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英盛世,重重危机

无疑,2018年是超英电影最辉煌的一年。

6部真人超英题材电影上映,总票房为65.54亿美元。(2018自然年内)

大部分功劳,应当归功于漫威的“十年布局,巅峰一役”。

500

《复仇者联盟3》在全球狂揽20.48亿美元票房,MCU电影占据迪士尼全年票房的半壁江山。

漫威继续着一年三部MCU电影的节奏,也在其他单体电影上投入了更多精力。

看似形势大好,但危机早已露出苗头。

10年一个节点,在变与不变之间,超英电影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01.

负重前行的漫威

MCU的2018,由《黑豹》拉开序幕。

本该开个好头,却不料成为漫威年度争议之作

凭着强大的品牌力量,《黑豹》在内地上映的首日,就收获1.31亿元票房。

等待硝烟弥漫的首周末过去,票房开始显得后继乏力。

有意思的是,之后上映的《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其票房走势,与《黑豹》极为相似。

500

▲图源猫眼

不同的是,这两部电影北美的票房与口碑。

《雷霆再起》在北美仅收获6000万美元票房,不及前作的1亿美元;IMDb5.6分,直接进入不及格行列。

《黑豹》的北美票房则高达7亿美元,超越了所有漫威电影,名列北美票房排行榜第三。口碑方面,IMDb7.4分,烂番茄97%新鲜度。

大部分内地观众验完货后,对此感到不解。

为什么一部看起来还没《美队3》里黑豹戏份爽的电影,能在北美掀起滔天巨浪。

500

▲太魔性了,能看100遍

很多人把原因归于“政治正确”,但事实上,除了全黑人主演外,电影并没有进行黑人白人种族矛盾刻画、阶级对抗。

安迪·瑟金斯饰演的反派,在影片中途就退出了舞台。

之前第91届奥斯卡提名名单放出,《黑豹》获得7项提名,“政治正确”言论再度甚嚣尘上。如果可以,在心里问问自己,除了政治正确,能否在电影层面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批评意见。

《黑豹》之于黑人,其实就像《战狼2》之于华人。

都是有强煽动性的英雄故事,毕竟英雄主义,放之四海皆准。

《黑豹》高明的地方在于,没有设置绝对的反派,黑豹的弟弟艾瑞克,不为毁灭世界,只为让所有黑兄弟翻身把歌唱。

500

历届黑豹则采取消极政策,向世界隐藏瓦坎达的存在。

暴力革命与闭关锁国,都不是最好的方式,在两种理念激烈碰撞后,黑豹才终于做出更进一步的选择。

《哈姆雷特》文本做底,让《黑豹》的剧本完成度有了保障。

最直观的,就是对于反派的塑造。

500

童年创伤塑造了黑豹弟弟的世界观,其行为动机都基于人物的理念追求,真实可信。

不自由毋宁死,他最终选择走向毁灭之路。

在这个悲剧结尾,艾瑞克的人物弧光划出一道亮眼弧线,为这个故事画上圆满句号。

500

所以相比黑豹,更多人倾心于艾瑞克,是因为他的残暴、他的牺牲,都为了更崇高的目标。

从电影层面,《黑豹》有着漫威电影最好的文本之一,但最好不代表观众就一定喜欢。

没有黑人种族歧视的历史铺垫,很难对情节有所感触。为保证文本的完整度而牺牲掉商业片节奏,取舍之间漫威终归还是有所突破。

如果说《黑豹》在测试观众对于剧情的包容度,显然其在中国乃至东亚的票房口碑,都要让漫威和迪士尼感到一丝失望了。

5月11日,在为期两周的全民防剧透活动接近尾声之时,姗姗来迟的《灭霸传》终于登陆国内各大银幕。

500

▲来了来了

为何内地延期上映,说法纷杂。一说迪士尼总部为保密不放片源,一说为了保护五一档国产片票房。

总之,对观众来说是件憾事。

上映之后,《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在内地以狂风骤雨之势席卷了23.9亿元票房,刷新MCU在内地最好成绩;海外票房总计13.69亿美元,占比总票房的67%。

MCU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一步步扩大至今,已经有睥睨天下之势。

500

当然,也可以说经过一年宣传的狂轰滥炸,就算是局外人对电影的期待值都会疯狂飙升。

《复联3》对非粉丝的观众显然是有效的,纯熟商业片节奏把控,让两个半小时在一快一慢间流畅度过。

对粉丝来说,《复联3》则走了两个极端。

对理性大于感性的影粉来说,电影显然没能达到“巅峰一役”该有的厚重质感。

巅峰之后,是否就要走下坡路?

