国直到东欧剧变之前都保持了对华约的忠诚。

——

——

事情的起源

——

       自从苏联在第二次大战中打跑了汉斯,就把捷克纳入了自己的小弟行列之中,然而双方的关系一直有点僵。因为捷克可不像苏联其他的东欧兄弟,要么本来一穷二白,要么就是打仗打得一穷二白,捷克的工业底子可是厚实得很,在欧洲也算的上第一流工业国家。

       这个时候的捷克当家赫秃子对东欧的经济发展要求很简单,帮他们吃上玉米棒子,用上拖拉机就行。然而这政策一到捷克家里就显得水土不服,结果就是捷克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东欧各国年年倒数,国外受人耻笑,国内还怨声载道。(当然,这一套土豆+牛肉政策在斯洛伐克还行,因为斯洛伐克是农业区,比较穷,它和捷克的本质区别,注定了几十年后的再次分手)

       到了1968年,捷克实在有点扛不住民间的骂声了,被迫在经济和政治上做出一些妥协,1月8日,改革派的杜布切克就任捷共第一书记,此时的苏联当家也变成了勋章帝——勃总,没有赫秃子那么死心眼,他也同意捷克急需经济改革,给杜布切克的改革开了绿灯,然而这一改,却打开了个潘多拉魔盒......

       ——

       (在苏联东欧集团,很多政客都惧怕经济改革,不敢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搞经济改革不容易,经济改革的种种措施:减税,机关裁员,放权,改变监管方式,停上大项目、停止过度基建,打破部门地域壁垒,在财经领域反腐败,砍掉寻租空间,花天酒地不再,这些可都是刀刃向内、得罪人的大动作。

       真正的经济改革,权力部门会鬼哭狼嚎,某些人的子女毕业后无法进机关吹空调,要下地干活,进厂扛包,而经济活跃以后,小企业主、工人、农民会得到实惠......总之,经济改革肯定会得罪各级官僚,不好下决心。

       所以,很多政治人物都比较“无耻”地选择政改,因为这些“公开性”、“透明化”、“重新评价历史”一般都是虚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也不会得罪既得利益集团,该贪的继续贪,该私有化的继续私有化,该玩的继续玩,这些政改的“花活”不靠能力,靠口才。

       在苏联东欧集团,鉴定一个政治家品相的标准,就是看他先进行什么改革?

       如果他先搞经济改革、精兵简政、简政放权,那就是最有魄力、最稀缺的领袖。

       如果他先搞政改,见到凶恶的利益集团,远远地绕过去,玩虚的,吹牛,甚至打着政改旗号,伙同利益集团,私有化垄断企业,瓜分国有财产,那他就是蛀虫、败类——

       没错,我说的就是乌克兰的那一伙——“政治家”。

       也是,

       经济改革多累,喊两嗓子搞政改,把所有黑锅都扣在体制头上,不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多轻松,搞成了,推了墙了,还可以瓜分国有财产,自己的雕像可以进博物馆,当个“国父”,

       搞砸了,走悲情路线,既得利益集团没被触动,会记得他的好,慢慢找机会给他“平反”,把黑锅扣到其它人头上,我没错我没错,都是他们的错,就行。还是可以当“国父”,雕像还是可以进博物馆。)

       ——

       回头说捷克,六十年代,杜布切克上台后,不敢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并没有提出有效的经济改革思路,相反他开始惦记“轻松愉快”的“政改”。首先杜布切克做的就是放开言论和人员流动的限制,另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把捷克变成了一个联邦国家,把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而治之,联邦化也成为了唯一 一个杜布切克下台后没有改变的政策。

       从政治角度来,这样一分确实更好管理,更能平衡两边的利益,但也正是这一举措埋下了未来分裂的隐患,在捷克斯洛伐克脱离苏联控制后,分裂这个国家对掌权的新官僚阶层实际上更有利——这不,本来一个“国父”指标,变成捷克、斯洛伐克两个指标了,一人一个,大家都别抢。

       同时由于前期的联邦制度在捷克和斯洛伐克都建设了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分家在技术上也有很高的可操作性,也正因为如此,尽管民意调查中大部分民众反对分裂,但这个曾经的中欧强国还是在官僚和西方操纵下正式分裂。

       顺便提一句,捷克斯洛伐克分家并没有经过全民投票,而是两个共和国的官僚协商后,各自在议会通过分离法,然后正式分离,两家的老大“投机历史”得手,两人终于高高兴兴地——都当上了“国父”。

——

——

风起青萍

——

       整个事件的过程究竟如何?

       由于现存的媒体报道和官方口径难以解释在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简称捷克)出现的一系列政治现象,笔者被迫进行了大量深挖,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找到了一批冷战后前华约国家的解密文献,从普通士兵和基层指挥员的视角,让我们得以了解在布拉格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他地区真正发生了什么,对后世类似军事行动的组织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和教训。

       在讨论细节之前,我们有必要理解杜布切克治下的捷克斯洛伐克究竟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以及该国普通民众对苏联和华约其他国家的态度。

       现有的国内外资料都笼统地称之为“捷克民众对僵化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极为不满,继而迁怒于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对苏联感到反感”,然而这种大而化之的说法对我这种追求学术严谨的研究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想要得出一个系统、客观的描述,就必须在专业人士的口中寻求答案,幸运的是我就找到了这样的专家口述,而且还不止一篇!

