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20个新疆棉有趣事实: 中国是最大进口国,也是最大库存积压国

《谈棉花》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不明飞行兔(来自豆瓣)

 

关于新疆棉,看了几十篇网上能比较方便找到、内容也相对正规的媒体报道、产业研报和学术论文,总结20个有意思的事实:

1 新疆长绒棉不是机采棉,新疆机采棉不是长绒棉,能够机采的长绒棉去年11月刚刚试验成功。

2 目前所有长绒棉都要人工采摘,品质远好于机采棉,但目前长绒棉种植面积明显下降,因为后者人力成本低。而省人工的机采棉质量公认的差,所以收购价比人工采摘的棉花低50%。

3 新疆摘棉机市场的霸主是一家美国公司,国产摘棉机的市场份额从18年起崛起,但主力机型是小型摘棉机,大型机的技术上暂时无法匹敌美国,技术门槛略高。(B站上有个视频,新疆棉农抱怨他新买的国产摘棉机工作了30分钟就坏了,然后修理2小时。)

4 北疆棉田广阔,南疆多小农作业,可是,国产小型摘棉机在北疆卖的很好。为啥?因为2018年起兵团团场改制,把土地分给团场职工“包产到户”了。

5 中国约80%市场份额(2016年数据)的棉花是转基因棉。最早进入中国的转基因棉种又双叒叕来自孟山都,中国科学家公关多年终于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棉种,逐步替代了孟山都的种子。另外,在推广过程中,被审计署发现有人虚报科研项目、挪用国家863计划800万科研资金开棉种公司。

500

6 我国转基因育种选种技术和育种工业在国际上落后于阿根廷,更不要比美国。美国最新的转基因棉种已发展到第三代,能抗鳞翅目(第一代)、鞘翅目(第二代)、半翅目(第三代)的害虫,我国近二十多年来一直用第一代。

7 中国的棉花消费量世界第一。2000年,中国的棉花消费量是美国的2.6倍,2010年,这个数字已经是13.5倍,2020年好像还是14倍。

8 2020年,中国的棉花产量占全世界的24%,棉花消费量占全世界的33%,缺口从哪里补呢?从美国补。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棉花出口地,去年,36%的美棉输入到中国(银河期货研报),中国进口棉花45%来自美国(海关数据)。

9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从2016年以来,中国的棉花进口量节节攀升,今年2021年还要继续扩大进口。

10 即便从印度、美国进口棉花,国储棉仍在持续减少,我国的棉花缺口比较大,去年棉花价格持续走高。与此同时,近几年美国棉花主产区气候不适,导致棉农种棉积极性不高,一些棉农改种玉米了,棉产量大幅下降。

11 然后,中国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库存积压国……

12 因天气等原因,2020年新上市的新疆棉“整体质量较差”,“特别是北疆棉的质量差”(银河原话),高强度、好颜色的棉花产量腰斩。同时,由于抵制澳洲棉花,今年高等级棉花紧缺。

13 看上去很矛盾:中国有最大的棉花库存,国储棉投放到市场,也补不了棉花缺口,还要进口,可中国没有因此实现去库存,还是最大的库存积压国,还在一直去库存。为什么?原因可能是中科院直属《中国科学报》载文分析的“纺纱厂等棉花需求大户更多选择质优价廉的进口棉,国产棉则以政府托市价格基本流向了国家储备仓库”。

14 除了国家储备,还有市场化的商业储备。2012年,新疆棉新花库存约为100万吨,到第二年新花上市前全部吐出没有积压;2019年,新疆棉新花库存约为400万吨,到2020年新花上市前,有了150万吨规模的库存积压。

15 新疆棉因为机械化程度高,人工成本只有东部棉花的三分之一。同时,美国棉花的人工成本只有新疆棉花的十分之一。(根据2014年前后的数据,近年数据没找到,感觉差距应该有缩小。)

16 2011年起,东部棉花种植面积暴减,华北、华东已经快没人种棉花了,与此同时,新疆棉花在全国占比开始上升,到现在接近九成。为什么?因为种棉花赔钱。种植成本太高,市场价太低。中国棉花的每亩生产成本是美国的三倍,亩产值也是美国的三倍,但市场收购价基本上是贴着成本,留给棉农的收益空间很小,甚至是负数。也就是说,棉花种植特别能帮助它上游和下游的产业链赚钱,但种棉花的人自己赚不到钱。

