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出这样的话,这位“友华派”对中国变脸了吗?

BBC在28日发布了一项采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对记者说,各国应该联合起来反对中国日益增长的 “经济和地缘政治胁迫”,否则就有被北京挑出来惩罚的风险。陆克文同时在采访中批评了澳大利亚现政府对华政策,认为它“有时是有分寸的,但坦率地说,其他时候是夸张和尖刻的” 。然而他的这份讲话还是透出了鹰派调子,与中国人以往对他的“知华”“友华”印象形成反差。

500

陆克文的“变调”并非是孤立的,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看到西方世界以及美国亚太盟友从官方到民间许多涉华态度的调整。欧盟时隔30多年首次发起对华制裁,日本和韩国领导人在与美国领导人的联合声明中前所未有地提及台湾问题,法国军舰来东海与美日舰艇搞象征性联合军演,德国等对华为的态度趋于更加严厉,等等。

首先,我们该如何定义陆克文的“变调”呢?这是否意味着他对中国的某种“背叛”呢?

必须指出,陆克文从来就没有过真正意义的“站中国”,他是一名政客,他的所有言行都服务于他本人和其政党的利益,而澳大利亚、美国的西方机制对他实现这些利益的影响最大。与中国开展互利合作以及维系相关的政治环境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澳保守派政府完全倒向美国与中国对抗,在澳受到较大争议,这是陆克文之前发表理性涉华言论的基础。

陆克文在最新采访中鼓吹各国联合反对中国的“经济和地缘政治胁迫”,这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是澳大利亚挑衅中国遭到反击后越来越难受了,二是美国发动的西方联合对抗中国运动产生了较大影响,开始形成西方世界里意识形态上的“政治正确”。陆克文在迎合这两种情绪和趋势,为他本人和澳大利亚工党营造政治平衡。

500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要在西方交朋友,但很难指望他们逆着西方的大环境,在中国遭到无理打压时为正义大声疾呼,对多数人和力量来说,都会有屈从于西方“政治正确”的软弱表现。但同时我们要有信心,大部分西方国家、政治力量、企业和有影响力的人物,也不会成为传统意义上中国的“敌人”,穷凶极恶的敌对势力肯定是极少数。大部分国家、力量乃至个人都会是摇摆的,有时跟着美国跑挤压我们,有时的言行又会表现出独立性,有利于中国。

在短时间里,随着美国对华施压越来越强以及西方意识形态反华阵线更加成型,我们将看到更多西方国家和力量在表态上朝着美国方向偏移。从长远看,如果中国保持力量持续增长的趋势,我们分化美国构建反华阵线的策略也准确有效,那么西方世界在对华态度上的风向就将逐渐发生于我有利的变化。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进行这样的甄别不应成为今天中国社会的思考方式。作为受到世界老大强力压制的世界第二大力量,中国需要意志和胸怀。我们真正的“死对头”很少,愿意做我们朋友和伙伴的力量是大多数,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但他们当中有不少需要平衡来自美国的压力,根据他们对美国政治、安全和经济上的依赖程度作出妥协。

不仅中国,美国也不太敢对其盟国提出在中美间二选一的强制要求,但美方会利用其手中的各种杠杆胁迫那些国家给予其最大支持,乃至在某些时候要求其选边站。中国的工具相对少一些,短期内难免被动。

这个时候我们既不能意气用事,因为一些国家和力量在新疆、香港、台湾、南海等问题上随着美国加大嗓门,我们就将他们等同于美国。另一方面,我们要开展斗争,施加我方的影响,不能任由那些国家和力量跟着美国伤害中国利益。我们必须推动他们为维护同中国的长远关系增加对美国无理施压的抵制。

这是很需要智慧的、艰难的博弈。像陆克文这样讨好美国、鼓吹联合应对中国,当然会引发中国舆论的不悦,成为其在中国形象的一个污点。他或许能因此在美方那边多获得一点利益,但这也会削弱中国一些机构和群体对他的好感和信任。我们无需把与他的关系搞得非白即黑、非友即敌,弹性必须得到保持,弹性中的逻辑亦需要清楚,让他自己把握其中的凉热吧。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