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政变”和大秦王朝的意外灭亡

秦王朝的灭亡完全是个意外,而这个意外的直接原因就是“沙丘政变”。秦王蠃正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死于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始皇帝一死,秦王朝就乱了套,胡亥的非法继位和他的昏庸残暴的统治,加上赵高的胡作非为,使秦王朝上下离心,民心尽失,早已播下天下大乱的种子;蒙恬、蒙毅兄弟和丞相李斯被杀,又使秦王朝自毁长城,朝庭威严失尽,可以说自此以后,在大秦王朝内几无振臂一呼,而鲜有应者甚众之人,秦王朝群龙无首,安能不垮?加之始皇统一六国时间不长,仅十二年时间,六国之遗民权贵尚有不少沉伏民间,伺机兴风作浪,只不过碍于始皇帝的强大威慑力量,不敢轻举妄动而已。一旦发现始皇已死,自然会纷涌而出,图谋复辟昔日江山。因此,在多种反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秦王朝的迅速崩溃,而且几乎是在一夕之间,秦王朝的统一帝国就荡然无存了。

按理说,秦始皇建立的统一帝国,在组织和结构上都应该是很稳定的统治系统。比如,在行政区划上实行郡县制,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它在根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职能,使皇帝的指令可以直接下达到全国臣民,这一点在先秦之前的储候国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秦始皇能够在发兵三十万由蒙恬为帅北征匈奴的同时,又能发兵五十万南征南越,并设立桂林、象、南海三郡。在前213年,又征调民夫,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这样一个东起辽东、西止甘肃的伟大工程,其动用的人力绝对不是个小数目,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代修长城除动用三十至五十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四五十万人,多时达到一百五十万人。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秦王朝对全国的控制能力之强,它有能力在当时的情况下征调二百多万人进行战争或重大工程的建设。这一点在先秦之前也是万万做不到的,但是秦王朝却似乎很轻松地就实现了它的目标。为什么秦王朝能做到这一切,是因为实行郡县制以后,它对全国有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力。在这种超强的控制力之下,使秦国的政令得到了空前的统一,全国的臣民就像棋盘上的一枚枚棋子,供秦始皇役使,当然它的前题是执棋子的主人不能出问题,否则就会乱套。

既然秦王朝有如此之强的集权控制力量,如果不出现重大意外,那么这样一个王朝走向灭亡,必然会有一个过程,而绝不致于覆亡在几乎一夕之间。诚如大秦王朝的建立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一样。秦国由弱到强,从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公元前356年开始,到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整整用了135年的时间。我们完全有理由想信,经过如此艰辛面漫长的岁月建立起来的秦王朝,绝不该是个短命的王朝吧。

然而历史似乎就像注定的一样,在大秦王朝本应该篷勃发展,展现其强大生命力的时候,却真的出现了重大意外:由于秦始皇东巡途中意外病死沙丘,给赵高、胡亥和李斯之辈以制造“沙丘政变”的机会,于是在秦王朝发展生存的紧要关头,发生了该死的“沙丘政变”,在这个意外的打击之下,秦王朝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假使秦始皇在东巡途中不是死在沙丘,而是能现再多活一段时间,坚持加回到长安,在长安故去,那么赵高、胡亥和李斯也断不敢有阴谋篡位的打算。因为在长安有支持公子扶苏的强大力量存在,赵高他们绝不敢胡来。如果这样,胡亥也就上不了台,赵高也就不可能胡作非为,从而加速秦王朝崩溃的速度;再假使秦始皇不要那么快的死去,再活上十几或二十年,那么秦王朝在他强有力的统治下,当然不会出什么意外,公子扶苏也能顺利地继位,可以肯定,大秦江山是断不致于这么快就垮台。

始皇在最后一次出巡中,本来所带的人中是没有王子胡亥的。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这次却带了最不长进的第十八个王子胡亥,要命的是和胡亥关系要好,且当过老师的阴谋家赵高也在随驾之例。对这两人的随驾,人们宁愿想信是赵高的阴谋使然。然而,假如果真是赵高的阴谋的话,那么赵高是如何预知始皇会病死在途中呢?在历史文献记载中人们并没有发现任何始皇在东巡前就已患病的征兆,文献记录中也没有发现赵高精通医术的记载,这样就可以断定,赵高既使有阴谋也绝不会预知秦始皇会病死沙丘这样一个环节。那么还有另一个推测,那就是秦始皇之死是非正常死亡,换言之是被赵高害死的。但是我们在各种文献的记载中都找不到有关赵高谋害秦始皇的任何记录,更何况秦始皇对赵高非常之赏识,当年赵高犯了死罪,还是由始皇亲自赦免的,如果和始皇关系不亲近,在出巡途中也不会出现在随驾之例。正是由于秦始皇在沙丘突然病死,赵高恐惧公子扶苏继位后可能对他极为不利,才千方百计地挑动胡亥、说服李斯发动“沙丘政变”,使胡亥上台当了皇帝,赵高掌了大权。看来,这一切又是个意外。

同样意外的是,秦始皇倚为股肱大臣的蒙氏二兄弟蒙恬、蒙毅,在政变发生的时候也不在随驾之例。蒙氏兄弟得到秦始皇的重用,并极为信任,因而在朝中很有权势,这一点李斯是远远不及的。因为蒙氏家族和秦国有着极深的渊缘关系,从蒙氏二兄弟的祖父蒙骜开始,就从齐归属秦昭王,官到上卿。在秦庄襄王元年始为秦将,为秦朝攻城掠地立下赫赫战功。到蒙氏兄弟,蒙恬因为家世得为秦将,率兵三十万和公子扶苏一块北击匈奴,据《蒙恬列传》载“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可见对蒙氏兄弟的信任之深。“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焉”,足见蒙氏兄弟在朝中的权势之大,所有的将领和丞相都不敢和蒙氏兄弟争高低。李斯自然也无法和蒙氏兄弟相比,因为秦始皇对他的信任无法和蒙氏兄弟相提并论。而对秦始皇如此重要的两个人物,在沙丘政变时竟然也不在始皇身边,蒙恬将兵三十万外伐匈奴;蒙毅本来是和始皇在一起的,但由于始皇在途中生病了,于是就派蒙毅为始皇的健康外出祈祷山川去了。这又是一个意外,祈祷山川派别的大臣去不是不可以,但迷信神鬼的秦始皇对别人信不过,生怕他们在替他祈祷时心不诚事不敬,惹怒了神鬼于已不利,所以就派蒙毅去办这个在今天的人看来很小很小的事情去了。蒙毅的出缺,意外给了赵高窜通胡亥、李斯进行“沙丘政变”的最好机会。

当然,赵高矫旨使公子扶苏自杀、蒙恬受诛却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公子扶苏为人忠厚缺少机变,要不然也不会为朝政面争于始皇,而被贬来做监军。蒙恬手中握有三十万重兵,因为秦始皇一道旨意,就甘心伏诛,而不做任何抗争,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秦始皇对国家的控制力之强,假如始皇不死,大秦王朝自然延续,这是毫无悬念的!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它是不承认假设的。真实的历史就是大秦王朝在沙丘出了意外,它的掌舵者始皇帝意外死在了那个地方;成就了赵高、胡亥和李斯的沙丘阴谋,胡亥意外地继位当了皇帝,赵高意外地获取了最高权力,秦王朝也就意外地遭遇了灭顶之灾,如此来看,大秦朝的灭亡就是一个意外。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