17 去年底的数据:北疆机采棉的成本1.4万元/吨,南疆手摘棉成本1.5万元/吨。同时,新疆棉市场开秤价格是7.5元~8.7/kg。政府收购价1.9万元/吨。同期澳洲进口棉约1.8万元/吨,美国进口棉约1.7万元/吨。我不确定这些数据是否可以勾勒出下面这幅图景:虽然机械化浪潮已经在降本增效,新疆棉生产成本仍居高不下,与市场收购价是倒吊的,政俯用一个高于进口棉的补贴价格兜底,同时用限制进口配额、加关税等手段抬高成本低得多的进口棉的价格,但市场仍然青睐进口棉,不愿买成本高得多但售价低得多的新疆棉,结果导致新疆棉库存积压?

18 自然小农经济中似乎存在某种棉粮轮作、棉花蓄水、粮食养地、轮作灭虫的自发生态秩序(这里概括的不一定准确)。而在华北、华东,由于09年出台了粮食直补好政策,棉农更愿意种粮食。然后,粮食用水远高于棉花用水,于是,助长了华北地下水大空洞(“冀枣衡漏斗”“德州漏斗”“沧州漏斗”“邢台巨新漏斗”“天津漏斗”)。

19 新疆棉种植过程中,为配合农机化,还在大范围快速推广植保无人机。无人机在棉花种植中的功能,一是喷药除虫,二是喷洒脱叶剂。脱叶剂的作用是促进棉铃外的叶片脱落并抑制其生长,方便机械化采摘。但由于喷洒不均匀等原因,对下层叶片的作用有限——结果一定程度上导致去年机采棉亩产量上升……以及质量下降。

20 而上一条的问题要解决,关键在于选择适合机采的棉种。这又回到了本文开头的问题:中国种业不发达,市场秩序不佳,投入少,创新能力弱,还有”反转“的文化背景导致新种审评周期较长……

21 说了这么多棉花,其实我国又生产、又储备、又进口的这么多棉花,最后落脚点在纺织业,而我国纺织业从2011年开始长期不景气,2016年后加剧,这个过程开始于疫情前、贸易战前更早的时间。去年是最近八年来纺织品出口最好的一年,在去年之前从2013年一直到2019年,出口额一直是稳步下降的,去年一下子超过了2013年——不过,这个好看的数据是被纺织品中绳索、棉纱、粗布等初级加工品拉起来的,高级纺织品即服装的出口额则是2013年来最低的。

上述“事实”为我个人整理,未经鉴别,不同来源给出的同类信息可能有出入,我的整理也可能带有我自己难以发现的个人主观色彩(但也可能真的很客观hhh),请读者自行甄别。

又及,上述“事实”均有正规出处,均整理自其他作者公开发表的文章,出处简单列在下面(懒得理格式了瞎写的凑和看),并感谢各位原作者提供开放知识。此外,如有错漏、误解之处,欢迎专业人士指正,谢谢。

Reference:

邓亚辉、宁硕:《新疆机采棉发展现状及一些问题解决与展望》,来源:《棉花科学》2020年第5期,https://www.163.com/dy/article/FQFPV3O40511CCT0.html

刘倩楠:《银河期货农产品年报》,2020年12月20日,来源:银河期货,http://www.cfachina.org/servicesupport/analygarden/ncpl/mh_5786/202012/P020201231566851675493.pdf

杨静、刘艺卓:《中国棉花贸易形势特点及展望》,2016年3月,来源: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http://www.agri.cn/V20/SC/myyj/201603/t20160307_5042719.htm

翟雪玲、张雯丽:《中国棉花产业现状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和判断》,来源:《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年第11期。

黄莹伟:《中美棉花生产成本收益及全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2017.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赵广立:《中国棉花困境:快没人种了》,2015.8,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8/325153.shtm

李先东,米巧,余国新:《中国棉花主产区成本收益特征与演变轨迹》,http://ir.nsfc.gov.cn/paperDownload/25294746.pdf,2016.6,《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30卷第六期

陕西省粮油信息中心西部粮油信息网:《大豆、棉花收储改为“直补” 中储粮紧急“瘦身”》http://www.shaangrain.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id=165