       以下内容主要来自两位不同人士的私下口供:分别来自一名捷克国家安全部门(StB)官员和一名斯洛伐克内务部官员同KGB人员的交谈。

       这两份材料的意见惊人地相似,使我认为它们有极强的可靠性和研究价值开始前先梳理一下整个“布拉格之春”事件中的重要时间点,让大家有个概念:

       1968年1月5日,杜布切克上台

       1968年4月开始,苏联对捷克的政治风向感到不安并提出警告

       1968年6月中旬,华约武装力量在捷克国土上展开一系列演习

       1968年7月下旬,华约国家召开大规模首脑会议,苏捷关系表面上有所缓和

       1968年8月21日,50万华约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而这两份口供的日期都在5月13日,不难想象其中关联,可以说这两次交谈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苏联对捷政策的理论基础,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

——

500

(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期间无所不入的谍报系统的又一证据——英国保守党成员Raymond Mawby——副部级官员——在六十年代曾向StB提供了大量情报,

包括会议记录、委员会成员名单以及首相官邸的平面图)

——

       1968年5月13日,苏捷边境一个小小的边防军哨所迎来了两位不同寻常的客人:两名KGB中校和3名来自捷克斯洛伐克安全部门StB的地区总指挥(以下将分别以“苏方”“捷方”指代),在捷克国内反苏情绪正盛的时候,这类秘密会议是高度敏感的,一旦泄露可能会给外界以苏联干涉捷克内政的口实,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安排会面,正说明了捷方对现状的高度焦虑和紧张。

       捷方一上来就总结了捷克的状况:国内情绪高度紧张,在大城市中尤其民怨沸腾,最关键的是没有任何高层人物采取坚定的措施来稳定秩序。

       报纸、电台、电视以及出版社处于无人管制的状态,杜布切克上台后取消了一切媒X体审X查并且不允许安全部门采取强力措施。

       作为结果,这些大众媒体正在一个劲地批评捷共、国家安全机关,还时不时对苏联进行旁敲侧击,这一切都在几乎无法无天的状态下进行。

       而在民间,对苏联的反感情绪正在愈演愈烈,以捷克作协为首的不少民间组织大量翻二战以来的旧账,把当初受过苏联迫害的作家和知识分子拉出来大幅宣传,使得民众逐渐相信“自从俄国人来了就没好事”。

       最严重的问题是:大众媒体对安全部门、军队等国家强力的机关的攻击不但引起了民众对这些机构的强烈反感,还在这些机构内部产生了混乱。

500

       至少1名年迈的StB的高层军官因为不堪诽谤和一系列的威胁信而病倒,同时StB内部也产生了分歧,大量军官对毫无作为的捷共中央表示怨恨甚至以拒交党费来抗议;

       另一部分人主张擅自行动来取缔这些大众媒体,却因为缺乏组织而难以执行;极少数人对民间右翼势力表示了同情,但即便这些人也认为媒体做得太过分了(可想而知这帮媒体骂得有多难听)。

       可以说杜布切克政府在这一阶段是极度失职的(除非这就是他一开始的目的),在党内右翼势力大幅反扑的时候,杜布切克和部分捷共中央委员会成员还冥顽不化地恪守“中立”原则,试图走不左不右的路线,殊不知在右强左弱时期,不作为就是放任右翼势力坐大。

       其结果是哪怕那些最忠于政权的人也对此感到寒心,不愿意去保护那些任由新闻媒体攻击安全部门的捷共中央领导人。

——

500

       位于布拉格的StB总部大楼,尽管冷战后东欧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政权倒塌了,左翼势力时至今日还保有相当强的影响力,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这栋大楼在今天变成了捷克共和国警察部门的总部……

——

——

自我放弃

——

       与此同时,党内的左翼也在积极自救,试图把StB争取到自己这边,国家集会(相当于人大)主席斯米尔科夫斯基在StB的党代会上做了讲话,不断强调国内斗争形势的危险性,要求StB采取激进措施来取缔部分右翼媒体。

       对此StB的人表示“说得好,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杜布切克设下的一系列“不得干涉国内事务”的黄线依旧没能撤除,而安全部门对这位领导也缺乏足够的信任而去为他以身试险。

       在会面过程中,捷方同时对苏联对捷克的缺乏信任表示了极大的困惑和不满:5月8日召开的华约多边会议中只有捷克领导人没被邀请,给了捷克国内报纸进一步攻击苏联的口实,并宣称苏联随时会对捷克展开军事行动。

       那些在捷克各自为战、维护稳定的StB官员把苏联这种行为视作落井下石——既没有对中央政府施加足够的政治压力,也没对政府内的左翼势力表示支持。为此捷方向苏方在秘密会议上表示了相当强烈的抗议。

       另一条相当宝贵的信息是工人和农民阶级的态度,捷方表示:从各地传来的情报来看,工农和其他基层民众依旧坚定地支持捷共中央和苏联。

       但是这种支持却难以在任何公开渠道表现出来,一方面捷共中央没有积极动员这些人开展支持政府的活动,另一方面又不可能指望这些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或者在电视机前和那些所谓的“进步知识分子”辩论,因此在外界看来,这些人就仿佛不存在一样。(这也是我所看到的国内和西方研究“布拉格之春”时最大的误区,看到所有的报纸和文献资料都反对捷共,就认为捷共不得人心,却忘记了写这些文件的人本身就不能充分代表捷克人民)

——

500

      (约瑟夫.斯米尔科夫斯基Josef Smrkovsky,1968年以前由于内部政治斗争入狱,后来杜布切克上台后重新请他出山,4月开始担任国家集会主席。)

——

       在所有杜布切克提拔上来的人之中,他是唯一一个非极右派人物,甚至还积极鼓励警察和安全机关打击反对捷共的民间媒体。不幸的是,在强力机关眼中他不过是又一个不值得信任的“杜布切克的走狗”而已,StB担心这实际上是右翼给他们下的套,最终也未能及时做出反应。

       捷方表示,在捷共中央迟疑不决的同时,民间右派正在不断宣扬更加激进的言论,先是要求推翻由杜布切克和总统斯沃博达(二战时期捷克民族英雄)领导的政府,后来又是批评由捷共直接领导的赤卫队,认为这种组织的存在违反捷克宪法精神,更荒唐的是党内还有人同意这种意见。

       与此同时,各地的赤卫队和警察根本没有做好战斗或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准备,不但枪弹分离,连人枪都是分离的,一旦出事,他们的军火库有被洗劫的危险!

