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1 央行报告 物价合理回升 2.8万
- 2 浪浪山“翻车”冤吗 6.8万
- 3 范曾疑被娇妻卷走20亿 5.8万
- 4 极端女权主义渗透高校 11.6万
- 5 女儿法庭作证 中国妈妈 10.6万
- 6 高铁全面去泡面化? 5万
- 7 中国汽车需要印度市场? 8.3万
- 8 小日本如果忘记历史… 5.2万
- 9 第三方劳务派遣是否取消 2.5万
- 10 带4孩坐高铁要补3张票 10.5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投资者保护”:守护你的财富,共筑理性投资路
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次波动都暗藏机遇与挑战。你是否曾因信息不对称而迷茫?是否遭遇过投资陷阱,让辛苦积攒的财富受损?又或者有过慧眼识珠、收获满满回报的成功经历?无论你的经历如......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台湾阴间论坛发帖:“家中长辈去一趟大陆回... 评论 145 赞 11
-
3南海填岛镇妖,也可以考虑巨型海上浮岛 评论 81 赞 21
-
4乘客吐槽高铁邻座400斤男子致拥挤,12... 评论 79 赞 1
-
5我们为什么要恋爱结婚? 评论 72 赞 42
-
6从“战胜国”到“吃亏国”:中国为何总与“... 评论 59 赞 20
-
7无人机的尽头是子母机 评论 57 赞 14
-
8什么叫通货膨胀?买一笼小笼包就明白了! 评论 53 赞 3
B站新番《无职转生》因技术原因下架,曾因尺度过大引热议
回复1条
但是这里有一个我们看待文艺作品时常犯的错误,那就是:这个作品是在刻画负面人物为作品服务,还是在宣扬人物本身负面特性的合理性?
负面的人物形象在文艺作品里面肯定是重要的存在部分,但是你要说因为作品里面有负面人物,这部作品就是三观不正,那就叫偷换概念了。如果这样比的话,那没有比复联三观更不正的作品了,你看看灭霸做了啥?
这部作品只是恰好-也不是恰好,主人公是这样一个带有负面色彩的人物,但这并不表明作品在宣扬主人公的三观就是正确的。相反,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中一直在批判自己,否定自己(虽然也有为自己行为开脱的部分,但是也是正常人的合理向外归因心理),其真正的核心思想正是扭转自己负面的人生走向抗争。
总而言之,不能因为作品里有三观不正的人物,就认为作品是三观不正,何况作品里还一直在批判这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