金融界:《棉花的战争:棉价还将再创新高吗?》http://futures.jrj.com.cn/2020/10/25134331122941.shtml

中国棉花网:《2020年度澳棉对中国出口或触底反弹》,2021.3.9,http://www.texindex.com.cn/Articles/2021-3-9/474709.html

中国棉花网:《深度调查:2020年新疆棉市场解析》,2020.10,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agri/2020-10-30/doc-iiznezxr8900855.shtml

刘强:《2010-2011年度棉花投资分析报告》,国海良时期货研究所,https://wenku.baidu.com/view/0aabc20e76c66137ee06195c?pcf=2&bfetype=new

生物谷:《转基因棉悲喜剧:中国棉花产业恐重蹈大豆覆辙》,2010.10,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450377.html

中棉所:《2016年全国棉花种植品种监测报告》,http://www.cncotton.com/sy_59/gnmh_1388/rdxw/201702/t20170215_567574.html

蒋晓俊、龚喜杰:《新疆首个机采长绒棉品种试种成功》,2020年11月,《阿克苏日报》,http://www.chinaxinjiang.cn/zixun/xjxw/202011/t20201130_654614.htm

热门评论 17

  • 随便查了其中几个数据,发现存在事实错误,还有故意曲解资料原意的阴阳笔法。以下反驳证据均用这个文章自己引用的数据源(银河期货农产品年报、中国棉花网)。


    1.“12 因天气等原因,2020年新上市的新疆棉“整体质量较差”,“特别是北疆棉的质量差”(银河原话),高强度、好颜色的棉花产量腰斩。同时,由于抵制澳洲棉花,今年高等级棉花紧缺。”
    这是文章原话,我查了它引用的银河报告,相关文字如下:
    “今年由于天气等原因新疆棉整体质量变差,无论是长度、强度、马值还是颜色级都变差了很多,特别是北疆棉的质量差。”,“由于今年新花质量较差,且中方可能会限制澳棉进口,因此本年度预计国内高等级棉花相对紧缺,高等级棉的基差将扩大。”
    “整体质量变差”改成了“整体质量较差”。原文只是说今年新疆棉质量不如往年,这篇文章里的话却有种新疆棉不如其他棉花的感觉。
    “且中方可能会限制澳棉进口”改成了“由于抵制澳洲棉花”。这已经完全改变原文意思,将推测写成事实,属于凭空捏造了。


    2.“15 新疆棉因为机械化程度高,人工成本只有东部棉花的三分之一。同时,美国棉花的人工成本只有新疆棉花的十分之一。(根据2014年前后的数据,近年数据没找到,感觉差距应该有缩小。)”
    这个文章引用资料里有个中国棉花网,该网站上边有国家棉花数据的监测报告。我查到了2020年中国棉花种植成本调查报告(http://www.cncotton.com/sy_59/scbg/202101/W020210126311661435400.pdf),数据如下:内地手摘棉总成本1291元/亩,其中人工总成本176元/亩。新疆地方手摘棉总成本2372元/亩,其中人工总成本1016元/亩。新疆地方机采棉总成本1696元/亩,其中人工总成本149元/亩。新疆兵团机采棉总成本为1941元/亩,人工总成本115元/亩。
    首先近年数据找不到这点就很可笑,文章自己引用的中国棉花网首页就有行业报告,不可能看不到。其次,如果这个文章引用的数据是正确的,2014年东部棉花人工成本是新疆棉的三倍,然后到了2020年内地手摘棉人工成本就变成了新疆地方机采棉的1.18倍或新疆兵团机采棉的1.53倍。内地手摘棉用了什么黑科技,用了六年让成本降得如此快?


    3. “9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从2016年以来,中国的棉花进口量节节攀升,今年2021年还要继续扩大进口。”
    这个文章自己引用的银河报告里有中国每年的棉花进口数据:2016/17年度、2017/18年度、2018/19年度、2019/20年度、2020/21年度(11月)、2020/21年度(12月)的进口量(万吨)分别是“109.6,124.3,209.9,155.4,206.8,217.7”。
    可以看出,从2018年开始,除了2019年进口量跌到155.4万吨以外,其他年份基本稳定在210万吨左右,根本不是什么“进口量节节攀升”。
    展开
  • jpg
    jpg
  • 企鹅毁灭地球_948_265
    本文是典型的阴阳文章。