对感性大于理性的影粉来说,看着偶像在大银幕上受苦受难,心里不是滋味,更期待下一部这群复仇者们该如何力挽狂澜。

500

总之,一个明确的指向是,你没法不来看下一部。

电影拍成大型预告片,也不是没有先例,问题是如此密集又快速的转场,巨大信息量的传输,需要纵览所有MCU电影,才算真正看了完整的《复联3》。

不同的观众有着不同的信息累积量,情感累积量,看电影时自然会有不同的观影体验。

从没有电影宇宙像MCU这样有着庞大复杂的系统,每一部电影都有关联,靠《复联》承上启下。

500

▲漫威第三阶段时间线示意图

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商业上的利益最大化,培养固定粉丝。

劣势在于,容新和容错的空间越来越小。

体积日渐庞大的漫威宇宙,重量不仅反作用于电影本身,对观众也越来越成负担。

走马观花式的人物出场,从《复联2》开始就成了痛点,《复联3》更有过之无不及。

500

这是电影宇宙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把电影宇宙比作一本书,每个章节都是一部电影,也就不难理解。

出场人物、故事背景都有页码可寻,其人物塑造、经历都曾详细地呈现,所以最后一章,最出彩的往往是压轴出场的反派。

总之,你没办法跳过之前的内容直接看最后的结局。

这本书完结之后呢?

漫威面临着忒修斯之船困境。(忒修斯之船:一艘船在航行中,零件被不断换成新的,直到一个旧零件都不剩,这艘船还是原来那艘船吗?)

有相当一部分粉丝,是被唐尼、美队、抖森的个人魅力所吸引。

跟着漫威粉,能见识到盾冬党、盾铁党的激烈交锋,见识粉丝为漫威十周年庆典彻夜排队吓退黄牛的场面。

500

▲粉丝也不容易

而在克里斯·埃文斯宣布即将离开,其他元老去向不明的情况下,漫威该如何挽留一路追随的观众,又该用怎样的策略吸纳新的受众?

当美队、钢铁侠、雷神被新成员一一替代,复仇者联盟焉存?

从《惊奇队长》选角一事,可以看出点端倪。

500

很多人对布丽·拉尔森的颜值感到不满,大概是多数人潜意识里,如果一个女演员能撑起一部女性超英电影,首先颜值就得抗打。

显然,漫威让众多粉丝失望了。

但换个思路,也可以把这当做一个信号,不再依靠演员个人魅力填充角色,真正最大化呈现角色的魅力,这就需要降低演员的存在感。

500

如此这般,深入人心的才能是角色,才能是电影本身。

这对漫威来说,是带有赌博性质的挑战。赌赢了,之后的路一帆风顺;赌输了,在创作决策上,将更加保守。

02.

R级与PG-13的较量

《死侍2》于5月18日在北美上映,早前传闻删减到亲妈不认的内地整容版,最终还是没有下文。

就算没有大陆市场的强力支援,《死侍2》的票房成绩仍然差强人意。

500

与前作相比,笑点更多了、特效更多了,剧本创作上更懒了、套路更明显了。

制作成本上去了,但北美和全球票房都没能超越第一部。

哪里出了问题?

《死侍2》继续R级拯救世界的理念,为超英电影注入一股鸡血。但这一理念的施行,完全流于表面。

500

看起来死侍依然贱气十足,但骨子里这个人物已经在向反英雄的反面,也就是英雄行列靠拢。

从杀人没有羞耻心、道德障碍,到为了拯救一小屁孩闹腾了俩小时。(还有加长版,不建议观看)

死侍的理念与行动产生割裂感,原罪当然是赶工赶出来的剧本,追逐利益本不值得批判,只不过吃相难看了点。

更甚者,在圣诞档期还上映了PG-13版,又是重拍又是删减,虽然有着公益目的,导演编剧也称是为了能让更多孩子看到电影。

但结合《毒液》的情况来看,这次试水更像是不敢招惹R级拥趸,亦不想放弃更多潜在市场。

这不,隔了大半年,PG-13版《死侍2》还是想闯一闯大陆市场。多亏这次补映,让我们得以见到纯净版《死侍2》的真面目,难看到瘫倒。

500

如果等到《死侍3》,没准PG-13版和R级版会同时上映,毕竟除了小孩子不能看R级,还有一大批中国观众在苦苦等候啊!

《毒液》在这方面做得很彻底,把R级扼杀在摇篮里,直接以PG-13面目示人。

结果就是,即便北美票房表现不算好,全球票房依然以微弱优势击败了《死侍2》,全靠大陆市场仗义疏财,贡献了2.72亿美元票房。

被影评人铺天盖地差评引起逆反心偏要一看究竟,到观众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毒液》的处境就像是《黑豹》的镜像。

孰好孰坏,众口难调。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不拍成R级的《毒液》真是淡出个鸟来。

500

▲帮帮没同人看的弱势群体吧

很难想象,当毒液、死侍、X战警们进入漫威宇宙,迪士尼会不会彻底消灭R级超英电影。

《蚁人2:黄蜂女现身》是漫威工整到近乎无趣的敷衍之作,整体质感很像除了《钢铁侠》的复联第一阶段单体电影。

就这,人物塑造还没第一阶段的好。

除了彩蛋,电影也不能给人留下更多深刻印象。

本质上,《蚁人2》才是最符合迪士尼核心价值观的合家欢电影,这一点,《死侍2》无疑完败。

03.

说好两分天下,你怎么弯道超车?