       压垮捷克安全机关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们中出了一个叛徒——新任内务部长约瑟夫.帕维尔(Josef Pavel)。这哥们是在政府内部右翼的强力推动下成为内务部长的,他控制了一切警察以及StB负责国内安全的部门,也是他直接下达了一系列“不允许在国内事务中使用StB人员”的命令,不仅如此,他甚至在公众媒体访谈中重述了上述观点,使得右翼媒体更加肆无忌惮地攻击强力机关。

       5月8号帕维尔在一次布拉格召开了一次内务部大会,席间夸夸其谈,大讲安全机关应该保护人民利益和自由,不应该打压民众之类的陈词滥调,却对尖锐的斗争形势避而不谈。在结束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帕维尔在致辞末尾按惯例加上了一句“和苏联塑造不朽的友谊”,话音未落台下就传来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此时帕维尔“明显花了好大劲才藏起脸上的不悦”。

       这个细节肯定十分引人注目,因为另一名斯洛伐克内务部官员在和KGB人员谈话时也花了不少篇幅来提这件事。

       以上就是捷方和苏方谈话的全部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捷方代表是一位驻扎于布拉格近郊城市的安全机构官员,因此他的关注重点主要是布拉格这一捷克政治中心的状况。

       接下来我将部分援引另一位斯洛伐克内务部官员和苏方的会议报告报告来提供一幅更全面的图景。值得提到的是,在内容上重叠的地方两人口供高度一致,加上都是专业人士,使得这一对当时局势的评估具有极强的可信度。

       临时担任内务部长的约瑟夫.帕维尔(Josef Pavel),很明显这哥们已经完全被历史遗忘了,他在维基百科上连英文版主页都没有(只有捷克语的),我好不容易才在大英百科全书的年鉴上发现这哥们原来也是在过去政治斗争中被下狱的,这就不难理解他出狱后担任内务部长时期的一系列做法了……(你说搞个前政X治X犯去统领警察部门和安全机关是要闹哪样)

       就在上文那场秘密会议进行的同时,在上百公里外的苏联—斯洛伐克边境上,一场类似的会谈也在进行中,一名斯洛伐克内务部官员单身赴会与KGB军官沟通了形势,与他的会面更多揭露了斯洛伐克地区当时的政治风向。(以下简称“斯方”、“苏方”)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他对布拉格的局势不甚了解,关于捷共中央态势的论述并不准确,同上文StB官员的口述以及后来揭露的历史资料有甚多矛盾之处,希望各位读者往下看的时候记住这一点。

       斯方首先对“右翼媒体”的具体组成进行了解释:报刊、电视台、广播站被大量所谓的“进步知识分子”所把持,这些人中有不少原来就在媒体供职,通过鼓动学生和部分同事来获得足够支持,明目张胆地使用语言或肢体暴力赶走了原来的报社主编和编辑,大摇大摆地上了位。

       但他们毕竟缺乏组织性,顶多算是各自为战,如果只有他们在作乱,局势不会变得像今天这样恶劣。在表面的混乱之下还隐藏着一支组织有序的暗流——犹太复国主义组织(The Zionists)


500

       以色列自由战士(希伯来语简称莱西)组织,这帮家伙在犹太复国主义者中也是非常极X端的派系,当初疯狂向部署在巴勒斯坦维持稳定的英军发动袭X击,暗X杀、爆X炸、绑X架等手段什么都搞过了,最后逼得英军撒手不管,让以色列能放心地扩张并驱逐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

       在后来右倾极其明显的以色列,这帮疯子居然还被当成建国英雄,前组织成员在摩萨德、辛贝斯和军队中担当重任,甚至有人干到了以色列总理的高位(伊扎克·沙米尔,大概是以色列历史上最右的总理,不带之一)。和他们比起来沙龙曾经所属的“哈加纳”简直是人道主义者。

       关于莱西我多说一句,学过KB主义历史课的同志们应该都对这组织不会陌生(很多网络教育平台上都有相关课程,话说这课我当年还拿了95分……)。

       如果要在上世纪挑出三个技术上最具代表性的KB组织,大概有这么几个:

       莱西(发明了卡车炸弹)、泰米尔猛虎(发明了自杀背心)、爱尔兰共和军(极大完善了人口密集区域的城市游击战术),这三个中有两个都主要在怼英国,牛牛你真是辛苦了……

       就政治立场上来说,以莱西最为疯狂——杀英国人、杀阿拉伯人、杀联合国特使、还准备杀杜鲁门,最后居然还得以善终,多数成员由于军事和组织经验被吸收进了后来的以色列国防军,我就看看我不说话。

——

——

右翼抢班

——

       好像把话题岔远了,回归正题,在上述这种背景下,捷克国内原本松散的右翼知识分子也渐渐团结起来了。

       5月8日,近5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布拉格举行集会,这次集会彻底打垮了学生中仅存的左翼势力,所有宣传左翼思想的学生都被台下的嘲笑和怒吼粗暴打断,对这种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事件捷共中央继续保持围观状态……内务部、警察和StB只能在一旁看着干着急,啥也干不了。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在斯洛伐克地区最大的城市布拉迪斯拉法近郊,近十万人以祭奠斯洛伐克民族英雄斯特法尼克将军的名义聚集在一起,公然宣扬右翼思想、极端民族主义言论,又一次,捷克内务部无法干预。

       事情越闹越大,这些松散的游行者逐渐形成了固定组织,其中最大的是所谓“非共政治活跃人士组织”,这种公然反政府组织人数达到了十万。捷克的人口总数才1500万,这组织的人数达到人口总数的150分之1。举个例子,如果美国出现一个人数在两百万以上的“反联邦政府党”(茶党?),那后果不用想像,1860年出现过一个这样的组织,名叫“邦联”,为此打了场内战,不过就死了60万人而已。