    我不去特意找,这里就先随便弄一个矛盾好了:赵广立:《中国棉花困境:快没人种了》,2015.8
    然后又喷库存问题。

    很好。那么按道理说,美国库存油料也是极大,是否说明美国油料积压?中国库存油料少,为何又变成战略劣势?
    那当然是要看话谁来说。边芹的文章还在版上,一群人就迫不及待跳进陷阱了。

    我都没说去豆瓣亲眼看看这位到底是什么人。讲真,人怕实事求是,革命怕具体。大家想省事,省事的结果就是被人骗。
    库存增加和面积减少一点不矛盾。因为生产上更愿意用进口的,相对国产棉花质量更好价格更低,国产的低端机采棉就进了储备库然后就成积压库存了。以前的玉米行业也是这样,进口玉米到岸价格比国产价格低300元每吨,国产玉米有收购价保护,就大量积压了
  • 本文是典型的阴阳文章。

    我不去特意找,这里就先随便弄一个矛盾好了:赵广立:《中国棉花困境:快没人种了》,2015.8
    然后又喷库存问题。

    很好。那么按道理说,美国库存油料也是极大,是否说明美国油料积压?中国库存油料少,为何又变成战略劣势?
    那当然是要看话谁来说。边芹的文章还在版上,一群人就迫不及待跳进陷阱了。

    我都没说去豆瓣亲眼看看这位到底是什么人。讲真,人怕实事求是,革命怕具体。大家想省事,省事的结果就是被人骗。
  • 哇!这篇文章归纳得还是很用心的。
    关键是还把结论依据的出处也列出来了,这一点真心是点赞!
    风闻的小编可以给个置顶的。
    观网要是有空把内容核实核实,捋一捋分分钟就是数篇10W+的专题系列报道了。
  • 企鹅毁灭地球_948_265
    本文是典型的阴阳文章。

    我不去特意找,这里就先随便弄一个矛盾好了:赵广立:《中国棉花困境:快没人种了》,2015.8
    然后又喷库存问题。

    很好。那么按道理说,美国库存油料也是极大,是否说明美国油料积压?中国库存油料少,为何又变成战略劣势?
    那当然是要看话谁来说。边芹的文章还在版上,一群人就迫不及待跳进陷阱了。

    我都没说去豆瓣亲眼看看这位到底是什么人。讲真,人怕实事求是,革命怕具体。大家想省事,省事的结果就是被人骗。
    这就是边芹所说的:西方主流媒体并不下结论,但选择性的引用事实,就能把读者带到沟里了。读者自认为有独立思考意识,其实是早就被媒体引入预设答案而不自知。
  • Sphere 反战不反美,心里必有鬼。
    全部楼层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把已知信息列出来不一定代表要传达什么意思,而是可以供观者参考,根据文章信息和自己掌握的信息得到自己的结论。
    对其列出的信息有疑问,可以去查证,去辩驳,去推翻,最终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得到一个更接近事实更全面的信息图。
    对实际情况好坏两方面都有更全面更接近事实的了解之后,才可能得到更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更正确的结论。
    在此基础之上再去进行各方结论观点方法的讨论和对抗。

    这是一个正常讨论应有的流程。
    不正常的呢?那就是不关注信息本身,把自己想说的话一说,然后转战下一个地方。

    所以在网络上,基本不存在正常的讨论,大家都只是信息过客而已
    不对,列举材料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自己的结论。
    如果一篇文章仅仅列材料,那你就得小心了,这类文章,造假忽悠的可能性很高。
    ————看观网多年的经验之谈。
  • 漏说了我国这期间纺织品原料中各类新型功能化纤对棉花的大量替代。
    其次,化纤主要原料PTA价格去年跌至3100元/吨附近,再创历史低点,想想11年PTA价格高至12000元/吨以上,离不开我国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
  •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人也不会全好全坏
    伊比利亚
    中国棉花产业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这些问题怎么啦?LZ想传达一个什么意思呢?
    把已知信息列出来不一定代表要传达什么意思,而是可以供观者参考,根据文章信息和自己掌握的信息得到自己的结论。
    对其列出的信息有疑问,可以去查证,去辩驳,去推翻,最终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得到一个更接近事实更全面的信息图。
    对实际情况好坏两方面都有更全面更接近事实的了解之后,才可能得到更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更正确的结论。
    在此基础之上再去进行各方结论观点方法的讨论和对抗。

