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20-34岁女性已婚比例10年下降9.4个百分点

  • 2018年是一个转折点,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中美斗争的显性化。台面之下,另一个转折已悄无声息地发生,也将坚定不移地深化。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国内婚姻登记),这一年,中国涉外婚姻中,中男外女的比例(56.4%)首次超过外男中女(43.6%)的比例,这一差距在2019年继续扩大(60.6% VS 39.4%)。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以电视剧、游戏、抖音乃至国产动漫、音乐等为代表的“软实力”不断输出,中国对于外国人移民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预计今后“中男外女”的比例还会有所提升。重点关注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跨国婚姻的质量。从分省数据看,北京、上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反而外嫁更多,广西、江西、云南等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反而外娶更多,说明当前中国男性外娶的女性仍然以东南亚穷国居多,未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迎娶日韩欧美等发达地区女性的比重也会逐步提高。

    二是跨国婚姻的规模上限。临近的日韩两国,2018年,日韩两国跨国婚姻占全部婚姻的比重分别为3.7%、8.8%,其中本国男性娶外国女性的比重分别为68.9%、73.2%。综合考虑中国人口基数大、同时性别失衡的实际,假设未来中国跨国婚姻比例能够达到5%,其中外娶比例能够达到70%,参考2020年结婚登记数(约为813万对,未来的趋势是只会少不会多),则中国未来每年跨国婚姻能够达到约40万对,其中“中男外女”约28万对。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分析,是有可能实现的(当前全球每年出生约1.33亿人,其中女性约为6600万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也是完全现实的(2020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或接近1万美元出头的世界平均水平,更远超约4000美元的世界中位数水平,预计这两年可能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男外女”跨国婚姻的增加,在显著缓解中国性别失衡问题的同时,也不会对全球婚姻市场造成过大冲击,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平衡。

回复2

  • 为啥我看的上海统计局的数据,外嫁的数量明显逐年降低?到2019年的时候甚至都跌破到一千以下了,反倒是内地省份外嫁的数量要远高于上海。不过,外男中女的数量倒确实是低于外女中男的数量没错。
  • 贫穷地区外娶多,是低学历娶低学历,没有学历要求和工作要求,只要是个女的,听话懂事,看得顺眼就行,新娘以东南亚的贫穷国家和南亚的巴基斯坦为主,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和扶贫,中国农村与上面说的国家比,那就是天堂,挣得钱和生活条件是在她们国家农村人穷人无法过得上的,比如家家有轿车,家家有楼房,家家有空调,手机更是普及,村村水泥路,只要不是贫困户,普通的家庭都能达到这些要求,一人民币兑换25巴基斯坦卢比,看看巴基斯坦平均薪水多少,这里1000人民币在巴基斯坦就是大钱了,在越南,轿车只有城市中产才能买得起,而且同样的轿车,越南比中国贵一倍,所以越南还没到中国水平,中国农村农民家家买轿车,也是2010年后才大面积开始的,以前买轿车也是城市中产才能买得起的。而以东欧乌克兰俄罗斯妹子为代表的外国媳妇,主要是国内的大学学历和中产为主,生活工作在大城市,比上面提到的娶东南亚南亚婚姻要高一个档次。至于一线城市外嫁多,也是两极分化,嫁非洲的与嫁欧美的,一个嫁了连同男方都留在中国,令人厌恶,一个是嫁了跟随男方去欧美,好走不送。
返回文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