500

       StB友情站街,表示我很想管啊,然而上头那帮家伙告诉我别管,我又懒得为他们去丢饭碗,谁让媒体攻击我的时候那帮政客都不管管(侧面映证了安德罗波夫后来极度重视KGB公众形象的重要性)

       大量犹太人还留在欧洲,不愿去巴勒斯坦捷克斯洛伐克历史上对他们歧视较少极端犹太复国主义者试图把捷克从华约中分出去,方便他们建国他们针对性麻痹捷克的党组织和安全机关,使得右翼势力不受控制地疯长。

       在谈话的最后,斯方官员给出了他对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形势的一系列总体评估:在各个地区的右翼运动中,以捷克地区(尤其是布拉格)的问题最为严重,斯洛伐克西部明显好很多,而斯洛伐克东部基本完全没有右翼运动的影子。

       捷共中央大概可以分为三派:左派、中间派、右派(捷共中央委员会共11人)

       左派理论上应该做出最为激烈的反应,但搞笑的是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干嘛,内务部到目前为止没有受到任何左派领导人的联系,军队那边也没有任何动作;

       中间派以杜布切克为首,至少4人属于这一派系(切尔尼克和比拉克后来加入左派),这一派系努力试图走中间路线,并不想对国内的政治风向进行干涉,并且依旧忠于社会主义阵营(这点我严重表示怀疑,尤其是杜布切克明显在纵容右派行动,不过正如前文所说这名斯方官员对布拉格的情况可能并不了解)

       右派的领袖是斯米尔科夫斯基,包括他在内有4名捷共中央委员会从属该派系,这一派系积极支持民间右派运动,限制安全机关的活动。

       这里就纯属扯淡了,正如上文所述,斯米尔科夫斯基是个积极的左派,不过多数安全机关人员确实把他当做是个右派,毕竟才从监狱放出来不久,地方上有这种想法实属正常,这里不过是反映了之前提到的安全机关对他的偏见而已,其他几个人大概是正儿八经的右派。

       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总参谋部的高级军官都被撤换了,连个交接期都没有,军队处在彻彻底底的瘫痪状况(解释了后来受到入侵时为何完全无力抵抗)。

       在会议最后,斯方官员表现出非比寻常的乐观,表示“我们自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不需要苏联介入”,与他相比,之前的捷方官员明显对局势感到非常悲观,认为“布拉格已经失控,我们需要苏联的强力干预来让国家重新走上正轨”。

       态度上的差异可能和两人的工作地点有关:那名捷克StB军官在布拉格这一右翼活动的核心地区工作,而另一名斯洛伐克内务部官员则在事态最为良好的东斯洛伐克工作。

——

500

(左边这位,今日的捷克共和国政坛新秀,巨富安德烈.巴比斯

右边这位“悲情改革家”大家认识)

——

       在2016年初的选举中,左翼社会民主党获得20%选票成为第一大党,紧随其后的就是巴比斯的右翼“ANO”(捷克语“好”)党,获得19%选票,两党联合执政。结果3月搞了个大新闻,大量泄露的冷战卷宗指出这哥们是前StB特工……(巴比斯:哥潜伏这么多年,终于能重建党组织了)不过也说不准,要知道前东欧国家安全部门人员由于在80年代末被戈尔巴乔夫坑,到今天还恨俄罗斯恨得牙痒痒的。

——

——

被公知掩盖的过程

——

       之前已经对捷克斯洛伐克在遭到入侵以前的大致国内情况进行了梳理,入侵的全过程在我之前那篇突袭帖子中已经有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但大家往往不知道的,是入侵之后在布拉格和捷克其他地区究竟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基层的华约部队到底面临什么情况。

       唯一的信息来源是网上的各种照片,显示愤怒的捷克民众纷纷上街抗议苏军的入侵,或者包围苏军乘坐的装甲车辆以阻止他们的行进,然而看了这么多年的无节操媒体报道之后,我深信一点:照片是具有极大欺骗性的,这些东西根本无法提供事态的全貌。

       为此,我再次踏上了艰难的寻找真相之旅,试图通过对已知事实的合理分析及推断,综合可信度较高的文献材料,力图为笔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在正式开始前,先讲讲这份研究背后的故事吧,从我之前的帖子里,大家应该知道我在研究过程中最喜欢依赖的材料是一线人员,尤其是那些被证明具有极强能力、能进行客观分析的专业人士口供或者事后回忆,同时我也极度重视事件的每一个细节,当报告极其大而化之,只讨论最高层面的运作时,这份报告往往是不可信的,因为历史实在太容易被或有意或无意地扭曲了。

       相比之下,通过考察基层人员面临的情况,我们可以从最原始的情况开始分析,从而把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对研究的干扰最小化。

——

500

       (不明真相的抽烟苏军,前面墙上的涂鸦把苏联入侵捷克和美国入侵越南进行对比,同时暗讽苏联和纳粹没两样。)

——

       一句话概述我的研究思想:不管姓社还是姓资、是官还是民、是将还是兵,归根结底都是“人”,我所做的,就是通过研究考察一个个“人”的行为,最终拼凑出一个能让每位读者一看就懂,发自内心感到共鸣的故事,至于读者是否相信我这个版本的故事,就只能由您自己衡量了。

       苏军侵捷的经典照片,很多人到现在似乎还不理解一个重要问题:照片确实反应了某种真实,但它永远无法展现全貌。假设你爸从小到大对你呵护有加,20多年来只揍过你一次,但揍你这次被拍了下来,难道单凭这张照片能证明他是个嗜虐成性的父亲吗?