    这是一个正常讨论应有的流程。
    不正常的呢?那就是不关注信息本身,把自己想说的话一说,然后转战下一个地方。

    所以在网络上,基本不存在正常的讨论,大家都只是信息过客而已
  • 企鹅毁灭地球_948_265
    本文是典型的阴阳文章。

    我不去特意找,这里就先随便弄一个矛盾好了:赵广立:《中国棉花困境:快没人种了》,2015.8
    然后又喷库存问题。

    很好。那么按道理说,美国库存油料也是极大,是否说明美国油料积压?中国库存油料少,为何又变成战略劣势?
    那当然是要看话谁来说。边芹的文章还在版上,一群人就迫不及待跳进陷阱了。

    我都没说去豆瓣亲眼看看这位到底是什么人。讲真,人怕实事求是,革命怕具体。大家想省事,省事的结果就是被人骗。
    同意您的观点,我也经常在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和文章做参考。但是如果不是业内人士,或者有相关的工作和专业经历,还真的很难专业地识别这些文章和资料的真伪,准确。包括这篇文章所搜集的那些资料,最后以综合别人观点的方式给大家看,又不明示自己的立场观点,让人有一种做事不敢承担责任,准备随时跑路的感觉。因为对专业的问题不了解,就先不发表针对性的意见。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72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guan_16035028072926
    如果保护才能做起来,中国农业早就起来啦,美国早就连中国农业一起打压了好吧。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保护价除了养出一匹磨洋工的农民,哪里可能有动力呢?做好做坏都能卖给政府,有什么好担心的?哪有可能去做好?没有竞争带来的优胜劣汰,只能出庸才!
    多去了解了解基本的农业知识,农业竞争力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耕地,哪怕是国内的农业也是适合农机耕作的肥沃出产的农产品便宜且质优,别把一产和二产混为一谈,目前还没有技术能解决梯田、丘陵、山地的机械化耕作。而开放农产品竞争,历史不断告诉我们不保障国内的粮食安全你的敌人就会教你做人。
    另外,欧盟现在还有机构负责收购过剩的农产品,然后再进行销毁。市场至上原教旨主义者多去读读历史,从来就没有过什么“有效市场”。
  • 全部楼层
    guan_16035028072926
    任何地方的保护都是错的啊!跟哪国有什么关系?
    合着这位是什么垃圾经济学的信徒,已经不是正常人了,和你多说无用
  • 全部楼层
    Key许
    这个你骂美国还真骂对了,美国农业都有补贴具体可以看食品工厂这记录片,你让它们停止补贴停止爸妈的保护啊,这种补贴没中断过,让它们停啊
    任何地方的保护都是错的啊!跟哪国有什么关系?
  • 全部楼层
    蒼穹
    法国的农业是在欧盟内被嘲讽为无能要靠补贴生存,自己无知多去查查资料,全球的农业凡是做起来的没有一个不是靠补贴+政策扶持。
    如果保护才能做起来,中国农业早就起来啦,美国早就连中国农业一起打压了好吧。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保护价除了养出一匹磨洋工的农民,哪里可能有动力呢?做好做坏都能卖给政府,有什么好担心的?哪有可能去做好?没有竞争带来的优胜劣汰,只能出庸才!
  • 全部楼层
    已注销用户
    你先把国家战略储备搞清楚都包括啥,然后再带节奏吧!多学习,少装x!
    好的,我会多学习的。
    但你说我带节奏,也请你看清楚我说得是:“观网要是有空把内容核实核实”。
    这篇文章被发出来的时候,我是在单位边午餐、边刷风闻看到的,所以并没有看出文章的不妥之处。

    实话实说以我对新疆棉产情况的认知水平,我也不太能辨识其中的猫腻。
    你留言里如果能把前半句提及的‘国家战略储备’问题给我讲清楚,那才算是有效的回复沟通。
    你能说出个一二三四给我讲明白了,你再喷我,我也会唾面自干,虚心受教
    譬如楼下那个为国护盘,他讲话也不客气,但是他至少把理由讲清楚了,我听进去了我就给他点赞。
    但是你现在话只说一半,没头没脑的也不说全,后半句就开怼,典型键盘侠喷子的行径。
    所以照照镜子,装X带节奏的是你自己才对,多提高点修养吧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 全部楼层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把已知信息列出来不一定代表要传达什么意思,而是可以供观者参考,根据文章信息和自己掌握的信息得到自己的结论。
    对其列出的信息有疑问,可以去查证,去辩驳,去推翻,最终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得到一个更接近事实更全面的信息图。
    对实际情况好坏两方面都有更全面更接近事实的了解之后,才可能得到更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更正确的结论。
    在此基础之上再去进行各方结论观点方法的讨论和对抗。

