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奎已抵港 今或发表演讲
来源:大公报、南方人物周刊
图:港科院院长徐立之(左)及筹委会主席戴维.巴尔的摩均表示不知道贺建奎的演讲内容\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
【大公报讯】记者赵凯莹报道: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27日起一连三日在香港大学举行,超过5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类基因组编辑权威及相关持份者出席。据议程安排,声称成功进行人类基因编辑的贺建奎,原定27日出席峰会开幕礼,但现场不见他的踪影,大会工作人员亦表示不清楚贺身在何处,只知他没有取消28日以“人类胚胎编辑”为题发表的演讲。
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11月27日在香港大学召开,此前宣称将参加峰会的来自深圳的科学研究者贺建奎当日并未出席开幕礼。按照峰会议程,他将于28日在峰会公开演讲,或发表相关基因编辑婴儿试验数据。峰会工作人员表示,贺建奎方面目前仍未取消有关议程,但目前并不确定他是否如期出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正与业内专家探讨是否向组委会申请禁止其出席峰会
贺建奎在哪儿
“贺建奎”成为全天议程的“副主题”。
11月27日,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在香港大学李兆基会议中心举行。一场原本只在相关学界人士关注视野中的大会,这回成了众多媒体和公众追逐的焦点。在会议召开前不到20小时,一则消息引爆网络——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经过基因编辑的双胞胎已在本月诞生。
这天早上8点30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峰会组委会主席戴维·巴尔的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如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原定出席的贺建奎没有现身。
按照原计划,学者们报告各自研究的最新进展。此时,媒体席上有记者悄悄打盹。提问环节,讲者们始终绕不开11月26日刚刚发生的大事件。抢到话筒的听众纷纷迫不及待向台上抛出一个个问题:
“基因编辑有相关法律和规定,贺教授的研究是怎么做成的?”
“您认为,贺教授的研究有什么影响?”
“基因编辑婴儿……”
问题繁多,以至于主持人听到类似提问后开始打断听众,表示“这个问题我们明天会再谈,多一点提问机会留给科学家”。
这届基因峰会的目标包括“公众宣传和参与”,从这个角度来讲,目标已达。这天早上,近千座的李兆基会议中心几乎满座,官网显示公众参与需要登记的门票已经“售罄(sold out)”。媒体席亦坐满来自中国、日本等地的数十家媒体。
会议间歇的休息时间,中国面孔一出现在会场外的媒体访问区,话筒、灯光、摄像机、录音机、手机一并朝向风暴中心的中国和中国学者,中文、明显带有别国口音的普通话、英文也混在一起同时发射。而在最后时段结束发言的学者,刚下讲台就被团团围住,甚至还没在大会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走到正式采访区。
贺建奎的学术前辈学界同行怎么看?这件事情从法律上、伦理上是被允许的吗?基因编辑人类婴儿究竟意味着什么?贺建奎在哪儿?他11月28日还会不会出现?
这都是人们极关心、极期待答案的问题。
2018年11月27日,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在香港大学开幕。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没有想到已经生出来了!”
“我们见不到贺教授,”翟晓梅说,“我其实特别想当面跟他确认一下,他做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样的。”
翟晓梅是中国生命伦理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生命伦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她同时也是这次峰会的会务委员会成员之一。翟晓梅的发言所属的论坛为“关于人类基因组编辑的政府行动和咨询意见”,法国、印度、新加坡等国的研究者分别上台分享本国的进展。翟晓梅的发言非常简短,也未对听众提问多作回应。
邱仁宗也没见到贺建奎。“我本来打算来到了香港好好休息一下”,邱仁宗85岁了。“结果一落地,手机短信、电话全是这个消息,我才知道的。”他是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高级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被形容为“中国生命伦理学的拓荒者”,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阿维森纳伦理学奖的学者。
邱仁宗严厉批评贺建奎的行为,“这种行为远远低于我们能够接受的底线,也是最不道德的。大炮打蚊,大材小用。”没有经过学界评议,参与机构尚未可知,所有学者只能从媒体得知“科研”消息,这在邱仁宗看来“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不过,10天以前,邱仁宗在上海与贺建奎有过一面之缘,只是他没有想到,当时这个年轻学者向他讲述的项目将掀起轩然大波。
11月16日到18日,复旦大学举行第八届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贺建奎跟邱仁宗透露了自己正进行的工作。“当时他就告诉我,已经做了大鼠小鼠,做了猴子、狗的实验了,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也已经做了。”邱仁宗回忆说,“就简单说了一下,没有数据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做的。”他当时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只问了一句,“你跟卫生部沟通过了吗?我原则上不反对基因编辑,但你这不是生殖干预,是增强了,伦理过了吗?”在邱仁宗的印象里,贺建奎没有回答卫生部的问题,只表示伦理当然过了。“我以为是他们南科大过的伦理”。邱仁宗上了年纪,塞了助听器,说起话来十分洪亮,谈到这点时声音又高了几个分贝,“哪里知道是什么美和医院(注:这里他指的是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无效!”“Invalid!”邱仁宗强调这样的伦理申请没有真实效力。
在上一次见面中,贺建奎还对这位学界前辈说自己做了调查,公众都很支持他。邱仁宗笑说:“我说你这个调查恐怕不行吧,不能作为证明,人家连你说的到底是什么都不了解。”
“没有想到已经生出来了!”那对双胞胎的诞生,在贺建奎口中是满怀欣喜,对邱仁宗来说是震惊,在翟晓梅看来是困惑。
批评归批评,邱仁宗和在场的大多数学者一样,努力地在回应伦理问题时向记者们科普。他多次强调,贺建奎存在严重伦理问题,但千万不要因此否定人类基因编辑的研究。“没有人支持,所有科学家,所有人类学家,所有法学家都反对。”邱仁宗说,“连可遗传的基因组的编辑都反对,这个有点过分。”
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生命伦理学专家邱仁宗(右二)等专家学者谈论人类基因组编辑引发的社会与伦理问题
倒计时
邱仁宗解释说,基因编辑分四类:第一,以治疗目的做体细胞基因编辑,没有问题,可以接受;第二,以治疗目的做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主要为预防后代的遗传性疾病;第三,医学目的的基因增强;第四,非医学目的的基因增强。他认为,现阶段,我们只走到第二阶段,稍有争议,但是为了治疗可以不断尝试、改进。涉及到基因增强,根本不要考虑,“增强是什么?是指超过了人类本身的能力。这个太复杂了,太多东西预测不到。”邱仁宗说,“你怎么保证生出来的孩子健康,怎么保护病人的利益?”
