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漫谈中国核战略
再加一个前言,有个读者说我写的那个关于我写的那篇关于德国空军装备发展的文章好像人家一本书,我就去搜了一下,真的苍天啊,大地啊!连这个都可以出书,那么我把关于对德国二战相关方面的分析也可以出一本书啊,再加上其他的,几本都没有问题啊。而且我的见解独到,思考深刻,是非常有价值的文章啊,不要看我就是书都没有读几年的大老粗,就是国防大学的专家拿到手上也也没法说我的文章是胡说八道,对于这个我就是有这个底气。无奈没有门路,名气,哪位读者朋友要是有门路,可以帮忙引荐一下不?
有朋友问我说,你写的这些文章都是二战时期的,离现在太远了,和我们现在没有什么关系呀。最近国际国内不是都是有很多热点吗?为什么不写写这些热点方面的文章,至少写可以凑个热闹吧!
我想说的是,首先我不是体制内的人,没有相关渠道得到第一手资料,就是跟着大家屁股后面,也不过是炒冷剩饭,没有什么意思。
最重要的是我是搞战略研究的。而战略这个东西注重的问题的本质,而不是问题的表面。这就要求我们这些研究战略方面的人,一定要有定力,不要轻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还要有耐心,战略这个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立刻见效,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立刻下定决心的。它需要反复全面的研究论证,综合利弊,权衡比较以后才可以落实的。
急,是没有用的。跟风更是没有必要的。只要不影响战略大局,就得按照需求一步步来。
当然这就注定了搞战略的一定是小众人群。能够坐得下来耐住性子关心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也注定是小众。
我想我们这样的小众都会有一些共同点,比如:不注意细节,,性格沉稳,有眼光有见识有主见,文化层次都不会太低,个性应该都比较坚强,意志都比较坚定。换句话说都是精英。我也希望我的读者当中都是这样的精英,因为不达到这个要求,你们也是静不下心来看我的文章,也看不懂这些文章内在的逻辑。
既然如此,我们大家都是这样的人,我们又何必在意芸芸众生怎么看呢?
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让这个世界最后除了跟着我们中国走,无路可走!
前言
我们国家一直以来没有成文的、系统的核战略文本,与核武器相关的指导思想主要依靠领导人尤其是毛泽东同志的卓越智慧。可是现在毛泽东同志已经去世,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国情也与毛泽东时代大不相同,因此有必要研究适应新时代的更加有效的核战略,使之能够更好的保障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当然在此之前需要回顾、分析一下建国以来的核战略。
建国以来核战略简析
对我们中国的核战略中外专家总的来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有限核威慑,一种是反核威压或者反核威慑。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又都有其局限之处,都有无法解释清楚的地方。
本文试着分析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的核战略。古人说:以人为鉴可以知对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未来只能立足于现在,而现在来自于过去。所以如果连自己的过去都看不清楚、弄不明白,那么就不要谈设计未来。
绝对的武力带来绝对的威慑,要想称为世界大流氓,这是关键的一环
早在四五十年代毛泽东就认识到核武器在军事使用上的巨大限制。1947年1月,毛泽东在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论原子弹时就指出:“愚蠢的人仍在奢谈什么原子弹,可它永远不会再使用的。在日本的大爆炸也毁灭了它本身。因为全世界人民群起而攻之。”所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认为,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效应使得核武器不适于战场使用。在中苏论战中,中国共产党曾指出:“在政治上,如果美帝国主义使用这种武器,就会使它自己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在军事上,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限制它的使用。”
这是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整个世界要到七八十年代随着核冬天理论的提出与完善,才逐步形成了这种核禁忌的普遍共识。
核冬天简单说就是,核弹爆炸产生的尘埃遮蔽了太阳,几年下来地球没有阳光照射,冷地变成了冰窖
提前几十年认识到这点,使得我们国家核战略远远超越了时代。
毛泽东说,“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原子弹就是那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这些表明毛泽东同志是把核武器作为打破雅尔塔格局下超级大国核垄断,争取国际政治话语权,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政治工具来发展的。
事实也证明,我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为新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国际地位基础。当时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舆论都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的原子大国,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止核武器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联合国再不接纳中国是没有道理的。
