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人爱喝咖啡?
文化输入、文化入侵这种话,最好还是不要看到个外国的东西就给人扣帽子。
不说那些文化上的东西,单单就说做生意这事,一个国家经济向好的标志之一就是进出口贸易繁荣。而进出口贸易繁荣,意味着一方面你的东西外国人需要,另一方面本国人也需要购买外国的东西。也就是说,进出口贸易的规模越大,本国人消费的外国产品(也包括文化产品)也就会越多。你不能一边说大力发展进出口繁荣经济,一边又看到个什么东西在国内流行就说这是文化入侵,那真就让人无所适从了——要是一个东西进口了都没人消费,那进口还有什么意义?
何况,如果说爱喝咖啡算文化入侵的话,那首先被入侵的应该是欧洲才对——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后来传入阿拉伯和土耳其,到18世纪才逐渐在欧洲流行。 其实,从整个世界近代史的发展来看,欧洲国家的殖民史本身也是一部物种引进的历史,很多殖民者到了新地区之后会到处寻找适宜栽种的农作物。很多原本流行于美洲、亚洲、非洲地区的饮食、农作物、生活方式等都被引入了欧洲,并逐渐成为欧洲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真要说这是文化入侵,那么其实过去几百年里,被文化入侵最严重的地区就是欧洲和美国。
如果真要说这是文化入侵,那么其实过去几百年里,被文化入侵最严重的地区就是欧洲和美国。要是初中历史还没忘干净的话,也应该还记得引爆美国独立战争的事件是波士顿倾茶。要是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得说中国的文化入侵导致美国独立?
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的很多生活方式都被这些“外国货”改变了。就说现在这个季节,啤酒配小龙虾算是夏季聚会最好的选择之一吧?但是小龙虾原产于美国路易斯安娜,啤酒就更不用说了,是伴随着近代的一系列事件才流行于中国的。再比如在西安,凉皮、肉夹馍、冰峰叫“三秦套餐”,这橘子味的碳酸汽水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么?
至于说当下中国人流行喝咖啡这事,其实也没啥稀奇的,因为大多数甜味和成瘾性的产品,都具有很高的流行度。阿拉伯跟欧洲人曾经如此不共戴天,但也不妨碍双方都喜欢喝咖啡,也不会有谁说喝咖啡是对方的文化入侵。
对于这些东西,保持个平常心就好。爱吃吃爱喝喝,剩下的东西不要想太多。
也不要什么都往入侵上靠,物美价廉你做到了没?老百姓又不傻。蜜雪冰城的蛋筒2块,肯德基蛋筒6块,蜜雪冰城不仅便宜,而且更好吃,只要不涨价到6块,毫不犹豫选择蜜雪冰城,不是因为支持国货,单纯划算。胖东来超市为什么火爆?难道仅仅因为他是国内企业?BYD为什么销量直线攀高,难道仅仅因为他是中国制造?中国具有世界最大的国内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还没有发挥出全部潜力,基于此中国企业从来不缺乏与世界接轨的条件和决心,特别是在价格方面,特别是那些没有充分竞争、没有完善标准体系的行业,一旦形成一定程度的规模和垄断,一些国内黑心企业必然是降低品质、提高价格,无耻无度地盘剥国内消费者。有哪些企业,大家都清楚,我就不点名了。
什么年代了,喝个咖啡就文化入侵了?我加班的时候冲包雀巢咖啡,是为了体验什么文化?我只是想提提神,赶紧把砖搬完,瞅瞅同事桌上动辄大几百小一千的绿茶,我可能会装B地告诉他,I prefer coffee。
因为,咖啡就是一个物,谁占有,谁享用,就是谁的。为什么要给它贴别的标签的呢?给它贴上中国咖啡的标签不行吗?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外来一说吗?本来就是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的事,为什么要拒绝融入呢?中华大地就是因为千百年来融入了无数的外族,所以才人数众多,无比强大,生机长存的。为什么要自断自己的长胜之源呢?
说得好,咖啡文化有一部分就是东南亚的海南人发扬的,四舍五入就是中华文化
在海南人的茶店或者说咖啡馆,老年人来个包子配黑咖啡是很正常的,年轻人也能来个奶咖再配根油条
这奶咖的奶不是牛奶而是炼奶,炼奶会沉在底部,你可以搅一搅控制甜度,喝了一半再添满水再搅搅。就这么一杯咖啡能渡过这炎热的下午,意大利人也没有这闲情雅致吧
再配上几个经年好友谈天说地,招呼认识的三教九流过客坐下喝茶,展开今日报纸听着吧台广播,这和海明威笔下的古巴小馆有多少区别
所以喝咖啡并不时髦,它一部分来源就是码头工人的苦中作乐,是下午三点时同事大喊“喂!三点几了,做L啊做,饮茶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