       但在研究“多瑙河行动”(华约侵捷的行动代号)的过程中,这种研究思路遭遇到严重的挫折,原因很简单:参与行动的部队数量实在太多了——整整50万人在一天之间席卷捷克全境,其中绝大多数在区区两周后又以同样的高速离开,他们留下的证据实在太少,更没有几个人将此事当做军事史上的重要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想找到精确到连排一级的报告实在太难了。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要知道,虽然华约总力量非常庞大,但本质上还是一支多国部队,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派出了大量部队。

       扒过海量的旧卷宗,最后让我找到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材料:来自保加利亚国防部的报告。要知道,保加利亚在此次入侵中仅仅出动了2个步兵团,这意味着这份报告对这些部队的表现和遭遇做了细致入微的阐述,且报告本身是一份交给苏联传阅的内部未公开文件,意味着其客观性是有保障的。

       以这份资料作为主体,加上我拼凑的不少零星资料以及从事后情况进行逆向推理,我觉得自己已经成功完成了一份在观点上和主流资料大相径庭,但有充足事实依据且非常合理的推测,我将详细介绍这两个保加利亚步兵团在捷克的遭遇,并对其中给后人的启示进行分析。

       在此先表明我的立场:入侵后,华约部队的民众控制行动是高度成功并且十分人道的(没错,在这类行动中人道与否是个重要衡量指标),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有效限制武力、最小化平民伤亡、避免军民冲突、杜绝游击队的滋生、快速缓解紧张态势、保障捷克本土政权稳定。

       在旨在控制平民的军事行动中,究竟要注意什么,又有什么必须要明白的道理?以下的内容除了单纯的军事和历史研究外还掺杂了部分社会学、行为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500

——

       1.充足的政治思想教育是部队士气和纪律的保障

       参与本次行动的是保加利亚第12和第22摩步团,12团由地面乘车进入捷克,负责占领数座城市的重要党政军目标。

       第22团则以空运直接抵达捷克境内的数个主要机场(包括布拉格的鲁赞国际机场),该团负责确保机场设施不被破坏,同时不论军民,防止任何捷克飞机强行起飞。

       整个过程中,这两个步兵团经受了大量来自捷克普通民众和士兵的言语及肢体暴力,部队出现了不少轻重伤员,总计数十人受伤,更恶劣的事件是有组织的袭击——至少一名军官被绑架并杀害,这还不包括多起被及时破获的武装袭击阴谋。

       然而在如此强烈的敌对情绪包围下,两个团一直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和严格的纪律,在占领过程中基本没有放一枪一弹,也没什么平民伤亡(整个捷克入侵行动中只有80-105名平民死亡),这一切都得益于极为完善的政治思想工作。

       从8月1日开始,保加利亚武装力量共12个师普遍增加了官兵的思想政治课,除极少数参加过二战的高阶军官外,多数人都是没见过血的新兵,政治教育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在之后行动中的表现。

       那么政治思想工作具体指什么呢?

       首先,要让士兵对自身行为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树立绝对的信心。政委向士兵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是东欧国家唯一的出路,历数过去在封建社会和法西斯统治时期下的种种暴行,和二战后的经济发展进行对比,激发士兵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华约的忠诚。

       同时向士兵强调捷克右翼分子偏离社会主义的错误,将其塑造为误国误民的反面形象。这种做法有几个好处:

       第一,年轻气盛,坚信自己在解放捷克人民的士兵会带着强烈的使命心和责任感去参加任务,使他们在行动中更加高效坚定;

       第二,正义感和“当英雄”的自豪感会使士兵在行动全过程中注意言行举止,自觉遵循军纪,减少和当地居民的冲突;

       第三,阵前壮胆,毕竟新兵参加军事行动前不免打退堂鼓,找个政委给你唠唠嗑打打鸡血有助缓解心理压力。

       今天的保加利亚已经是北约成员国(虽然对俄罗斯的态度非常暧昧)……

500

       其次,政治思想工作让士兵对可能的伤亡做好准备。

       政委多次强调“捷克人民受到了右翼势力的误导,可能会对我军采取敌对态度”使得士兵做好了遭遇抵抗的心理准备,不至于在受到攻击时过于惊慌或产生信仰崩塌的感觉。

       这使得他们能够沉着冷静地行事,在面对袭击时保持最大的克制,不至于出现因为惊慌失措而胡乱开枪的情况。

       相比之下当代美军的政治教育就很成问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遭遇平民人口的抵抗后,不少自我感觉良好过头的美军没能及时转过弯来,又没有政治军官给他们进行开导,那些宗教信仰强一点的还能去找随军牧师,剩下的人中信仰崩溃是个很常见的问题。

       具体表现?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开始把所有当地人当成潜在敌人,什么射杀平民啊、烧古X兰经啊都是这么出来的。

       最后,政治工作塑造了团队精神并让士兵优先考量集体利益。

       听着是不是很难懂,举个例子,当一群愤怒的群众冲上来揍你的时候,你是为自保开枪还击还是为了完成任务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一条是最考量心理素质的,因为它明确要求个人放弃自身利益,冒着死亡的风险去完成任务,是不折不扣的违背人类本性的要求。

       唯一实现这一点的办法就是先完成上述第一条:让士兵坚信自己是正义的,只有这种英雄般的使命感才能压制求生本能,让他们在行动中一切为集体着想。

——

       2.别抱任何幻想——没人会欢迎占领军的到来(至少一开始不会)

       第12摩步团在入侵的前两天可以说是灰头土脸,除了一开始借着夜色掩护进展顺利之外,该部在21日早晨抵达距边境120公里的小镇科赛斯(Kosice),遭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雨点般的砖头和石块砸烂了40-50块车玻璃、10台车的车门和5根车载无线电天线。

       车队只能以每小时5公里的龟速向前爬,好不容易占领了预期目标,剩余部队继续前进,当天下午就挨了黑枪,在一台装甲车上开了三个洞,还好没人受伤。

       在这个过程中保加利亚人也学乖了,把装甲车和坦克连调到前面去,在街道两侧把大路和人行道隔开,同时不断朝空中和人群大致方向开枪,吓退靠得太近的攻击者,为车队净空道路,保证正常通行。

