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的“老师”和“学生”们

【习近平主席正在非洲访问,塞内加尔、卢旺达以及毛里求斯与中国都颇有渊源,特别是在产业发展方面。

毛里求斯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招商引资,建立工业园区,一些香港制造商早在来内地前,就先去了那里。此后,中国的改开经验,也在非洲传播,卢旺达就是一个较新的例子。】

20世纪70年代,得益于毛里求斯政府积极吸引FDI的政策,中国香港和台湾的制造商向其投入大量资金生产不受配额限制的服装。这一发展促使当地纺织业改善其基础设施,从而变得更有竞争力。

政府为企业建立了工业园区以规避一些限制其增长的最大瓶颈(尤其劳工法的僵化)。企业主一开始都是从中国台湾或香港来的,但事情很快就有了变化,当地人也越来越多地参与进来并且对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目前估计当地人拥有超过70%的服装和纺织企业。

最终,中国香港制造商离开毛里求斯,将生产设施迁移到成本更低的中国内地。这对当地的纺织行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也是产业升级的机会。

2000年之前,毛里求斯基本上是一个“缝纫”国家,但是,最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纺纱在生产过程中更为重要,而针织现在成为织物生产的主要技术,该国的工厂可以生产90%以上所需的以棉花为主的纱线,由于行业正在经历“垂直化”,一些大企业拥有纺纱、针织、修整和成衣制造各部门。毛里求斯这样一个小岛国在成熟的商业和贸易组织的支持下,也可以提供高生产效率和高品质的纺织产品。

最近,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埃塞俄比亚的发展或许是实施GIFF(“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的最好范例。该国成功地吸引了FDI,促进了新企业的建立,这些企业雇用了大量当地工人,并出口了轻工制造方面的皮具,这一系列的成功引发了多方关注。

要知道在2012年,埃塞俄比亚还完全不被投资者看好。那一年,该国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第125位。在2013年,它甚至下降了两个位次至第127位。尽管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已经以平均11%的速度增长了近十年,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但它仍然被视为不可能吸引长期私人投资的地方,几乎没有人相信,埃塞俄比亚会成为能够成功地将产品出口到全球市场的生产基地。

发展专家和研究人员往往只关注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背景、引发全球救助的史无前例的大饥荒、治理不善的记录、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政策、短缺的基础设施以及受过很少教育且缺乏技能的近9 000万庞大的(而且可能是愤怒的)人口。然而,埃塞俄比亚当局很清楚,他们应该使用其自由裁量权和有限的政府资源建立工业园区,并在这些园区内提供基础设施。

这一战略已被证明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像中国这样的比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在目前的较高工资水平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不再具有竞争力,被迫要寻找机会迁出去。创建基础设施良好的工业园区可以给予外来投资者以信心,是该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和其他国家遵循类似的战略,打造“卓越的孤岛”,其中的私人部门不必面对发展中经济体恶劣的商业环境带来的巨大问题。这些精心设计的工业园区迅速成为具有潜在竞争力的企业卓越的治理庇护所,不仅如此,它们还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平台,为当地和外部企业建立前后向的联系,成为促进出口增长战略成功的助推器。这一战略带来的外汇和财政收入也可以支持其他行业和政府活动所需的公共投资。

遵循GIFF,已故总理梅莱斯·泽纳维在诸多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正确选取了轻工制造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切入点,他亲自说服外国投资者把日渐失去竞争力的生产从中国等较高工资的地区搬迁到东非。

幸好有总理的领导力和远见,中国最大的鞋类出口商之一,为众多知名西方品牌Guess、Tommy Hilfiger、Naturalizer和Clarks等生产女鞋并在中国拥有25 000名工人的华坚,于2012年1月在亚的斯亚贝巴郊区专门建造的工业区里开办了在当地的第一家工厂。

这家埃塞俄比亚工厂开始只有两条生产线和不到500万美元的初始投资,以及大约600名工人。因为出口增长很快,工厂迅速扩招到2 000名工人,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创造了约4 000个新工作岗位。华坚还和中非发展基金(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拥有的私人股本基金)签署了协议,在十年期间为埃塞俄比亚制鞋产业群输送数千万美元的投资。

当地政府出面采取正确的方法,在博莱拉明分三期打造新工业园区,第一阶段是由政府资助建立22个工厂单元,吸引更多的FDI。2013年,8个工厂单元建成,其余14个也相继完成,在三个月内,所有的22个单元出租给了来自土耳其、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和孟加拉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就这样,当初一个成功的故事被放大了22倍。

即使是最持怀疑态度的投资者,也被华坚的故事所折服,认为在埃塞俄比亚有可能建立充满活力的制造业。2012年以前,没有几个国际买家有信心把订单交给设在埃塞俄比亚和非洲的厂商,因为他们不仅需要有竞争力的价格,还要求完美的质量水准和准时可靠的交货。但是时代已经改变了:时尚界的一些主要零售商(H&M、TESCO等)为了方便下订单和采购产品,现在已经在埃塞俄比亚设立了代表处。

尽管华坚项目还只是一个正在进行的实践,但从它通过积极的政府战略吸引FDI、孵化新企业、创造就业的经验来看,它已经点燃了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最终,对于国家未来的成功,它最重要的贡献可能不仅仅是成千上万的新的就业机会,更在于它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让人们相信贫穷的非洲经济也有可能转变为全球制造基地,这是更具有标志性的和更强有力的影响结果。

华坚的故事使埃塞俄比亚成为FDI的可靠目的地。受埃塞俄比亚成功的启发,保罗·卡加梅总统积极推动卢旺达成为轻工制造业出口导向FDI的一个目的地。为响应总统的邀请,由华坚在埃塞俄比亚的前经理海宇创办的C&H服装公司在2015年2月来到位于基加利的经济特区开展业务,并由最初雇用的200名工人在同年7月扩招到了500名工人。

由于卢旺达的物流和距离上的困难条件,公司选择专门生产T恤和防护服,这种产品便于运输,有标准的设计,并有较长的交货时间。在成立半年后的8月份,公司开始出口,并且有望在2016年3月扩大到 1 000 人的规模。

埃塞俄比亚和卢旺达是两个基础设施落后的内陆国家,如果它们能够利用自己劳动力丰富这一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制造业,并将产品行销全球市场,那么其他非洲和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发展并获得同样的成功。因此,这是智慧甚至精神上的胜利,它不只是战胜了贫穷,也打破了曾经不可动摇的一个神话,即对于任何发展中经济体,基础设施落后和商业环境恶劣就意味着被判了“死刑”这一悲观的观点。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