于是1971年我们中国能够在联合国驱逐国民党代表,并在与美苏两超交恶的情况下夺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甚至在当时的中国国力十分孱弱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的三个世界理论还能够受到广泛的欢迎与支持。这些都不得不说是我们中国核武器的巨大政治效应。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邓小平1988年10月也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正是基于毛泽东对于核武器作用的深刻认识,我们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军事目的就是非常有限的。与美苏立足于打核战争、打赢核战争相比我们核战略的军事目的仅仅是阻止、遏制其他国家对我们中国的核战争。甚至不仅仅是遏制他国对我们国家的核战争,还遏制我们国家对他国发动核战争,这是当今世界唯一的一个。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全当量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当天深夜,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毛泽东亲自审批的《新闻公报》。公报重申了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我们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感怀老一辈们,能有今天真他妈的不容易!老一辈的去了,国家以后就得看我们的了
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的第二天,邓小平在接见古巴党政代表团时说:“我们要准备美国人可能发动战争……所以需要加强国防。我们一方面搞国防现代化,包括搞一点原子弹,这是为了起制约作用,使帝国主义不敢轻举妄动,长各国革命人民的志气。”陈毅向中外记者表示,“中国并不根据有没有原子弹来决定外交政策。中国的核武器只用于防御。”我们中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建国以来的历史来看,核爆炸并没有使中国外交政策发生改变,无论有没有核武器,我们中国都是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家外交的指导原则。
核试验成功后,叶剑英强调:“我们手里有了核武器,首先作为一种政治武器,用来打破敌人的核垄断、核讹诈,用来长人民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作为一种军事武器来说,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有多少原子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我们不靠原子弹来解决战争问题,也不靠原子弹解决战役、战斗问题。”
所以我们中国在在防止核扩散和全面禁止核武器问题上,一贯态度坚决鼎力支持。
中国于198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1992年3月9日递交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书》、承诺履行防止核武器扩散的义务并且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扩散核武器,1994年1月正式向其他四个核武器国家提出《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草案)》,1999年完成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政府审议程序并将条约提交给全国人大审查。截至2005年,中国是唯一对联大“建立一个无核武器世界:需要一项新议程”、“核裁军”、“禁止使用核武器公约”和“国际法院对使用核武器的咨询意见”、“无核安保决议”等重要核裁军决议投赞成票的核武器国家。
这些都体现出了我们中国超越时代的核战略的先进之处,它使得我们中国在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用及其有限的资源投入获得了最大化的收益。正是因为这个核战略过于先进超前,所以有不少地方一般人无法理解。
既然立足于消灭核武器,为什么我们国家又要发展核武器?既然要避免核战争,为什么又要立足于早打、大打、打原子战争呢?
对于这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几句经典语录:
1.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仍然需要物质去摧毁。这句话太过于深奥,在这里我们把核武器代入转化一下就很好理解了:批判的核武器不能代替核武器的批判,消灭核武器只能依靠核武器。毛泽东同志还有一句“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这都说明了我们中国为什么要依靠发展核武器来避免核战争乃至最终消灭核武器。
2.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毛泽东同志从战略角度说原子弹是纸老虎,但是如果战术角度也把原子弹当作纸老虎,那么是必然要犯错误的。战术上只能遵循“不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不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攻。”这样就能够很好理解为什么我们国家当年搞三线建设,大搞核战备。正是有这种吾有以待、吾有所不攻,我们才能够有底气在现实当中把核武器真的变成了纸老虎,从而顶住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恐吓,避免了战争。
冷战时期恐怖的平衡,靠的就是屁股底下这东西
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核战略不能称为反核威慑或者反核威压?