    这是一个正常讨论应有的流程。
    不正常的呢?那就是不关注信息本身,把自己想说的话一说,然后转战下一个地方。

    所以在网络上,基本不存在正常的讨论,大家都只是信息过客而已
    真正的讨论不应该是把最新的数据罗列出来探讨吗?
    这种有挑选的采用历史数据不是讨论是套路!
  • 全部楼层
    沙城俗人甲
    你有心了,我也觉得这篇贴子有问题,但还想到去翻翻资料好好揭露。
    我光看到帖子里第6条对应的文献是2010年的,就怀疑上了。
    这是他们一贯的做法!
    从不全部引用最新数据!!
    只根据想引导方向的需要在过往数据中引用可以证明自己正确的数据,但是大多数人只会被惊悚的数据吸引而忽略了数据产生的年份,你如果反驳举报它也很容易被它脱责——因为数据是真实的,你就不能说它造谣。
    其实只要看到拿一堆历史数据堆砌来说实时发生的对外热点事件基本都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说?打个最简单的比喻:你今天三顿饭都按时吃了,能否代表着你昨天或明天的三顿饭也按时吃了?
  • 全部楼层
    为国护盘
    用心可能是用坏心,什么都列一起来,就是欺负你疏于查证,依据列出来了就是真的?举个例子,有人拿希特勒的原话作为证据可不可以呢?10W+也是又一个回形针,再说你看看他列的都是什么时候的论文,10年的数据,上大学写综述都会要求列最新的
    说得对哟
  • 这一次棉花事件当然会促进一次大改革,促进对创新的重视!辩论辩论好。
  • 第一个就是误导,机器采长绒棉品种说成长绒棉都不是机器采的,文章说的很清楚,会遗漏三四朵,并没有说全部都是人工采集和机器根本就采集不了。
  • 这些“有趣”的事实怎么全部都是坏消息???
  • 俺也一样 天下何人不双标
    全部楼层
    guan_16035028072926
    政府不要搞什么托底价收购,这不利于质量提升。只有卖不出,农场才会想办法去提升质量,不然根本没有动力。搞保护价收购纯粹就是浪费。让科技人员可以技术入股农场棉花种植,或者卖给相关公司,总之科研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获得收入,这样才会有更大动力搞研发。
    阁下可是当代赵括?
  • 你是搞什么的,把一篇蹭流量的文章,写成了论文?最近新疆棉花成了热点,有那么多文章蹭流量,你是集大成者为这个问题看了这么多这方面的的文章,还归类总结,是想进击棉花博士还是文学博士?或者想学方方到西方去领赏金?
  • guan_15751272692715
    随便查了其中几个数据,发现存在事实错误,还有故意曲解资料原意的阴阳笔法。以下反驳证据均用这个文章自己引用的数据源(银河期货农产品年报、中国棉花网)。


    1.“12 因天气等原因,2020年新上市的新疆棉“整体质量较差”,“特别是北疆棉的质量差”(银河原话),高强度、好颜色的棉花产量腰斩。同时,由于抵制澳洲棉花,今年高等级棉花紧缺。”
    这是文章原话,我查了它引用的银河报告,相关文字如下:
    “今年由于天气等原因新疆棉整体质量变差,无论是长度、强度、马值还是颜色级都变差了很多,特别是北疆棉的质量差。”,“由于今年新花质量较差,且中方可能会限制澳棉进口,因此本年度预计国内高等级棉花相对紧缺,高等级棉的基差将扩大。”
    “整体质量变差”改成了“整体质量较差”。原文只是说今年新疆棉质量不如往年,这篇文章里的话却有种新疆棉不如其他棉花的感觉。
    “且中方可能会限制澳棉进口”改成了“由于抵制澳洲棉花”。这已经完全改变原文意思,将推测写成事实,属于凭空捏造了。


