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C极寒袭击美国 有人冻死在车库

  • 首先,古代人类作为整体概念,其面临的生存压力的确较工业社会中人类要大得多,毋庸置疑的是其生存压力大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如若不然,几大文明古国怎么就中华文明留存与世呢?
    其次,北美原始文明还真的是“懒死”的,但是这个“懒”并非北美原始文明的特点。引用《人类简史》作者从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几个相对落后的人类文明都有若干个“共性”:1、没有文字;2、没有大型家畜;3、社会结构简单(村落之上再没有更大规模的聚居地)。有兴趣可以研读一下,作者对于人类从采集文明进入农业文明时面临的双重压力很有见地,简言之:1、进入农业文明的人类一方面可以繁衍更多子嗣—单位面积的土地可以承载更多的活人,在于采集部落对峙时”人多力量大”;另一方面农民个体又比采集猎人脆弱得多,一旦有天灾人祸导致当年签收甚至威胁来年播种又或者家园粮仓被毁,即刻就面临死局,而采集猎人则有能力在野外长期生存。因此,农民天然就比采集猎人勤奋刻苦得多,丰年要备饥年荒,对未来也需要更多的筹划,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来源。

回复1

  • 我是觉得,如果美洲原住民的生存条件这么优厚,他们应该能有更多的人力物力从简单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去不断改善生活,创造和传承文明,而不至于没有文字,没有大型家畜,社会结构简单,这不符合常理。
    而且人类并非天生就是农民,农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观察、探索、实践,这些恰恰只有在生存条件好的地方才能发展起来,因为只有生存条件好,才能有人从日常生存劳动中脱离出来去研究农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地区进入农业社会,并不是因为生存条件不好,而是因为生存条件相比那些停留在采集状态的地区要好才进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存压力大的并非进入农业社会的人,而是停留在采集状态的人。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