因为作为我们中国领导核心的毛泽东同志从来就没有畏惧过核武器。
早在1946年8月,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采访时,首次提出了原子弹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实际上不惧怕侵略,不惧怕核讹诈变成了那个年代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共识。邓小平也说过,不要怕美国的原子弹,和他干,干到底!就要有这个气魄。当年彭德怀力主出兵抗美援朝时也说过,有人担心打仗会影响建设,这没有什么,打烂了,以后再建设就是了,等于解放战争胜利推迟了几年。
当然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屡见不鲜。而现实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确实从来没有畏惧过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英国的核威慑、核讹诈、核威压。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就多次对我们中国实施核恐吓、核讹诈,甚至还把原子弹部署到了日本,但是这有没有阻止志愿军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呢?没有!甚至在斯大林去世后,接任的赫鲁晓夫不愿意继续进行朝鲜战争了,催促我们尽快结束战争的时候,毛泽东因为志愿军已经全部换装全套苏式装备而战斗力大增,还不情愿的说:再打几个月形势对我们比较有利…….。
在抗美援越时期,美国对我们中国的核威慑与核恐吓也没有收到效果,不但未能阻止我们继续支援越南,甚至在我们国家直接派出防空部队入越参战时,美国也只能装聋作哑。倒是毛泽东同志“美国不能派兵越过17度线”的警告发挥了作用,在整个越南战争期间美国老老实实没有敢派出一兵一卒越过北纬17度线。
在中苏决裂以后,苏联的核威慑与核恐吓也没有能够阻止我们中国继续在国内国外大批特批苏修帝国主义。
所以无论哪个国家的核威慑、核威压从来都没当有对我们国家发挥过作用,那么何须反呢?自然反核威慑或者反核威压也就是无从谈起。
为什么也不能说我们中国的核战略是最低或者最小核威慑战略呢?
首先我们国家压根就没有对其他国家进行主动核威慑的打算。
前面说了我们中国的核武器发展不但遏制他国对我们国家发动核战争,甚至还通过公开承诺三不原则遏制了我国对外进行核打击的能力。
叶剑英甚至公开强调:“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有多少原子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我们不靠原子弹来解决战争问题,也不靠原子弹解决战役、战斗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的核武器仅仅用来核反击,用来遏制核战争,甚至不用来遏制外国对我国的常规战争!这算什么最低或者最小核威慑?!
按照基辛格的威慑三要素:实力、决心、让敌人知道来看,我们国家的核战略并不具备威慑的这些特点。
从实力方面来看,我们国家核反击是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当时我们的核弹投掷手段只有轰-6、强—5以及东风2、3导弹。
轰-6飞行速度慢,突防能力差,数量少,作为空基战略打击力量聊胜于无,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强-5攻击机导航设备太简单,航程太短,仅仅只能作为战术打击力量。
强-5攻击机在当年那是相当不错了虽然电子设备落后了一点,腿短了一点,载荷少了点,但是在那个年代能投核弹的飞机就是好飞机,有比没有强
东风-2弹道导弹只有1300公里射程。东风-3也只有2600公里的射程,对于美国来说最多只能打到驻菲律宾的基地,对其本土毫无影响。对苏联来说也只能打到中部和东部地区,而苏联的精华地区都集中在西部地区,因此实际威慑力并不大。
东风-2型弹道导弹
再加上数量太少,液体导弹发射准备时间太长,精度也不高,因此如果真的开始了核战争,我们国家对美苏的核反击能够造成的损伤是相当有限的,那么随之而来的威慑力也就是非常有限的。
从决心方面来看,我们国家通过公开承诺三不原则,清清楚楚的说明了我们的核武器绝不会首先使用,而像其他实行最低核威慑的英国、法国、印度、以色列都是不放弃首先发动核打击的能力,或者实施模糊政策。因此我们这种不首先使用的核政策降低了我们国家本来就很低的核威慑效力。
让敌人知道就是向敌人传递足够的信息,我们有足够的实力与决心来威慑敌人的行动。但是我们中国不是这样做的。
我们把核力量的发展与装备都作为最高机密严格保密,从来不向世界宣布我们的核力量构成与装备数量。没有足够的信息就不能让对手明白的知道我们的实力,再加上不首先使用的政策就更加不能产生足够可信的威慑。所以这近几十年来就发生了多次这样的情况:每当需要威胁中国的时候,西方国家就鼓吹对我们中国发动打击,把我们的核力量贬低的一无是处。相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虽然无比虚弱,但是却很少听到西方国家对其进行核打击与常规打击的提议,就是因为苏联遗留下来的庞大核武库产生的足够可信的威慑力,尽管俄罗斯甚至都无力维持、维护这支核力量了,但是没人敢冒这个险。
这样我们既没有主动进行核威慑的意愿,又缺乏最低核威慑的足够实力,所以说最低核威慑或者说最小核威慑都不符合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况。
其实我们中国的核战略一直都有明确的定义,只不过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专家学者离开了西方国家发明的思想理论,总感觉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总是不由自主的拿西方的思想理论来往上套,套的不对就换一个来套。
