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高端的台湾北漂

上周六是我二十九岁生日,我在北京将迈入第七个年头。回望这六年,出了第一本书、第二本书还在憋;出书时上过两岸各大主流媒体版面,书还是卖得不怎样;写书时两岸网民还在蜜月期,出书时两岸网民进入打杀期。

想一想,自己也是见证过历史的人啊。

2016年初了第一本书之后,一下子觉得人生开阔了、自己成功了,没多久就感觉空虚寂寞觉得冷,于是找了位作者经纪人促膝长谈。我问,大哥,写台湾快没人看了,你说我该写写啥?于是大哥问了一圈。

你有啥嗜好?会做饭吗?不会啊?那摄影呢?插花呢?日语呢?旅游呢?问了一圈我头摇得跟波浪鼓一样,该经纪人叹了一口气,你跟着我写鸡汤吧。

(我敢用我少得可怜的存款发誓,以上是真实事件,对话百分之百还原。)

我说,可是那些......我写不出个人风格啊。这么多比我文笔好的人都在写呢。该经纪人恨铁不成钢地瞅着我,练习、练习,记得拍一点好看的照片,修一修放上去,台湾的疗愈系作者,不错吧?

我回去之后很干涩地想了几篇题材,然后放弃了,不玩疗愈系了。后来开始还是写台湾,方向稍微转变,写台湾北漂、也尝试用比较轻松的方法写写政治。哼,我自认坚持到现在也挺厉害的,尤其是近期工作任务变重,我还按照自己的步调非常缓慢地经营公众号,多不容易。结果还真应了人家专业经纪人的预言,“你可以写那些你想写的啊,不过我想没人看。”

您真是太未卜先知了。我的阅读量果然从刚开公众号的超级低到还是很低,虽是龟速,但也是进步。况且,我并没有因为这样就自怨自哀,我的读者都很铁,我的公众号打开率大概是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是个多么有代表意义的数字。感谢读者。(别再问我有多少粉丝,本篇文章的阅读量乘以二就可以得到大概答案。)

当然,以上是表面話,私底下的我是──啊啊啊求求你们看吧转发吧呜呜呜。

不过,这份坚持还是收获的很多啊,除了读者,还有,我更仔细地审视我身边的人。跟我差不多年纪的台湾北漂,二十五到三十五岁这代人,没有二十岁台湾北漂“反正我就是从底层干起”的彻底自觉,没有四十多岁台湾北漂“天啊,你们在北京四个人一起合租?怎么这么惨”的心高气傲,我们夹在中间,有这两代人的毛病。

以下,是我研究出的我们这代“高端台湾北漂族”的生活图像,也敬我们这代又纠结、又努力、一边害怕一边勇敢向前的北漂笨蛋们。

以下纯属娱乐,请对号入座: )

500

必须吐槽北京的台湾菜,这是台湾圈子的“社交正确”。

就算圈子里有开饭馆的台湾大哥也要照样吐槽,就算你觉得鹿X小镇真的不错也要克制住。如果脱口而出“其实他的鹿港九号奶茶不错”必会招来鄙视──你到底是不是台湾人啊?那种奶茶哪里好喝了?我告诉你这里的台式奶茶都不好喝!什么凑X啊COCX啊,根本就不是台湾的味道!骗大陆人的!

尽管这些吐槽你的人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会打开饿了吗,点开鹿X小镇,叫一份快四十元的卤肉饭套餐和二十六元的冰奶茶,一边吐槽这不是台湾味、一边在内心感叹──乡愁啊,果然是夜晚怀念时才浪漫有诗意。

2 北京的日料店从价格到质量都该下地狱。

3 平常点外卖点到四十块时会在付完款后谴责自己,真是被北京带坏了,两百元台币的晚餐都当卤肉饭吃。以为自己多能挣?还有五天发工资!

4 去三里屯吃早午餐时也有和上述一样的心情。

5 依旧热爱海鲜,发现超市的蛤蜊非常新鲜简直如获至宝,回去煲个蛤蜊鸡汤快点拍照给台湾的乡亲父老看,顺道翻墙打个卡:北京夜晚,台湾味浓,可以获得三十多个赞和两个朋友“在北京不容易啊”的赞叹。

当然,蛤蜊鸡汤的美味你的北方室友不会get到,没办法,北方人懂个屁海鲜(可能青岛大连除外吧)。

1 觉得ONLY已经算是中上等级了,但不敢跟大陆同事说,毕竟很多大陆城市的小中产们大学开始就穿ONLY,而你是到北京后过了三个月试用期才狠下心买一件毛衣。

重点是,质量也不怎样啊,跟淘宝有啥区别啊?

2 热爱淘宝,当大陆同事说“这质量不好啊”会在内心翻个白眼,果然是“新富”,自以为多中产,便宜、质量可以、能穿得出门的衣服就是上品,买个几千块的衣服,气质是会比较好吗?

一件毛衣八百,你抢不抢银行?月入三万的台湾人都不会买!是H&M不好买还是优衣裤不好穿?

3 不遗余力地科普大陆人台湾的美好资本主义生活,比如问大陆同事,你这件毛衣多少钱?