       捷共党员呢?不好意思,别指望意识形态能够取代民族意识,一群七老八十的老党员和当地干部跑出来阻拦保加利亚部队,在表达自己对苏共失望的同时对占领军极尽辱骂之能事。

       团长也没办法,只好叫手下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架走,毕竟这帮人要是出了什么闪失他可担待不起。到22日,第12摩步团已经完成了所有任务目标,清点伤亡时一看,乖乖地这下可好,21名士兵和8名军官负伤,好在基本都是轻伤——鼻青脸肿掉颗牙之类的,也没有出现牺牲。

       虽然民众表现出了强烈的敌意和暴力倾向,但并没有上升到杀意的层面,更多只算是街头混混打架斗狠级别的行为。

500

       好了,我知道写到这里肯定又会出现各种极端观点,极左的会嚷嚷这时候应该XX,极右的会大喊这说明苏联占领不得人心。

       麻烦大家都先消停一下,把后面的部分看完再下结论不迟,我在小节开头就注明“至少一开始不会”是有原因的。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来说,此时的反抗并不是出于理性思考,而是源自本能的对外来占领军的抵触,就好比无论你和朋友关系多么铁,突然挨他一拳(哪怕是意外)也会感到愤怒,在入侵的情况下,一两个愤怒的群众就能煽动起一大片人过来堵你,随手揍两拳泄愤实在再正常不过。

       作为占领军,这个时候能做的就只有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等他们把气出完冷静下来,要是在这个阶段由于冲动引发新的冲突,将来有你好受的(对天发誓我绝不是在讲婚姻)。

       虽然我上面说“挨两拳”,但在现实中从拳头到木棍,从燃烧弹到黑枪都是可能出现的……

       把我们的视角转移到另一方向,相比悲催的第12团,第22摩步团的工作稍微轻松一点,主要是占领机场等重要设施及后续保卫工作,由于不需要穿越人口密集的市区,他们没遇到那些劳什子事,估计此时正在偷笑中。

       这两个团承担保护重要设施的特殊使命,在故而捷克呆了一个多月才离开,可以说他们亲眼见证了普通民众在“布拉格之春”事件中前前后后的心理变化,提供了本次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原始信息。

       在任务开始早期,首都机场附近的区域遭到了大量右翼势力和学生的冲击,22团仗着自己只需要执行保护任务,非常机智地把路障建好,干脆龟在建筑物里不出来,反正背靠机场补给不愁,呆在屋子里斜眼45度吹口哨就好。

       随着抗议的人群逐步消退(这是个体力活,撑不了多久的),该团得以在控制区域组建巡逻队,不断打击那些试图针对华约部队开展有组织攻击的KB组织,在高峰时期能做到全天保持所谓的“30分钟准备度”,即在30分钟内全团集结出发执行任务,这个标准即便在今天估计也没有几支部队能够做到。

       9月8日,该团破获一个巨大的地下军火库,缴获大量爆炸物、两挺机枪和两套军用无线电,据推测是同情右翼的捷克军人走X私出来的。

       总得来说该团的工作远比想象中轻松,一定程度上是因为StB在苏军占领布拉格后承担了大量内务和警察工作,他们作为捷克人,行动毕竟比华约部队方便多了。

       在“布达佩斯之X春”和“布拉格之X春”中活动最积极的都是学生,KGB对此现象做了专门的研究。

——

       3.占领后有必要开展专业、克制的治安行动

       和有StB支援的22团相比,驻扎在捷克其他小城市的12团要悲催许多,他们被迫自己解决潜在的游击队、恐怖组织、当地敌对势力,同时还要和冷眼旁观的当地人民搞好关系,稍一不慎都可能酿成大祸。

       然而该团在长达40天的治安维持行动中保持了相当程度的专业素养,极大改善了和当地人民的关系。研究这段历史可以解决在现代战争中广泛困扰各国的“治安战”困局,对此问题该团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在一开始就别把“维持治安”变成“治安战”。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执行的一系列行动进行介绍和分析。

       第一要务是保障部队的生命安全。这里说的生命安全可不是“挨两拳”之类的小事,针对的对象也不是吃瓜群众,而是正儿八经仇视占领军的游击队和恐怖组织。

       当有军人被谋杀或针对性袭击后,他们的战友往往无法克制愤怒,时常在冲动下做出蠢事,这往往正中了KB组织的下怀(很多KB组织的运作方式就是挑起军民冲突,逼得平民站到自己这边),因此保护部队的生命安全是维持士气和纪律的基础。

       不幸的是,在这类任务中,维持治安的士兵往往极其暴露,成为理想的攻击目标,对此该部设立了一系列条令来保护自己人,包括要求士兵外出时必须至少2人一组行动,军官至少5人一组行动,在驻地设立了收容和治疗伤员的急救场所,在白天徒步巡逻,夜晚则用装甲车,保持部队的高度警惕。

       这些举措使得反抗势力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只得作罢,唯一一次成功的袭击是在9月9日绑架并杀害一名夜间孤身外出的军官(在分析全部资料后我认为这名军官大概是在去见一名秘密线人的路上被袭击的,不排除被出卖的可能)。

       该事件发生后政委高度重视,立刻开展了心理和政治工作,使士兵中没有出现太大的仇恨情绪。报告指出在当地有三个具代表性的有组织抵抗力量:

       1.一个意图发动爆X炸、谋X杀、破X坏铁路设施的右翼KB组织;(有使用暴力的意图和行动)

       2.一个地下青年组织,该组织成员宣誓要杀死入侵的华约士兵,为他们的死难者复仇;(有使用暴力的意图,但尚无行动)

       3.一个性工作者组织,意图通过提供服务来使保军士气涣散,纪律败坏;(没有使用暴力的意图,但依旧在积极抵抗)