2018年最让人感到眼前一亮的漫改电影,是DC的《海王》

毫不拖泥带水的商业片叙事节奏,一反DCEU前作古典叙事常态,一举超越《蝙超大战》8.73亿美元,成为DCEU首部全球票房超10亿美元电影。

就在今天,《海王》全球票房来到了10.9亿美元,超越了《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成为DC影史票房冠军(不计通货膨胀)。

对常年呈疲软之态的DC来说,《海王》的惊艳表现不可不谓一剂强心针。

500

危机何在?

《海王》虽然还没有完全下映,但票房已经接近饱和。

此时再看,《海王》的北美票房仅为3.16亿美元。

这份成绩,在DCEU序列中,排名倒数第三。(倒第一是《正义联盟》,第二是《钢铁之躯》)

这事得从两方面看,一是《海王》闯入圣诞档,前有《蜘蛛侠:平行宇宙》《欢乐满人间2》分流,同天还有《大黄蜂》并驾齐驱。

二是,海王这个IP即便在美国,也不是非常受欢迎。

多方因素让《海王》北美票房表现不佳,但还好华纳脑子比较活,提前半周在大陆上映,光凭在内地市场的收入就赚个盆满钵满。

500

20.05亿元票房,排在内地引进片第四,有史以来DCEU内地票房最高。

这个高,不是一般高,说个数字感受一下,《海王》之前内地票房最高的DCEU电影是《正义联盟》,仅6.9亿。

漫威和DC两分超英天下,是观众的美好愿景,或许在之前也能从电影基调加以区别。

500

事实上,DC一直在苦苦追赶漫威,只不过少个乔斯·韦登这种掌控全局的人罢了。

扎导一人撑不起,也毁不了DC招牌,他不过是走在最前面的挡箭牌而已。

《海王》是华纳在受了多年教训后,反思与放纵之作。

反思是否起点太高、逼格太高,(全球)观众接受起来比较难。

放纵是给予温子仁生杀大权,怎么喜欢怎么拍,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只求好看不求深度。

500

不求深度就算了,《海王》甚至把DC宇宙都抛在了脑后。

从2013年曲折前进,在2018年拐了一个大弯,向过去的自己说再见。

华纳DC积极求变,我作为精神股东坚决支持,只希望不忘初心,让超英电影世界多一份精彩,多一种不同。

搞真人超英电影,华纳虽然力有不逮,但在动画领域可谓是一枝独秀。

远的不说,2018年华纳就有《自杀小队:严厉惩罚》《少年泰坦出击电影版》等优秀的动画电影。

前者讲了一个比真人电影要精彩许多的自杀小队故事,后者是集解构、吐槽、自黑于一体的DC粉嗨片。

500

500

500

DC的乐高大电影,更像是保留节目,维系品牌力量。

稳步前进之余,华纳DC也在进行着最疯狂的实验——《忍者蝙蝠侠》

将蝙蝠侠的哥谭风云嫁接到战国时代的日本,上演文化大冲撞。

蝙蝠侠、罗宾们剃了月代头、蝙蝠车在荒野乡村极速狂飙、古代建筑拼凑成的巨型机甲......

500

形式足够新颖但力度不够,主要还是聚焦于蝙蝠侠小丑的爱恨纠葛,甚至小丑再度喧宾夺主,抢了蝙蝠侠的风头。

《忍者蝙蝠侠》的口碑不算好,太过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显得太轻飘飘。

日式热血、手牌游戏画风、怪兽机甲元素的运用,造成了强烈的割裂感。

500

但这是DC动画固有形式上的一次重大突破,相较于平庸的《超人之死》,《忍者蝙蝠侠》能给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万事开头难,再进一步没准就是进步。

2018年最后一部超英电影,是漫威与索尼合作的《蜘蛛侠:平行宇宙》

同样形式新颖,只是故事剧情更稳妥——总不能都“疯”了。

动画电影领域是漫威的薄弱点,这点DC要比他们强太多。所以这次颇显野心的尝试,也可以看做是漫威高举进军商业动画电影的大旗。

《平行宇宙》以黑马姿态为2018超英电影画上句号,但票房并不理想。

或许是漫画波普画风的门槛建得太高,或许是值得商榷的3D重影效果。

500

但影迷之幸,不就是能看到电影人不断突破、不断前进、不断创新吗?

回顾2018超英电影,没有硝烟弥漫你死我亡,反而其乐融融落落大方。

超英电影发展到如今,早已脱离打倒坏人拯救世界的初级世界观。

更深层次地挖掘人物魅力,呈现复杂深化的矛盾困境,更有现实写照的意味。

漫威在2018,让超级英雄脱下又穿上紧身服,反反复复;观众反响,起起伏伏。

DC在2018,让超级英雄完全躲在面具之后;热闹大家都爱凑,不求甚解只求让君心跳加速。

两大超英品牌,在同一个节点交会,看似都对未来有所期待,对改变充满希望。

无论前路是危机还是机遇,都要迎头赶上。

超级英雄是这个时代的呼唤,浪潮渐起。踏浪前行顺势而为,亦或高瞻远瞩逆风飞翔,将决定超英电影的生命力。

- END -

该原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微信搜索关注:第十放映室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