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分治:当年的英属印度为何会分而治之?

500

NO.2014 - 印巴分治

作者:巴巴罗萨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今天笔者聊聊印巴分治的历史问题。一切要从印度被英国殖民开始。

“印度帝国”

1640年,英国的海外殖民利剑东印度公司来到了印度次大陆,在其东海岸建立了圣乔治堡据点。当时的印度并不能算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印度次大陆上存在非常多的民族,他们的风俗文化、宗教信仰各不相同,民族矛盾也十分复杂,并没有“大一统”的想法,凝聚力很弱。

500

东印度公司总部

为了彻底殖民印度,东印度公司开始挑拨民族矛盾,致使印度大陆纷争不断,随后“东印度公司”利用先进武器将他们逐一击破,最终印度全境被“东印度公司”占领,印度由一个地理概念转变为了国家概念,东印度公司正式开启了对印度的统治。

在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时期,为了挣钱,他们迫使印度农民种植棉花、烟草、罂粟等农作物,收高额的赋税。1875年,因为东印度公司的残酷统治,印度爆发规模庞大的起义,但是由于双方的武器代差太大,最终起义失败。但是这次起义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瓦解,最终英国政府解散了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管理印度,东印度公司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876年“印度帝国”正式成立。1877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成为印度的君主,同时设立总督一职来掌管印度的大小事务,包含了政治、宗教、教育、经济、治安、军事等方面。第一任印度总督由“沃伦·黑斯廷斯”担任。

500

英属印度

至此,英国开始对印度进行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在殖民的过程中,英国从印度获取了大量的利益,并在印度进行了现代化建设,使印度的城镇迈向了现代化水平。同时印度也是英国的重要的兵源地,在战争期间,印度士兵属于英国军队的重要力量,他们跟随英国南征北战,英国的扩张到哪里,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在一战时期,有数万名印度士兵跟随英国人踏上了欧洲战场,抗击同盟国。到二战时,更是跟随英国在世界各地抗击法西斯主义。同时,也有许多的印度人跟随英国人来到殖民地后,担任当地的巡警以及基层公务员等职位。

500

英属印度士兵

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

一战以后,英国元气大伤,国际地位下降,影响力逐渐减弱,二战以后,英国人已经彻底丧失了对殖民地的管控,以及在美国、苏联的影响下,殖民地纷纷独立。但对于印度,英国非常不希望其独立,因为印度丰富的资源以及地理位置,对于英国都是极为重要的,英国人在印度有太多的利益。

早在1915年,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就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这种思想成为了印度人民的精神支柱,工人纷纷罢工,农民不种地,底层的印度公务员也不再为英国人工作,这让当时统治印度的英国人不得不做出让步。随着纳粹德国的铁骑横扫整个欧洲,只有与欧洲隔着海峡的英国还在抵抗时,印度人开始声援英国,以借此找机会让印度走向独立。

500

圣雄甘地

1942年7月,印度“国大党”向英国当局提出了印度独立的请求,但是遭到了英国的拒绝。印度人国内举行了广泛的游行,但是群龙无首,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二战结束以后,印度人再次产生了独立的念头。这次,印度军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战以后,英国军队实力大大地削弱,已经逐步丧失了印度军队的控制权,印度军人频繁兵变,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印度人民的支持,有了军队的支持,这也让印度独立难以阻挡。

当时的印度有两种势力,一种是以甘地为领导,坚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信奉印度教的国大党。而另一种是由穆斯林教徒所组成,信奉伊斯兰教的印度穆斯林联盟。两者都想统一印度,但双方的理念、宗教、立场相差太远,争执冲突不断。为此,英国提出了“联邦制下自治(或独立)的构想”。

500

印度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

1946年7月6日国大党、印度穆斯林联盟两派同意这个构想,但是最终国大党突然单方面撕毁协议,引起争端,这也导致了印度穆斯林联盟想自立门户,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

1946年8月16日,穆斯林教徒纷纷罢工示威游行,但遭到国大党的阻碍,但由于双方矛盾积压已久,争执斗争直接演变成了互相屠杀,这也是两个派系所发生的第一次屠杀,导致了上万人失去生命。起先,英国是希望双方和解,但是两方仇视已经不可调,最终当时的印度总督韦维尔决定展开撤侨行动,行动代号“疯人院行动”。

这起大屠杀成为了印度分裂的导火索,但也让英国人看见了机会。一个统一强大的印度并不完全符合英国人在南亚的利益。

1947年6月4日,路易斯·蒙巴顿伯爵担任印度总督,为了培育出一个亲西方的国家,他来到印度以后就开始进行改革,第一步是将更多权力分散到印度人手中。第二步是宣布英国政府将不再对印度的各方面进行管理,只协调和维护印度法律与秩序。这也让印度开始快速地走向了独立。

印度穆斯林联盟希望从印度独立,并建立以穆斯林为核心的巴基斯坦。最终蒙巴顿同意了这项请求,随后他提出了以宗教信仰来划分的法案,史称《蒙巴顿法案》。

500

该法案成立以后,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开始建立了各自独立的国家。根据《蒙巴顿法案》规定划分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紧接着1947年8月蒙巴顿与印巴两国进行了交接仪式,印、巴正式分治。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并加入英联邦,将英国女皇视为国家元首。

双方虽然根据《蒙巴顿法案》划分了领土,周围的土邦也纷纷加入了印度,但是土邦克什米尔归属未定,因此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地方,但是双方都认为土地应归自己所有,这也是英国人在南亚地区所留下的定时炸弹,同时也是印、巴两国一直在争夺的地方。

500

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问题

印巴分治以后,两国紧张关系并没有缓解,矛盾反而愈演愈烈,土地、宗教、治安等方面成为了两国极不稳定的因素。

印度独立以后,信仰伊斯兰教、锡克教的教徒开始大规模地迁入印度,这也导致了印度国内宗教鱼龙混杂。作为国教的印度教,信仰人数众多,他们时常排挤外来的宗教,这也让其他教徒无法融入印度,他们成为了社会上不稳定的因素。巴基斯坦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而且双方因为土地的问题也经常发生战争,这块土地就是“克什米尔”土邦。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就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而大打出手,爆发战争,史称“第一次印巴战争”。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双方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最终在联合国的调停下,而这次战争的结果就是巴基斯坦获得了克什米尔北部地区,而印度则控制了克什米尔南部地区。然而,这次划分控制地区并不代表双方放弃了对克什米尔土邦的争夺。

1965年,印度、巴基斯坦再次因为克什米尔爆发战争,史称“第二次印巴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印度在外交方面与各国进行周旋,得到了美国、苏联以及其他国家的援助,最终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土邦五分之三的地区。

500

印巴战争中的印度士兵

巴基斯坦独立以后,因为中间是印度的关系,使巴基斯坦分为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虽然两个地区全部都信伊斯兰教,但是东巴基斯坦主要人口为孟加拉族人。因为风俗文化的不同,再加上因为中央政权主要集中在西巴基斯坦手中,他们对孟加拉族人十分排挤,这也导致了孟加拉族人产生了独立的想法。

印度人也抓住了这次的机会,打算让东巴基斯坦独立,然后趁机占领克什米尔土邦。这也成为了“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导火索,两国再次开战,在这一场的战争中印度获得了胜利,东巴基斯坦独立并成立了孟加拉国。而克什米尔土邦仍然归属未定。

500

1974年5月18日,印度拥有了第一颗原子弹,这造成了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强势。1998年5月,巴基斯坦也拥有了原子弹。双方在核力量上达到了某种平衡。此后虽然武装冲突时有发生,但大规模战争再没爆发过。不过,克什米尔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