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建议为袁隆平院士逝世降半旗志哀

  • 清绣
    七十年代稻谷的品种还是不算多,产量也不高,当初在我们哪儿比较多的是称作“葫芦头”和“农垦57”比较多,“农垦57”属于那种皮厚、带稻子恾,高产、耐虫害、出米率低,而“葫芦头”产量没有它高,但出米率高 ,对病虫害的抵御也较高。到了78年包产到户后,该稻谷成为广泛推广的一类,后经过一次次改良,至今亩产千斤都是小意思。不知道是不是他老人家的杰作。

回复1

  • “农垦21”至“农垦58”共38个品种,都是农垦部长王震50年代访问日本时引进的优秀稻种。这些都是粳稻,袁老人家搞的是籼稻,两者不相干。
    50年代中国化肥使用极少,平均每年施用量不到40万吨,196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农垦58”千亩试种亩产为740斤。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