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答:怎样比特朗普更好地辨别“假新闻”?

日前,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之一,英国广播公司(BBC)做了一件事情:派遣新闻工作者到全国1000多所学校去上课,旨在提升学生的新闻素养,了解新闻采写方式,并且……了解假新闻的类型。

身为曾经在报道中因“偏袒以色列内容”导致民众不满的媒体,BBC竟然一本正经地对学生给出了说明书式的具体操作,比如,信源媒体要注重新闻准确度,发布可靠内容;信源媒体要对报道错误进行纠错……

500

BBC来说这个话,就……不太合适吧?

500

愤怒的民众

实际上,新闻既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文化产品,却也因其重要性和特殊性而经常陷入争议,新闻伦理某种程度上成为公众对新闻工作者持不信任态度的最大原因。

比较“低端”也相对好辨别的“假新闻”大概是“事实性假新闻”,特别是在社交网络兴起后,不靠谱的假新闻可能第一轮就会在微博上被辟谣掉了;剩下的朋友圈谣言稍微麻烦一点,全靠科普工作者与谣言制造者斗智斗勇。

500

另外一种“假新闻”则更为特别,如同样一起凶杀案,可能有人突出现场的惨状,于是读者觉得凶手罪大恶极;有人另辟蹊径,着力写凶手杀人的不得已,与被害者的人品低劣,于是读者又会对凶手充满同情。描述的角度、立场、方式不同,可能会造成迥异的观感。

当然,新闻的迷惑性究竟如何,还要看新闻工作者具体的操作手段。例如……

500

似真似假、若真若假、或真或假、半真半假、时真时假、欲真还假的……

新闻工作者对于读者思维的引导与暗示、对于草蛇灰线式的爆料线索的具体把握,决定了一条没有“铁锤”的新闻究竟会有多大的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观网读者觉得假新闻一般长什么样,又该怎么辨别呢?

500

“脸怎么红了?……怎么又黄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