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中年危机

  • 首先水浒传是一本小说,其次历史上没有哪个文人会歌颂农民起义的,所以,宋江这个人物就是施耐庵的臆想,一个没落的,不得志的,落魄文人的自怨自艾。实际上,真正领导农民起义的知识分子是黄巢,洪秀全这样的人,舍得一身剐,不就是为了做皇帝么,怎么可能再弯腰屈膝重新做下人。所以,在四大名著里面,水浒和西游都是落魄文人的幻想,只不过一个是悲剧,一个是喜剧,宋江替天行道最后害死了自己和兄弟们,悟空大闹天宫但最后因为傍了一条更粗的大腿得到成佛,都是文学作品罢了,楼主还扯了那么多心得,也是难为他了。
      最后楼主总是提及编制体制问题,这点我不敢苟同,三国演义本来就是体制内的斗争,人家不是向往体制,是再创体制,西游记是扬佛贬道,孙大圣自封的官也算体制?至于水浒是为了宣扬“三纲四维五常”的儒家思想,宋江造反不是为了做官,是不得已走向梁山。为什么一天到晚想着招安?因为宋江,卢俊义,吴用这些人,害怕死了以后进不了祖坟,让子孙背负骂名,讲的还是传统的忠孝节义四个字罢了。跟做不做官没关系。

回复1

  • 就像现在的文艺作品都是在以各种角度直接或间接反映现实问题一样,古代的文艺作品也是在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因此,我们之中有些人,通过结构某些历史题材,或者历史上的作品,他应该也是着眼于说明现在我们所遇到的情况,现实情况。作者明确说明,早年只关注于作品本身,以及作品表达的故事带来的直接后果,这些大概是所有读过原著的人共同的思考和遗憾,当若干年过去,当年那个只知道读表面文章的青涩少年经历过社会风雨和人生起伏,甚至江湖恩怨之后,回想起当年读过的小说故事,自然能结合自己的阅历去重新审视那些故事和人物,并透过表象去深究背后所附带的深层次内容,比如社会结构,生产力水平,地理气候国际关系,等等,今天看来这些东西有的已经陈旧过时被淘汰,比如因为生产力水平发展造成生产关系的演进,以至于社会关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有些内容却换汤不换药地被保留甚至进化了,比如所谓“编制”,或者你说的“祖坟”和“子孙背负骂名”,如果能看懂作者的原意,自然能心有灵犀地露齿一笑,当然,你打算找人家的逻辑漏洞,就会揪着人家的一些说法和例证不肯放过,这就过分了吧?
        故事就是故事,无论宋江还是哈姆雷特的故事,大家怎么看怎么讲,那要看各位的需要和解读水平,旧瓶装新酒还是新瓶装旧酒,只不过是手段和形式而已,不重要,故事有人爱听,听完还能带给人思考才有意思,没事儿只想着拆穿人家的把戏,把魔术表演的机巧用理工科手段一一破解,有时候真的挺败兴的,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啊?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