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18还能造多少?得看贸易战里美帝到底卖的什么药
自打台湾诈骗犯施老逃回观网享乐以来,如今果真与我们“反目成仇”了。最近更是自恃资料丰富,妄图对我们进行反攻倒算,然而还是露出了破绽!
在昨天施老的文章中,认为在直-20海军型服役前,得请直-18反潜型“搭把手”。我们先不说直-20海军型首飞节点还剩下几个月的问题,已经曝光多年的直-18反潜型的命运,其实也并不仅仅由成本所决定。
PT6系列发动机,中国陆航百余架直-8B/G运输直升机的“心脏”
正如直-10部分原型机使用的PT6C-67B那样,直-8系列直升机使用的PT6B-67A涡轴发动机(加拿大普惠公司生产)的命脉,其实也掌握在美国人手里。而且和直-10先用涡轴-9、后换PT6、再换回涡轴-9的情况不同,我军现役主力直-8F系列,从2002年立项时就是以PT6为研制基础的,一直到直-18/8G也是如此。
由于使用PT6B-67A的直-8B/K等型号均为运输/搜救直升机,具备人道主义救援属性,这使得PT6的正常供货十几年就是这样下来的,也没有什么问题。这种“异常”的顺利,一方面使得中国陆航和空中突击力量得到了大发展,然而这在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内放松了对直-8早期使用的发动机——涡轴-6的改进工作。
如何绕过制裁禁令搞到急需的硬通货,也是一门艺术
近年来,直-18F反潜直升机和直-18Y预警直升机相继曝光。作为特种改型机,这俩无法用于运输的型号很难与“人道主义任务”搭上边,难免有撞上“纯军事用途”的枪口之虞。尽管暂未影响直-18登上辽宁舰执行远海训练任务,但随着近来中美两国关系的微妙变化,特别是贸易战风波的影响,我们必须做好美方彻底断掉PT6系列发动机供应的准备。
即使选择不发展直-18F/Y,而使用引俄卡-28/31直升机临时替代,“人道主义”与否也全凭美国人一张嘴,并不能保证PT6就能这么稳定供应下去
一旦PT6彻底“断顿”,面临难以为继的不仅是海军的直-18系列,正在大量生产的陆军直-8G(高原型)和研制中的直-8宽体型,更将面对要么技术状态大改,要么停产的艰难选择。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我军新型作战力量——空中突击旅来说意味着什么,无需多言。
那么海军的直-8系列一直使用的涡轴-6系列发动机,这时候不能顶上来吗?本身就很有限的发展潜力,加上在引进PT6之后长期处于“备而不用”的地位,使得涡轴-6系列改进型的性能至今仍无法和PT6相比。
有得用比啥都强啊......
尽管最近装备海军试用的直-8C/CJ型仍然使用涡轴-6,能够独立解决量产的问题;然而这也使得其性能相比直-18下降明显,用于满足海军替代老机,以及陆战队扩编的需求尚可,但即使不考虑我军驱护舰甲板尺寸能否满足直-8C这款“虚胖”机型正常起降的要求,其载荷航程能力用于远海反潜和海上多任务行动,还是有些强人所难。
新贵亮相的背后,却是发动机随时可能断顿的隐忧(图片来源:军网英文)
而涡轴-6C的主要指标特别是高温高原性能,对于空突旅的新贵直-8G和直-8宽体型来说,更加难以去“屈尊”适应。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解决替代发动机问题(如直-20使用的涡轴-10、直-15使用的涡轴-16等,这些发动机尚未投入批量生产),又没有继续引进米-17系列做补充的消息,冲破黎明前黑暗、实现空中突击力量“大干快上”的唯一指望,可能有且只有直-20了。
继续使用直-9系列,对保持并稳步提升过渡时期海军的战斗力也有好处(图片来源:T汪汪T)
相对来说,直升机装备规模有限的海军,还可以靠进一步挖潜的直-9系列——直-9F型(排在上一个自用型D型之后,E是出口型代号)顶过直-20海军型服役前的“空虚寂寞冷”。毕竟航空反潜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靠一款性能赶上世界主流的直升机就能赶上来的,相关软硬件建设(大强度远海机舰潜对抗、多平台声呐定位技术等等)要走的路也是道阻且长。
虽然依靠前文提到的人道主义救援名义、以及通过特殊渠道获得零部件等方式,“黑鹰”在中国陆航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但也到了服役生涯末期......
其实这种外援突然断绝的事儿,陆航之前也不是没遇到过。早在直-10之前多少年,引进后得到我军交口称赞的S-70C“黑鹰”直升机,其后续引进计划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搁浅了。一口气憋了这么多年,而今大家都看到了,“河马鹰”已经在东部战区陆军某陆航旅等多个单位开始试用。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1949年8月18日)
欢迎扫码关注“扬基帧察站”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