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眼里没有顾客
一些传统国外汽车品牌企业,总是觉得自己在中国这个市场很高大上,声誉名满天下,又是百年传承,又是科技引领,赞助一场F1比赛就觉得自己走在了行业的最前端,在798搭起一个小展台放几辆新车就觉得自己在引领文化。这种法子在十年前的中国人面前可能还挺管用,但在移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今天,土得掉渣。
没错,我说的就是那个号称130年来,持续引领汽车科技与文化的梅赛德斯-奔驰。
这个比西门子还拽的德国品牌,在遇到女顾客好好的讲道理维权后,把自己当成大爷,面对客户本该有的权利,拖拖踏踏,15天过去了,一辆还没开出店的问题车,却只同意换发动机,活活把一个温文儒雅的女研究生逼成泼妇,走上了在社交媒体发视频维权的道路。
如果这个维权视频不火,估计奔驰现在还是大爷,因为直到全民关注,媒体大面积讨论的时候,奔驰的微博才迟迟发了一份依然没有诚意的声明,在声明里,用“无论怎样,我们都为客户的经历深表歉意”这种假惺惺的句子,然后不断强调自己多么为客户着想,但就是不肯认错。
当然,这还不算最恶心的,最恶心的是,奔驰放任下面有很多土销售。
这些土销售,说得好听一点就“会服务”客户,说得不好听一点,叫忽悠。他们一般穿得人模狗样,朋友圈隔三差五跟这个总跟那个总打高尔夫,偶尔夹杂着健身瑜伽图,整个包装得像知乎的精英。但只要他们一张嘴,你就会发现,跟你说话的这个销售,是个把你当傻逼的LOW逼。
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懂公关还装懂,典型的销售思维,面对维权者,一上来就把你当容易搞定的小猎物,比如在见你之前把你的资料查询一番,查到你的生日,查你的星座,查你在社交媒体上表现的喜好,甚至查你祖宗十八代,他们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牛逼能注意到客户细节的销售,实际上是个对屎特别灵敏的偷窥狗。
然后在见面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你递上一份比拼多多上价格还便宜的生日礼物,他们内心自豪的觉得给你带来了惊喜,后面就能容易把你搞定了。接着,用一种哭丧的假腔调,表示客户维权了20天不容易,同样是女性深表理解之类的,这时估计已经把你恶心到吐了。
但他们的表演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用一大段装逼的话来证明自己很忙,今天在德国开董事会,明天在省外见重要人物,好不容易才抽空出来见你,让你有一种被临幸的感觉,blablabla……一大堆,就是不谈实际问题。你如果跟他们吐槽说他们的服务不好,他们就会搬出一个千年不变的傻X逻辑:
“顾客是上帝耶!我们怎么会不重视呢?怎么会服务不好呢?”
这些就是土销售常用的套路,西安利之星刘姓高管大概就这么个水平。满嘴的“顾客就是上帝”,在行动的时候却把顾客当傻逼,卖车时各种套路,循循善诱,像钓鱼一样,从不同板块捞甚至骗一笔客户的钱。到了客户维权,依然是在用官腔满嘴跑火车,避重就轻。
如果是遇到一般的客户,也就算了,但很不幸,这次撞上了一个逻辑性很强的研究生,整个皮被拔了下来。
奔驰在中国市场最大的问题是,是一个拽品牌用一群土销售与日益变得聪明的互联网客户的矛盾。西安奔驰维权事件并不是个例,资料显示,西安利之星在过去的2015年至2018年还涉及17起诉讼案例。
这说明,奔驰一直想用那种土得掉渣的方式来对待中国的客户,出了问题,就用强大的法律和媒体资源盖着,反正很多客户也没有维权意识,或者付不起维权的成本,只能不了了之。
但今年不一样了,满地都是黑天鹅。从中国知网事件,到视觉中国事件,再从996事件到今天的奔驰维权事件,中国的顾客越来善于利用社交媒体来维权。
以前的那一套,将面临土崩瓦解,奔驰也到了要革命或者被革命的关口。
是维权难度之大,在舆论不发达的年代几近毫无希望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