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以前中国连个钉子都造不了,我们把钉子叫“洋钉”,这个是不是很可笑

  • h2002 观念与年龄无关,与学历无关,与思想有关。
    已经有网友更正了,大连的大炮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大连建新公司生产,其工厂装备是日本在大连开设的工厂。炮弹用钢,火药,炮弹箱,均由日本人在大连几个不同工厂分别生产。日本投降时由苏军控制,后由我军和大连党组织与苏军交涉而接管过来,并接收日方工厂约300名日本技术人员继续留职工作。当然我军的吴运铎等等军工老前辈在兵工厂重新恢复生产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塘沽永利碱厂,范旭东先生(创始人)与侯德榜先生均有极大贡献(另有股东若干人)。“侯氏制碱法”确实对中国无机化工/化学工业有巨大贡献,不可磨灭。但有网友说得中肯,不应以孤立现象评论建国前的国内各产业工业化水平及产成品应用范围。

回复1

  • 确实是不应该孤立地评论1949年前的国内各产业工业化水平和产品。没有我们抓住中苏友好的机会进行全面工业化就没有中国现代的工业体系;没有1949年前积累的工业化积淀(包括工人、技术人员、科学家等)也很难那么快地实现中国在50-60年代承接苏联支援的快速工业化。不能割裂的看。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