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限制,没有外行瞎指挥,艺术作品的质量只会由艺术家的天赋和热爱来决定

【本文来自《先交上社保,再来谈艺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5834643712671
  • 看完这篇文章,想起来前天和小友开玩笑似的斗嘴。

    小友一般立场偏守序中立一些,我这边一般在中立邪恶和混乱中立之间左右横跳。

    具体怎么开始的忘记了,聊天中途我调戏一下小友,顺便抛出一个暴论:“放眼全球,最具普遍性和中国特色的国粹。大概就是麻将了吧。全球上哪儿得都跟着喊碰~吃~胡~,韩国人都偷不走。”

    然后小友这边明显上钩了,并进行了一番讨论。字里行间都藏“起码要围棋象棋这种足够雅致的,不占赌性的,才配得上国粹的称呼。麻将明显不配。”

    有那么些个国粹,曲高和寡。全靠些许个脱离社会经济活动的人柱维持牌面。还有些个“国粹”,行于勾栏瓦舍。传承者形貌卑鄙,衣衫褴褛,难登大雅。

    我记得有句话,文学家艺术家是必须到群众中去的。而早就束之高阁的正统艺术“人柱力”们。或许从文章大头第一个笔画开始。就与文学艺术无缘了。

    文章里这句话我很~~~那啥。

    ~听说秧歌剧团招人,我就去了,一下就被选中了。成了公家人,户口和组织关系就跟着都转到了市里。村里人很羡慕。~

    所到底传承艺术的人柱力们,混到饭吃,蹭了编制,还保持着文学表达欲呢?

    毕竟强如唐宋八大家之,北宋一代名相(虽然不见得是啥好名声)的王安石,貌似也没有身处庙堂时的作品,入得了教科书吧。

“到群众中去的文学艺术家”一样还是有编制拿工资的,不然呢?楼上的意思似乎“混到饭吃蹭了编制”,立刻就与艺术无缘,这是什么逻辑?拿了国家的钱,就变成“人柱力”(火影)?这是必须先做“无忧无虑”的地主老财,才能与“文学艺术”有缘的意思么?还是说必须饿个半死才能搞出“真正的艺术”?

-

另外,离开学校这么多年,教材里有啥古文印象淡漠了。但白居易的《卖炭翁》相信大家都知道,如果没记错白居易此时就是身处庙堂。而王安石的《元日》就是他刚当上参政知事,正要大展宏图搞变法的时候。“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会没人知道吧?有没有进教科书?

-

其实我也对财政补贴“国粹”不感兴趣,但并不是认为“传统艺术”一旦接受补贴,就立马变成“非艺术”了。而是觉得一切应该交给观众,观众喜欢就保留,观众不喜欢就改革,改革都不行就自然死亡。。。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否则就毫无意义。同样的道理,如果传统戏剧因为直播而复兴,我绝对乐观其成,不然呢?

-

但是,单单对于艺术本身来说,除非是被强行限定了题材和表达形式,或者外行瞎指挥乱改,否则艺术作品的质量只会由艺术家的天赋和热爱来决定。历史上无数艺术家都吃过“公家饭”,甚至主动寻求贵族的扶持(补贴),相信不用我举例子。。。这与“不为五斗米折腰”并不矛盾,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