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电动三轮是市场的选择,符合广大低收入劳动人民的需要

  • 电动车不是不该发展,而是该如何管理的问题。
    例如:明明是电力驱动,你告诉我他是非机动车。他车重40公斤,车速20公里(严格不超速不超重,其实根本做不到,做到就卖不动了),我自行车车重10公斤,车速10公里。你上非机动车道,发生撞车事故,就算我体重超过你一倍,撞在一起谁吃亏?别说你还经常带人。
    但这个数据面对汽车时又显得极为劣势。问题来了,走非机动车道欺负人,走机动车道被欺负。撞了机动车可以跑(撞人,人没事)可以讹(被撞,人有事),撞了非机动车可以跑(追不上也没牌照)。
    你告诉我咋办?这不是编的,这是路上天天见的。我骑自行车,又弱势,又环保,你要不要照顾一下我这个弱势群体?
    所以,别拿弱势群体这个说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违法谁承担代价,别和我说人道主义,那是保险的事。也别和我说没有合理预见,我咋会知道他不守交通规则?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这也要负责,只要出车祸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立法部门、执法部门恐怕一个也跑不了,你咋不预见?你预见了还出事不是失职?你不该赔偿吗?这个逻辑说得通吗?这不是耍混蛋吗?可为啥换个地方耍混蛋就理直气壮了呢?
    制定政策很复杂也很纠结,这我们能理解,只是不要回避矛盾、下放矛盾甚至制造矛盾,并以此掩盖管理上的失能和失控,抑或失职。

回复2

  • 我支持你的观点,这个确实是管理的问题!

    电动车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交通工具。既是很方便的短途交通工具,经济环保,但由于前些年国家管理的缺位造成路上的电动车几乎都是超标车,又很容易出事故。
    面对行人和自行车,电动车是占优势的,但是面对汽车又是弱势的。
    据我经验看,开电动车出不出事故,关键是看开电动车的人的驾驶水平,反应能力以及是否遵守交通法规!
    就像开汽车一样,驾驶技术有高有低。有的人驾驶水平真的差!只适合开时速20以下的电动自行车。
    个人支持新国标对所有电动车进行明确的分类管理!
    目前管理的难点是如何处理新国标出来之前的超标车!个人估计,由于保有量太多,这些车子也就没法管理了。不过,好在一般电动车3年也就该换新的了!
  • 王启年 酱油党资深成员。
    确实,开车在路上,前方有电动车时,就得打起精神来。因为电动车的行动轨迹就是个布朗运动,完全取决于骑手的心情。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