如果回答是八百:立刻翻白眼,台北西门町499台币,店主去韩国批发带回的,质量保证,大陆人真是人傻钱多。

如果回答是八十:淘宝链接来一个。

4 但是,当台湾朋友来北京找你时,一定要拉他们去商场,指着吊牌给他们看,听他们感叹“天啊北京果然好贵”时就有点成就感──就跟你们说北京贵吧!多不容易啊我!

而且,那之后台湾朋友看你的眼神都会有点敬畏。就算你只买过一次八百元的毛衣,他们也会理所应当地认为“买一件毛衣就要八百人民币!四千台币呀!你好厉害喔,一定赚不少吧?”

5 台湾北漂的生活哲学:自己平时很省,但台湾乡亲父老来的时候绝对不能表现出“我平时其实很省,都不太敢出去吃饭、新衣服也没买几件呢哈哈哈”,这种寒酸气太不符合乡亲父老对你的期望。

省,但不寒酸,这是台湾北漂的处事哲学。

1 台湾朋友热爱问北京的房租,毕竟在台湾父老眼中台北房价已经是天价,通常这时台湾北漂只想翻个白眼,就是贵,有啥好说。台北算个啥?租房族都还能每礼拜吃火锅自助呢!

2 有些台湾老一代会讶异地表示“欸~~你跟大陆人合租啊”(部分老台商老台干有这种毛病),这会让人有点烦。

就算你也看不惯你室友不爱洗碗、还老逼你吃大葱配卷饼(然后再逼问你“好不好吃、好不好吃、是不是挺好吃的”),但那又咋?

3 台湾友人听到你合租,还是三个人合租一公寓,一定会露出松一口气的表情,合租嘛能有多少钱?所以,一定要在“合租”后面加上价格。标准范例如下:“我租了个次卧,没有浴室的那种喔,一张双人床、一个大衣柜、窗户挺大、阳光挺足,也不怎样吧。就是交通方便,在市区,旁边都是酒吧啊什么的。一个月快三千人民币呢!”

跟台湾朋友解释住房情况要包含几个关键点,你要表示你可是很辛苦工作才负担得起的,但同时又得加上一些细节如大窗户、双人床、市区等关键词,不然,太寒酸了,这种寒酸太不符合乡亲父老对你的期望。

省,但不能寒酸。

1 热爱滴滴,以前能搭顺风车时感觉像是发现新大陆,三十元可以从郊区到市区!后来顺风车整改,要认证,台湾人搭不了了,开始逼大陆友人帮忙验证。友人拒绝,还会怪友人:你们大陆人老这样,政治上还说我们都是中国人,生活上偶们就是外国人!(幸好目前两岸人民都搭不了了,平衡了。)

2 当然,前面所述是指那些在大陆求学或刚开始工作的穷鬼台湾北漂,像台北女孩这种有工作经验的成熟白领是很鄙视的,还会教育别人:安全重要啊同胞们。我们基本快车代步,偶尔想奢侈一下叫个优享,感觉自己在北京都可以安身立命了。

3 专车这玩意,在特殊情况下才敢打,比如招待台湾亲友团,一起搭个专车尝尝鲜;比如是在新光天地走路走累了(当然,只买了一杯咖啡),看见比自己小的大陆女孩买了双Jimmy Choo,愤怒地打开滴滴,决定也享受一下生活。

4 公交车?那不是给刚到北京、连滴滴都用不好的台巴台湾人搭得吗?

5 不喜公交,但地铁还是极好的。当你可以在国贸站遭众人推挤下怡然自得地踏进车厢,找好一小块安身之处,身边的人外放“延禧宫略”也影响不到已经看完结局的你,你打开淘宝、悠哉地加入购物车,连扶手都不用抓。然后,在到团结湖站时收起手机,摆起不耐烦的嘴脸“下吗下吗?不下让一下啊~~”在列车打开车门的下一秒那踩着低根鞋踏出车厢。

那一刻你知道,自己已经在北京独立了,可以处理好任何问题,且具备了教育台湾菜鸟的资格。

其他

1 近期看见台湾友人迷“延禧宫略”会感觉有点荣幸、也有点幸灾乐祸。

荣幸的地方是看看大陆剧现在多好呀(就算你知道关你屁事),幸灾乐祸的是那些昔日骂你“不爱台湾”的台湾乡亲们,都开始骂大猪蹄子。

2 待久了就不爱骂蔡英文了,骂北京的各种倒是骂的挺欢。

看蔡英文像看别人家的小孩,北京是自己家的,别人家小孩顽皮吐槽两句便过了,重点是,别人家小孩妨碍不到你呀?

唉,真是待久了,认清这个事实的你感叹。

3 有件事情是诸多台湾北漂从到北京的第一天、吐槽到现在、历经数年仍乐此不疲的:北京到底哪里有不贵又好吃的日料啊?

4 或许现在讲台湾人在大陆怎样怎样,挺过时,谁care你呀?

但还是想记录点什么,我们这代纠结的台湾北漂,一下子就过气了,我预计五年内“十八岁的台湾北漂”将会成为一线城市的生力军。俗话说“做人总要有点情怀”,我记这些,也可以告诉上一代或下一代,我们这代台湾人在北京,怎么生活的。

(郭雪筠,本文写于2018年8月30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