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月入3000真的不能出国留学吗?

  • 作者的标题就很有意思,父母每个月工资在3000左右,得出家庭月收入3000就很迷(想一下现在找个月入1500的收入挺难的)。另外,这个收入怎么就读不到硕士了?提出这种问题,无非是了解的不够多,应该去引导他做调研,而不是嘲笑说“折射出的个人素质”。
    他的提问确实“稚嫩”,谁不是从“稚嫩”走过来的,谁能一出生就拿到博士学位。并且,公费留学很多,基本可以覆盖所有支出,怎么就不体谅家庭困难了?

回复1

  • 已注销用户 SHENZHEN FASHION WEEK
    这位先森,文中诸位网友的反对意见,包括我自己,这都不是“嘲笑”,这恰恰是给这个同学一记“棒头喝”,促其猛然醒悟、要认清现实。
    这是第一个社会现实的逻辑推理,你可以这么去理解这其中的层层逻辑:
    (1)他这种家庭收入,就如同你说的那样,这种收入情况在国内已经非常罕见了,即使父母到三线县城里打工,收入恐怕都不会如此,这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的家乡,是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家里的劳动力有很大可能生活在四五线县城之下的小镇、甚至在农村。

    (2)承上推理,如果这位学生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地方,教育资源想都不用想,是非常的有限。
    中国发达地区和贫穷地区的教育资源的“贫富差距”,在这里不用赘述,在发达地区,一个高中班级80以上都是重点大学、十几二十个考到清北,这种现象不算稀奇,要是在贫穷地方,一个县城能出一两个“清北”的学子,则是大新闻,这一点,是社会现实。
    你咂摸一下,你觉这位提问的学生,会有多大的学习能耐?他能考到什么样的学校?

    (3)这位提问的学生,留学的思维动机模糊且“幼稚”。
    OK,退一步讲,他这家庭情况,他想要出去“长见识”,北上广深的“灯红酒绿”,足矣让其震撼、甚至是迷失,所以,从其提问的思维去推理,他的潜意识,居然停留在“便宜的国外”,你觉得这种高中教育,算是成功还是失败?

    (4)习主席以前在关于农村富平工作上就强调过,农村扶贫工作不好做,扶贫难,解决思想贫困更难。
    有时候,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真正差距,是在思想认识上的贫困。

    他这种家庭情况,最好的办法,个人觉得,就是先认真读书,家庭父母勒紧裤腰带,他要争取考上985/211,进而考研(PS:如果没有奖学金,他家这种情况,连本科学费生活费都是问题,更不用说考研,读研的费用,专业不同,收费差距很大,即便是最便宜的专业,他这种情况家里也是承担不起),毕业后争取找个好工作,认真工作赚钱,解决家庭贫困是第一要素、这也是他家的主要矛盾。
    他要是真的热爱学习,工作多年以后去国外进修,不管是自费还是公派,这才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在这里“幻想着”到便宜的国家留学。

    OK,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位学生的逻辑推理。我这样详细的分解,你这下能明白我为什么对其会有这样的判断了吗?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