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认为批判性是文学的最高使命,实质上,莫言在故意割裂批判与歌诵的关系

【本文来自《“文学作品不应粉饰现实,文学艺术就是该暴露黑暗” 莫言这话放现在能实现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有一种说法:科学追求真、艺术追求美、文学则追求善。所有人类文明的最终目的不过真善美。我的理解,这里的善,指人们所珍惜的美德或者价值观。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忠孝仁爱、集体主义等,而西方崇尚个人权利和自由。

       莫言认为批判性是文学的最高使命,文学不是用来唱诵歌的。实质上莫言故意意割裂批判与歌诵的关系,从而有意歪曲文学的价值和功能。事实上,批判本身就隐含着歌诵。因为批判的前提是存在某种正确的标准,我们之所以批判某种社会现象是因为这种社会现象不符合这一标准。那么用来批判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某种社会善,一种美德,或者一种价值。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批判,实际上就是在歌诵(或者叫宏扬)这种美德或价值。批判就是诵扬,是同一事物的两面。比如我们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批判不孝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宏扬孝道这种美德。

      批判就是歌诵,表面上的批判隐含着歌诵。对不孝行为的批判,就是在歌诵孝道。用西方自由民主人权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莫言作品中经常展现出的中国人丑陋的一面),实质上就是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诵扬西方的价值观。

      莫言所谓的批判是文学的最高使命、文学不是用来唱赞歌的,殊不知莫言在批判中国社会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为西方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涂脂抹粉,视其为精神依归,一点也没有莫言自认为的那么高尚和伟大。相反,多数中国人并不接受莫言在批判的同时想暗中诵扬的东西。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