       虽然现在所有主流媒体都说捷克人极力抵抗华约的入侵,但这码子破事真的不好说,比如上面这幅图……

       该说是运气好还是运气背呢,这三个组织恰恰代表了现代治安战中造成主要威胁的三类团体(我在上文已经用括号标出来了),而12团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面对第一类团体,保加利亚部队一方面积极采取保护措施,不给对方下手的机会。该部指挥官非常清楚自己无力处理这类威胁(难能可贵的品质),立刻向上级请求支援,保加利亚内务部立刻派来了顾问协助破案,短期内就擒获了不少KB组织成员并破获其武器库。

       在处理KB主义问题上,精于对付有组织犯罪的条子往往比大头兵做得更好,无独有偶,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时期也派了大量FBI特工随军进行调查。内务部官员同时确认该组织至少已经活动了几个月,早在入侵开始前就已经在筹备颠X覆行动(然而由于某位天才部长的命令,捷克安全机关根本没法查他们)

       第二类团体则需要更谨慎的处理,这些成员多半是热血上头的年轻学生和士兵,同时他们也没真正犯事。所以处理原则是抓住后教育一顿就放回去,至不济搞个七擒七纵就是……

       第三类是真没什么办法,毕竟也没证据指控她们,只能本着“苍蝇不叮无缝蛋”的原则不断强化部队纪律,不让类似组织有机可乘,政委再狠抓下裤腰带也就过去了。

——

500

(占领晚期图片,可以看到此时街道已经基本恢复平静)

——

       然而这些组织远非治安行动唯一需要处理的问题,归根结底,这是一场争夺民心的战斗,而要想争夺民心,首先就要占领宣传战线。宣传战线有两条,内部战线和外部战线。

       内部战线是什么呢?保军驻扎没几天后,就有不少捷克军官过来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们占领捷克是错误的行为,试图说服站岗哨兵开小差,这种针对占领军发动的宣传攻势就是内部战线。团政委立刻把这名军官和哨兵分开,然后把他拉进去唠嗑,唠了两个多小时,尽管这名捷克军官在悻悻离去时并没有改变看法,但他至少没有再跑过来做宣传(否则又得被拉去陪个抠脚大叔唠嗑)。

       相比内部战线,外部战线的要重要得多,因为这是针对占领区民众的宣传战线,是真正决定民心的战场。华约部队在进入捷克时既没实施宵禁,也没搞报X章管制(只占领了几座重要的出版社建筑),布拉格控制得还比较严密,但其他地区的地方报纸可就管不住了。

       在这问题上12团指挥层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智商,在当地报纸开始对占领军散布诋毁言论、甚至鼓励武装抵抗的时候,团长先是联系了当地的捷克党政机关人员,发现这帮人根本不想管。

       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冲动地带人去砸报社,而是及时进行上报并不断发出强烈抗议,上级很快联系了StB和捷克内务部,由捷克人内部处理了这个问题,报社被暂时关停,相关人员被停职,类似的电视台也被处理,问题圆满解决,还没人能指责保加利亚部队干涉捷克内政……

       有必要指出:保加利亚部队在处理宣传战线问题时非常谨慎,全程保持了良好的政治形象,让当地反抗势力挑不出毛病来。同时刻意减少自身参与,把关停报社之类的棘手问题统统甩给了捷克内务部,自己不说话,就在那闷声大发财

——

       4.民众能倒戈到敌人那边去,同样也能倒戈回来

       在保加利亚第12步兵团的一系列治安行动下,当地的右翼宣传力量已经丧失殆尽,宣传战线重新被政治合格的人掌控,开始宣扬左翼思想,而该部的良好军纪也得到了认可,尽管多数民众的态度依旧十分冷淡,但敌意基本完全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开始有人进行初步接触。

       一开始是一些现役捷克军官和当地党政官员独自对部队进行深夜拜访,承认自己之前受到了媒体和宣传的误导,对实际斗争态势完全不了解,并为自己之前的无礼行径表示道歉。

       不过这些人在离开时都表示希望这些会面不要被公开,说明他们还不愿在当地居民之间公开亲苏立场,此时距离入侵发生大概已经过了20天。

       在这之后,逐渐有工人和老党员组成的团体在白天来到保军驻地进行慰问,披露了身边的右翼分子或右翼同情者,多数时候笑笑就过去了,情节特别严重的被记在名单上交给了捷克内务部。

       带来和解的一个重要契机是此时正值保军建军节,不少捷克军人和StB军官借庆祝的名义前来拜访,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委婉地道了个歉。

       注意,这绝对不可能是保军用武力强压他们才出现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当时附近大概有捷克3个正规团,还不算StB以及赤卫队武装,真动起手来保军死无葬身之地。

       9月20日标志了当地民意的重大转折,一名捷克少校团长和他的政委在白天公开来到保军指挥部进行访问,在随后和12团团长的会谈中,这名少校公开表示他全面支持整场军事干涉并直接把“布拉格之春”谴责为反X革命行动,但他同样也承认:“要是你们进来的时候真擦枪走火了,我也绝对会和你们干个不死不休”,最后的结论是华约各军内部还是要加强沟通,遇事不能掖着藏着,如果苏联一开始就强烈谴责捷克国内右派并声明对左派的支持,事情不会闹到现在这个地步。

——

500

       (多瑙河行动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入侵重点是捷克地区布拉格附近,斯洛伐克地区没有太多占领军,映证了开头所说的“布拉格问题最严重,斯洛伐克地区问题较轻”的说法)


​——

       这里有必要补充一句,当时苏联自己心理也没底,苏共一堆领导人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指派柯西金全面负责国内改革。

       所以杜布切克上台时没人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他自己可能也不太清楚,只是吹牛吹着吹着看),只能采取观望态度,到事态明朗时已经太迟,只得表面不做声张,台下准备入侵。

       捷克斯洛伐克事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掐死了苏联自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在此事后对柯西金大发了一阵脾气,苏共内部改革就此实质性死亡(看到这您就知道为什么总设计师是伟人,而勃总-勋章帝不是)总的来说,在争取民心,控制民众的过程中,要以拉为主、以压为辅。

