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生开脑洞尝试倒推《流浪地球》电影版人文社会设定

  • 远足天使BD 名字是某种谐音,没别的意思
    这个就见仁见智了,至少根据现有的历史进程,第一次工业革命只需要英国那样的一两千万工业人口就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就需要德国那样五六千万的工业人口来承担,二战结束后的工业则需要美苏这样上亿人口的超级大国来承担,而到现在,中国拥有13亿工业社会的人口,4-5亿产业工人,是全世界唯一具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很明显现在的自动化水平肯定比前面所有时代更高,但需要的工业人口反而更多了。

回复3

  • 你这个说法有道理。
    机器普遍能代替人以后,人从低级劳动中被解放的可能性很大。
    人没有了低级劳动的压力以后,普遍都应该是心态平和的。
    生存的压力没有了,资源的争夺不再那么重要,都可以自如地追求自己的需求,信念与境界都可以轻易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度。
    这一点应该是大刘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 diewisch 历史唯物观察者
    同意你的看法,每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分类会再次细化,所需工业人口会是指数增长。
  • 你说的是实情,但这是自然环境稳定、有充足的资源和空间的情况下。
    流浪地球的初期,人类一瞬间就失去了地表的生存环境,地下城的空间毕竟太小了。
    如果以生存而不是发展为第一优先级,那么除了维持行星发动机和地下城本身,其它的事都可以从简,留出资源以备意外情况。

    当然,如果后来技术允许了,可以发射若干低轨道的带着聚变反应堆的卫星,把地表照亮,从而恢复地表环境,这样就可以继续发展了。
    但这样一来,似乎也不用流浪了,地球可以不依赖恒星生存和发展了。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