邱仁宗认为目前学术界应该努力的方向在第二类别,以解决一些遗传疾病问题。要通过严格的动物实验、临床实验、临床应用流程,一步一步地实现。
翟晓梅非常注意“胚”和“胚胎”的分辨,在所有回答中她都把“胚胎”简称为“胚”。一旦涉及到“胎”,就能让人直接地联想到“人”。“这个伦理问题就更敏感了。贺建奎的非正常公布研究和失联,又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一时之间,与他有关的学校、公司、医院都纷纷否认与基因编辑婴儿有关,连峰会的主办单位、委员会主席和成员在议程开始后,对于贺建奎的回答也只有“不知道”——“不知道他怎么在峰会开始前一个月内忽然上了讲者名单”,“不知道他要报告什么内容”,“不知道在哪里”……
“如果媒体报道属实的话……”回答关于贺建奎的问题,学者们通常都会加这么一句前提,或者干脆以事实不明为由拒绝评论。
“根据媒体的报道,贺教授的工作看起来像一个临床研究,又是知情同意书,又是伦理申请书。”翟晓梅说,“但是呢,直接出生了一个孩子,又更像是临床应用。从基因编辑目的来说,像是增强。所以到底是研究还是应用,是治疗还是增强,我们不是十分清楚。”
翟晓梅很清楚目前的人胚干细胞伦理准则,“都是禁止的。禁止出于生殖目的把基因编辑过的、在体外修饰过的胚胎移植到动物或人的生殖系统里头。”对于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生物医学研究,翟晓梅介绍说,受试者保护的主体责任在于研究者和医院,即研究实际发生的机构,“做辅助生殖原本要备案到卫生部,但后来下放到省里。但是据辅助生殖专家说,他们没有查到媒体报道的这个医院的备案材料。”
也有人质疑科学界的集体反对——当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时候,他被当作异类。“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翟晓梅说,“现在不是在说探索自然界的未知的知识,而是对人的生殖细胞的直接干预。技术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种探索是有问题的。”
有人追问惩罚的问题——既然学界反对,明显违反伦理,贺建奎不需要承担后果吗?“我们是要看一看世界上其他国家怎么做,更新规范。”翟晓梅说。
“犯了错就犯了错。我回去要提建议。”邱宗仁说,“不管他是大科学家还是什么,犯了错,一定要罚!”
2016年8月4日,深圳,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贺建奎
如无意外,11月28日上午,贺建奎将在“人类胚胎编辑”小组发表报告。11月29日,贺建奎将在分组会议讨论“制定人类种系基因编辑和道德原则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的路线图”。
一切谜团,等待贺建奎的出现。
邱仁宗:违法就要惩罚
峰会筹委会主席戴维.巴尔的摩透露,贺建奎26日已抵港,并将於28-29两日如期演讲,但由於无人得知演讲内容,故无法作出评论,亦无理据阻止他发言。但他再三强调,目前胚胎基因组编辑的实验範围,只限於在胚胎上进行最多14日实验,若超过时限,中间或牵涉道德争议。
港科院院长徐立之表示,筹委会不能在贺建奎演讲前,批评他的说话,但他强调,讲者需要为自己的发言负责任。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邱仁宗27日表示,内地目前并不允许任何人在修饰胚胎后放回人类子宫,他又建议内地应设立惩罚机制,“不管你是什麼大科学家,违了法就要惩罚。”
香港多名科学家均对事件有保留。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卢煜明表明,有关技术仍未成熟,贸然应用在人类身上,或会影响下一代的基因。
卢煜明指出,目前很多国家不允许任何会影响遗传的基因修改,认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叶玉如对於有关研究感到惊讶,她认为,若研究成果属实,便证明这项技术已发展得十分先进;但她指出,目前仍未查证贺的研究是否跟足程序,故仍需等待贺建奎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