       维持地区的安全,稳定掌握宣传力量,然后静待宣传机器生效才是正确的做法,在这段时间内,部队最关键的任务是:不要作死!不要作死!不要作死!(重说三)

       如果仔细研究过“布拉格之春”的照片就会发现,事件早期参加抗议的民众包含了各个阶层和年龄段,而晚期的照片中就只剩下学生了。

500

       早期的反对者往往满脸肃杀、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而后期的学生基本是满脸堆笑上街的(比如上图),这背后的意义请大家自己考虑。什么,你问我怎么判断照片的拍摄日期?很简单啊,那些街道整洁、建筑物完好无损的照片就是后期的,那些马路上一片狼藉、店铺统统被洗劫、还不时能看到燃烧瓶痕迹的照片就是早期拍摄的。

       由于该报告在9月30日就已经完成,当时保军还驻扎在捷克境内,因此我无法确定他们是何时撤离的,不过在当时,保加利亚国防部对其部队的状况评估如下:该团已经确保了半径70公里范围内所有重要目标的安全并继续执行维持治安任务。

       到目前为止纪律非常良好,只有一起开小差——2个士兵偷偷跑出去找苏军喝酒(我汗)和一起自杀未遂事件,除此之外有一人携枪失踪20小时,在被发现时开枪拒捕,活捉后初步调查显示他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唯一牺牲的是上文提及的那位9月9日被绑架并杀害的军官,4名凶手中有3人在9月28日被捷克方面抓获。

       考虑到这帮人统统是新兵蛋子,很多入伍还不到一年,在长达40天的治安行动中,出现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顺便说一下,保加利亚12团的经历可能不能作为普遍案例套在整个华约占领军上。

       该团在事后由于占领期间的优异表现而受到华约高层嘉奖,共250人获得授勋、实物或现金奖励,说明该团的表现即便在整个部队中也是个中翘楚级别。当然了,即便从全局来看华约的行动也是相当成功的。

——

       5.民众控制中的技术细节——波兰军队在捷克的人生经验

       入侵的主力之一是波兰西里西亚军区的第二军,该部队在入侵前对民众控制做了很多具体的研究,无论是推进速度还是伤亡情况都非常理想,堪称华约部队中的楷模,以下是他们的人生经验:

       (1)、语言问题要注意

       波兰部队在开战前一天把23名精通捷克语的军官派遣到了一线作战部队中,另外在此之前也在部队里开展了基本捷克语教程,在进攻过程中不断通过高音喇叭宣传和安抚民众,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2)、装甲车比卡车好用

       尽管绝大多数装甲车(不管轮式还是履带)都是皮薄馅大的主,但在维持治安任务中,装甲车能有效抵抗板砖、燃烧弹和冷枪的攻击,必要时还能当成临时路障,使得平民无法汇集成人潮或者用来在主干道两层形成一道墙。

       在行进过程中,士兵可以呆在车内或坐在车顶,和附近的平民拉开1-2米的距离,有效减少遭遇攻击的可能。

       最后,装甲车对平民的威慑力也是一般卡车无法比拟的。相比之下卡车面对燃烧弹时过于脆弱,由于重心高、重量小容易被推翻,另外驾驶室过于暴露,车门和玻璃不够结实,遭遇板砖时碎玻璃容易伤着驾驶员。顺便说一下把上面这段的“装甲车”替换成其它更重的车,也是可以的

       (3)、宣传单是好东西

       每个人都要带够宣传单并不能立马使当地居民回心转意,但它确实很好用,毕竟一般人看到雪片一般的传单时还是会反射性地拿起来读一下,而正常人是没法一边阅读一边揍人的。

       波兰部队疯狂的宣传单攻势使得路上的民众无暇去围观车队,极大加快了推进速度,另外最好准备多种宣传单以保持居民的新鲜感,这样他们不至于在看过一份传单后直接无视其他传单,波兰人貌似准备了5种,人手十份传单……

——

——

       以上就是“布拉格之春”的真相,后来发生的事......一切外国干预都是不好的,是侵略。

       但是根源在于——捷克当时的领导者杜布切克面对困难,不敢触动利益集团,果断进行经济改革,

       反而愚蠢、自私地选择“轻松愉快的”政改,

       捷克的某些“政治家”选择了吹牛、秀口才,煽动排外情绪,转移内部经济矛盾,试图挑拨利用右翼分子造势,为自己争名夺利、火中取栗创造条件,自毁长城,故意把舆论大权交给右翼,似乎不如此不够“开明”。

       犹太复国主义参与了运动,将其组织化,努力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导致捷克自身社会经济混乱。左翼群众、基本工农群众、老党员愤慨,广大群众也对混乱不满......然后右翼分子又进一步将混乱归咎于“政改不彻底”......还得进一步“改”,直到通过符合西方标准的“选举”让自己上台。

       最终捷克的形势——终于引起了周边东欧国家的警惕、干预(没错,勃总自己其实不怎么想干预,但是波兰这些东欧其它国家感到了危机,怂恿勃总牵头,并且提供了大量兵力。)。

       事情的真相就是——

       几十年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执政党,社会主义左翼党,至今能在捷克大选中成为第一大党,这雄辩地说明了:

       布拉格之春,不过是五十年前,占捷克总人口1-2%的右翼、垄断资本、公知、律师党、犹太恐怖组织发动、绝大部分工农民众坚决反对、反感的一出“推墙党”闹剧。

       20年后,当捷克“推墙党”、犹太垄断寡头真正得手之后,一个大有前途的中欧强国,违背人民的意愿,立刻分裂。优质企业被贱卖,捷克沦为德国资本的猎物、犹太金融寡头的经济殖民地。原来当权的腐败利益集团,化公为私,完成了垄断行业私有化,从此不再需要遮掩,光明正大地过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

       这就是“布拉格之春”的真相。

500

       (主要内容转自百度贴吧“兔吧”,原发帖者:吧友“机械神甫兰德

   图片转自网络

       评论部分为本人所写)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