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大换血” 文言文比例飙升

  • 不论是哪个方面整出来的,这种文风流毒至今,没有道理说“汉代的政治学”鼓捣出来的做派,现代语文教育群里就不会照做。如果现代中等语文教育沦落为重点“鉴赏美感”,那同样是走上邪路。“鉴赏美感”不过是升级版的“阅读理解”,更容易“过度解读”,何况现代中等语文教育更应该注重语言文字的根本:工具性。所以,阅读理解作为一种题型,本身是没问题的,关键是不要玩弄“过度理解”。现代语文教育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绝对必要的,且不说现在我国没有在中学设置“专门的逻辑学课程”,即使是“专门的逻辑学课程”也不会着重培养文字叙述方面的逻辑能力,特别是长篇大论的文章中结构和上下文的逻辑问题(顺便说一句,相当一部分古文缺乏逻辑,孟子、庄子尤为恶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伤害很大)。古文(不含汉以后的诗词)训诂确实难,真是因为难且较少具有现实的工具性,所以才“不能喧宾夺主”。现代汉语教育也没那么简单(再强调一遍,就在本链接下,有好几位力挺文言文教育的网友理解错了我的原文,显然是阅读和逻辑能力出了问题),文章写得词不达意、不得要领的大有人在,其中也不乏“名人大家”,强词夺理断章取义者我也见得多了。如果专业教师也觉得现代汉语教育过于简单(从而还乏味),那说明这些人本身水平就有限。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回复1

  • 工具性……工具性首先得要文从字顺,你要知道如今的教材,现代汉语部分已经二十几年不教语法和修辞了,一个句子主谓宾定状补都不教,这种工具你敢用吗?你看看现在的主播主持人,上电视讲个话满嘴的“然后……”。你说空话之前能不能先去了解一下现在的教材究竟教的是什么?你以为是上世纪90年代那么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你说的注重工具性,在上世纪一直都是这个画风,但是进入新世纪之后这种语文教学模式是受到诟病的(其实就是教师普遍讲不清楚现代汉语语法和古代汉语字词),开始强调所谓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现在重新增加文言文比例,就是从源头上让学生有足够的语言材料理解字词起步的语言工具,毕竟字的本义和引申流程都搞不清楚,词的创立和孳乳方式都搞不清楚,句子的语法逻辑关系都弄不明白,就拿着一篇现代文去“筛选信息”去“区分论点和论据”,这根本是缘木求鱼。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