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入围柏林电影节 导演胡波之死引关注“青年导演生存现状”

这几天,2018年的柏林电影节公布论坛单元展映片单。一共44部影片,其中35部是世界首映。

前阵子自杀的中国导演胡波(胡迁)执导的《大象席地而坐》(An Elephant Sitting Still,又名《金羊毛》《爱在樱花盛开时》)入围。

500

电影节官方对年仅29岁的胡波离世表示惋惜,称赞该片“这部视觉效果震撼的作品用大师级的方式,将一系列不同的主人公的传记联系在一起,讲述从黎明到黄昏的单一、张力十足的一天里发生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以自私为标志的社会”。

500

胡迁(本名胡波),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大裂》以及长篇小说《牛蛙》。《牛蛙》曾获台湾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

2016年,胡迁自编自导的长篇电影《爱在樱花盛开时》开拍。该片由冬春(上海)影业出品,王小帅监制,涂们、王玉雯、彭昱畅等参演。

17年10月13日,作家河小西在微博上称他已经自缢身亡。

500

真的挺可惜的。很有才华的一个人。

500

其实从他的微博可以看出,他的情绪一直都很低落。

500

500

感觉现实原因也占很大比重。

生活困境,情感失意,创作艰难。

500

500

500

太丧了,绝望的丧。

拍文艺片的青年导演运气都不算太好。

在金马奖上获得最佳原著剧本、最佳男主角奖和影评人费比西奖的《老兽》,上映9天,票房尚未达到200万元。作为80后导演周子阳的首部电影,一上来便体味到叫好不叫座的市场残酷。

画外hoWide、哪吒兄弟影业、凡影数据联合发起过一份《中国青年电影导演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尽管影视圈的主创在中国属于高收入人群,但对于还没有爬到金字塔顶层的年轻人们来说,日子并不是多好过。只有2名受访者认为自己是高收入人士,接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养得起家“,同样数目的受访者“只养得起自己”,剩下40%的受访者收入水平都在温饱线以下,需要靠家人朋友或者副业才能生存

500

资金的窘境不止在生活上,也体现在事业上:在受访者们执导自己处女作的时候,只有40%取得了来自专业电影机构的投资,另外有22%的导演资金来自于私人投资者,没有人从非电影行业的机构拿到投资,高达38%的导演用了自己的钱来投入作品。

500

即使作品找到投资成功立项了,仍然有可能失败:40%的受访者曾经历过项目终止,其中一半是由于投资方撤资,另一半的终止原因包括团队执行力、审查、创作分歧和自己主动放弃等。

500

在中青网针对青年导演现状的报道而写的文章中写道,“残酷”似乎是每一位拥有情怀与志向的青年人必须经历的一堂课。曾经像张军钊、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这些经历过文革时期的第五代导演,也依然像人们展示着学会面对“残酷”对于青年导演的成长的重要。

今天的青年导演所面对的“残酷”,已经不是上述影人所面对的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残酷”,他们所面对的是一种软“残酷”——要么就是曲高和寡的孤独偏执路线,要么就是过度追逐资本与金钱的庸俗迎合路线。

胡迁在写给《西湖》杂志的作品自述中曾表示,“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痛楚。”上一代人的痛楚是现代社会的分裂畸形所带来的,他这一代则是极度的肤浅和庸俗所带来的绝望,而且“没有人想承认这个。”

北京晚报称,他的离开,或者说所有那些才华异禀者的离开,都是世界一声沉重的叹息,每一次都在叩响我们的公共神经: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该如何自处,世界又该如何和他们相处?这或许是这位青年创作者的离去能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虽然有些迟了,但希望还不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