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棒下“新三样”低调出海,越南、墨西哥、美国?

  • 武所谓 私信请使用原创措辞
    难得在观网看到不来自于象牙塔,而是来自产业一线从业者对于“是否需要投资美国”的真实想法。
    文章是好文章,缺点在于没有总结归纳以不便读者抓住关键之处,我将其提取出来列举如下:
    1. 美国到今天为止,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市场,开发第三世界也补不上放弃美国的潜在损失,更不要说第三世界的投资落地难度与成本往往高于美国。哪怕是那些我们一般认为的“美国的仆从国”如加拿大、墨西哥,贸易壁垒大棒砸下来也毫不手软,想要绕道这些国家曲线进入美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行不通。
    2. 跟联邦与州最高权力机构(州长、议员)表面上对中国投资喊打喊杀声量巨大的情况不同,州执行层面对待中国投资的态度往往是稳定而务实的。整个美国的投资环境整体体现为:“宏观、舆论上反对、抗拒;微观、执行上拥抱、支持的‘量子叠加态’。”
    3. 绝大多数中国人、中国公司并不知晓这一情况,往往通过简单接触来自美国的主流舆论,就粗浅地认为美国对中国投资“逢中必反”。因此很多中国公司在并未深入细致调研投资可行性的情况下,就主观上直接不考虑在美国投资,损失了很多商业机遇。
    4. 美国对中国投资的各种“敲打”,并不是“无迹可寻”的。除了长期缓坡下降的大环境因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该公司在世界产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通俗来说,如果公司本身属于“风口行业的龙头企业”,那么她就自然而然会被美国舆论认定为“可以代表中国的企业”,比如通信业的华为、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动力电池的宁德,无人机的大疆等等(光伏板没有这样的龙头,但中国的光伏板占到世界份额的95%,美国人认为光伏板看到中国二字一棍子打死即可)。但凡上了这个名单,赴美投资就要慎重,因为一旦民粹癌发作,几乎必然被揪出来一顿胖揍。
    5. 但只要你并不名列上述“当红炸子鸡”名单,赴美投资反而是开拓业务再创辉煌的天赐良机,比如文中所述给美国空调企业配套铜管的中国企业——你给美国解决就业利税,所属行当不扎眼,壁垒大棒打你吃力不讨好所以会放过你。
    6. 哪怕真的运气太差,不属于风口行业龙头企业也被波及。那也无所谓,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小杖受大杖走即可。
    7. 所以,对中国企业来说,“投资美国”在今天依然可期,而且越是小越是不起眼行当的公司,投资美国越是有利可图,风险可控。
    如果能赚钱,面子什么的也不是很重要。交保护费才能做生意,越想越气,干脆不做生意?
    什么叫做“社会主义养巨婴啊”,你离开中国去任何国家投资,都免不了向当地各色地头蛇交各种形式广义上的“保护费”。
    国家就是对你们保护地太好了,以至于让你们觉得免费温室是天经地义的。

回复1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