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读博,我被当成“野鸡博士”

回复1

  • 因为现在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提高了,对文凭做出硬性要求是必然的。“水博”现象反映了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下一些人的焦虑。

    我们期待对“人才”的定义不能只限于文凭,事实上很多有突出成就的人学历并不显赫。一些国家的移民政策把有特殊技能的人都定义为“人才”。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社会对技术工人很尊重,蓝领收入通常高过白领。“不拘一格降人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社会现实、惯性思维、政策导向构成了今天人们的人才观。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想挤进好岗位,就得比硬指标。“一考定终身”、对文凭的迷信埋没了很多人才,很可惜,但这是现实,难以改变。不能指望制度绝对公平,或用人单位“慧眼”识才,作为个人,最好的办法是用实力证明自己。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