    2.“15 新疆棉因为机械化程度高,人工成本只有东部棉花的三分之一。同时,美国棉花的人工成本只有新疆棉花的十分之一。(根据2014年前后的数据,近年数据没找到,感觉差距应该有缩小。)”
    这个文章引用资料里有个中国棉花网,该网站上边有国家棉花数据的监测报告。我查到了2020年中国棉花种植成本调查报告(http://www.cncotton.com/sy_59/scbg/202101/W020210126311661435400.pdf),数据如下:内地手摘棉总成本1291元/亩,其中人工总成本176元/亩。新疆地方手摘棉总成本2372元/亩,其中人工总成本1016元/亩。新疆地方机采棉总成本1696元/亩,其中人工总成本149元/亩。新疆兵团机采棉总成本为1941元/亩,人工总成本115元/亩。
    首先近年数据找不到这点就很可笑,文章自己引用的中国棉花网首页就有行业报告,不可能看不到。其次,如果这个文章引用的数据是正确的,2014年东部棉花人工成本是新疆棉的三倍,然后到了2020年内地手摘棉人工成本就变成了新疆地方机采棉的1.18倍或新疆兵团机采棉的1.53倍。内地手摘棉用了什么黑科技,用了六年让成本降得如此快?


    3. “9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从2016年以来,中国的棉花进口量节节攀升,今年2021年还要继续扩大进口。”
    这个文章自己引用的银河报告里有中国每年的棉花进口数据:2016/17年度、2017/18年度、2018/19年度、2019/20年度、2020/21年度(11月)、2020/21年度(12月)的进口量(万吨)分别是“109.6,124.3,209.9,155.4,206.8,217.7”。
    可以看出,从2018年开始,除了2019年进口量跌到155.4万吨以外,其他年份基本稳定在210万吨左右,根本不是什么“进口量节节攀升”。
    展开
    光看标题就知道不对劲,“N个XX的有趣事实”这种说法,其实就是非常非常英语式,乃至接近机翻的表达方式
  • 请问文章出处?
  • 其实棉花没有大家感官上的那么重要。
    现在的农业其实和化工技术革命有很大因果关系,而石油的材料复合式提炼与运用又直接冲击了传统农业提供的材料。————说句不客气的话:没有棉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真正彻底解决穿衣问题是在可以大规模使用化纤材料之后才搞定的。
    不可能全部都种棉花,要给粮食红线保留足够的耕地。
  • 全部楼层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把已知信息列出来不一定代表要传达什么意思,而是可以供观者参考,根据文章信息和自己掌握的信息得到自己的结论。
    对其列出的信息有疑问,可以去查证,去辩驳,去推翻,最终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得到一个更接近事实更全面的信息图。
    对实际情况好坏两方面都有更全面更接近事实的了解之后,才可能得到更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更正确的结论。
    在此基础之上再去进行各方结论观点方法的讨论和对抗。

    这是一个正常讨论应有的流程。
    不正常的呢?那就是不关注信息本身,把自己想说的话一说,然后转战下一个地方。

    所以在网络上,基本不存在正常的讨论,大家都只是信息过客而已
    有立场和观点也没什么不好的,事实是越辩越明,这类不表术自己立场观点的个人引用文章,还刻意提醒一下,确实低级了些,看的人很别扭,一篇好的文章批驳也好,赞颂也好,有时恰恰观点很鲜明
  • guan_15444330821259
     有三个对策
    一,借机宣传新疆棉花的品质如何优良,世界第一。
    二,九月份组织国际记者到新疆棉花产地现场考察采摘过程。
    三,采取一定的经济措施,鼓励使用国内棉花,减少进口。比如非关税措施(你懂的)。
     同时,把机采棉的农业机械尽快完善,投入使用,把采收成本降下来,提高新疆长绒棉的市场竞争力。
  • FROST1997 只有天空是我的极限。
    陆苍苔
    哇!这篇文章归纳得还是很用心的。
    关键是还把结论依据的出处也列出来了,这一点真心是点赞!
    风闻的小编可以给个置顶的。
    观网要是有空把内容核实核实,捋一捋分分钟就是数篇10W+的专题系列报道了。
    那得是好几篇的流言终结者系列了
  •  有三个对策
    一,借机宣传新疆棉花的品质如何优良,世界第一。
    二,九月份组织国际记者到新疆棉花产地现场考察采摘过程。
    三,采取一定的经济措施,鼓励使用国内棉花,减少进口。比如非关税措施(你懂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