1967年中国第一颗全当量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当天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的《新闻公报》:“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就清楚明白的说明了我们的核战略是防御性的有限核战略,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而2009年1月20日发表的《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第二炮兵是中央军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战略部队,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第二炮兵遵守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贯彻自卫防御核战略,严格执行中央军委命令,以保证国家免受外来核攻击为基本使命。”更是再次明确了这是自卫防御核战略,以保证国家免受外来核打击为基本使命。
这是现今世界各国当中最顶尖的核战略,没有之一。套用某个令人恶心的专家的话就是:“其设计之精妙,其谋划之深远,诸大国无出其右!”我们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开始,建国仅仅二十年就重新跻身于代表世界第一集团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个核战略功不可没。
但是进入了九十年代以后,这个核战略就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了。
我们这个核战略的成功是有特殊的时代背景的。这个背景就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
在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的世界格局下,我们中国作为一个贫弱的大国,哪怕是拥有核武器与最杰出的领袖也没有参与全球争霸的资格与能力,过分的能力只能招致超级大国的打击并且拖垮自己的国家。但是作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追求独立自主的大国,核武器作为大国基石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这种数量极为有限、绝不首先使用的自卫防御核战略就是最高明的选择。
所以我们才能够在核武器领域用那么少的投入获得那么大的政治利益。
然而到了89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两强争霸变成了一超独大,更加糟糕的是我们中国顺位替补被美帝当作了新的对手,中美关系立刻急转直下,国际形势变得极为严峻。
尤其是海湾战争美帝干脆利落的胜利,让全世界看到了下一场战争的胜利。相比之下88年才结束的中越边境战争打得还是上一场战争。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原来这种有限目的有限手段的自卫防御核战略就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了。因为不仅仅是国际形势变了,国内形势也变了。
随着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逝世,中国政治迅速失去凝聚力,堕落成为了特权政治。导致国内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所谓的群体性事件数量在八九十年代连年上升,乃至于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还专门成维稳办,用各种合法不合法的手段来对付人民的群体性事件。至于共产党自己也是一塌糊涂,纪律松弛,信念丧失,道德败坏,潜规则盛行,叛党叛国行为从上到下层出不穷,光报道出来的都触目惊心。可以说中国政治已经彻底败坏。这样的政治谁去保卫国家?依靠那一小撮先富起来的人吗?依靠改革开放以来的既得利益者吗?依靠那几千万下岗工人?依靠那包产到户然后到处去打工的几亿农民工?
军事方面,在军队要忍耐的英明指导下,军备废弛,军纪松懈,同样潜规则盛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叛变、叛逃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居然比十年内乱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还多。
在经济方面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一片混乱。大量的国有企业关停并转,尤其是原来为三线准备的国防企业,等等问题真是馨竹难书。
这样的中国靠什么去打仗?!
毛泽东同志不以核武器来解决战争问题,甚至不用核武器来解决战役、战斗问题,是因为毛泽东为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本不惧怕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威胁。所以敢说:战争什么时候开始,敌人说了算,但是什么时候结束我们说了算。
而改革开放后的九十年代美帝如果对我们中国发动战争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可以参考一下第二次海湾战争时期的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宣传上也是一片坚持抵抗、同仇敌忾。可惜的是随着美帝的大兵压境,叛逃的伊拉克高官和军队日渐增多,等到美军打进来顽强抵抗的伊拉克军政人员就剩下新闻部长,伊拉克政权和军队都自己崩溃掉了。我们中国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难道不是这样的结局?
萨哈夫语录
我们之所以没有落到这样的结局,是美帝脑子烧坏了,傻乎乎反恐去了,否则那个时候美帝只有敢下这个打的决心,今天的伊拉克就是我们的榜样。
当我们没有能力依靠常规手段来解决战斗、战役乃至战争问题时,核武器就是我们唯一的依靠,因此自卫防御核战略就到了必须修改的时候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