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977年的教材
我评论说文扬先生的文风“批判的意识”,与过去的教材风格相似,有人想知道过去的教材是什么样子的,我找了找,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应该有最全的馆藏。
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魏公村新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
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沙滩老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5-2号
1958年,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各省市纷纷自编教科书。一般是对原人教社出版的通用教科书进行增、删、补、改。这段时期的教科书在如何处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上和学科体系方面存在偏差。中央主管部门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1959年,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关于编写普通中小学和师范学校教科书的意见》。据此,人教社受命新编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学教科书。1961年秋季统编教材出版发行,各地自编教科书的局面结束。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党总支直接领导下,成立“中国古典文学改革小组”,二三年级同学用7天时间完成一部新的古典文学大纲。北京大学中文系部分学生经过30多天时间,一部长达70万字的中国文学史书稿写成了。历史系的学生也就发挥自己所长,写历史,欲与“资产阶级专家、学者”比高低。北大历史系亚非史专门化(即专业)的11个学生,突击半个月,完成了20万字的《阿拉伯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史》,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师生也写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年大事日志初稿》《新艾森豪威尔主义批判》《论中近东阿拉伯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等。
1966~1976年“文革”时期,教科书统编制度被打破,中小学教科书由各省市自行编写出版。
1966年《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千万不要忘记阶极斗争》写道:
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 单有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 资料所有制 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 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斗争, 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几十年内是不行的,需要一百年到几百年的时间才能成功。事实正象毛主席所指出的,解放十六年来,文化战线上的阶级斗争,有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停止过呢?
这段时期的教科书,学科体系完全被忽略,文科教材以领导人著作为主,强调“突出政治”;理科教材以工农业常识为主,强调实用性。
比如1968年《北京市中学试用教材语文》,编写思想:“编写一套闪耀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新教材”,“以毛泽东思想为统帅,密切配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形势,教育学生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忠于毛主席思想,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做无产阶级视野的接班人。”教材收录了大量的领袖诗文,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及毛泽东思想,批判资产阶级路线及其代言人,批判万恶的旧社会。这些课文内容都是非常政治化的,讲的都是革命的大道理,更多的是一种“宏大叙事”,严重脱离学生实际。
还有1967年上海市小学暂用课本《算术》,讲解百分数内容:
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常常要用到分母是一百的分数。例如:先锋电机厂无产阶级革命派掌权后,坚决执行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今年第二季度的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六十八,六月份的总产值相当于去年同期的百分之二百;东方红纺织厂,今年上半年棉纱的总产量,完成了上半年生产计划的百分之二百零九点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农村中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光明生产队夏熟作物的总产量今年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七点九。象上面这些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恢复高考前《高中数学》教科书的内容里“……通过计算,我们得知贫农张大伯被剥削的利息是33元。在万恶的旧社会,地主阶级不但用出租土地的方式剥削农民,同时还以放高利贷的方式吸吮贫下中农的血汗,在劳动人民的白骨堆上建起了剥削阶级的罪恶天堂,像张大伯这样遭遇的贫下中农何止千百万。……(类似的文字后面还有数百字)”。
这一时期的各种教科书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会有大段这样与学科无关的内容穿插其间。而一些文科教科书如政治、历史、语文干脆就取消或者合并,以毛泽东著作为基本课文。为了片面突出“联系生产实际”“为工农兵服务”,有的地方取消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物理部分讲“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化学部分讲土壤、农药、化肥,生物部分讲“三大作物(稻、麦、棉)一口猪”。至于学科的基础知识,则零星散乱,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