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剧就这样被糟蹋?

12日,博主@洛州浪客发了一条微博分享了在武汉汉剧院演出的新编汉剧《霓裳长歌》。

500

点开大图,看一下。

500

500

500

500

如果你觉得这些没大问题,可以继续品品这些。

500

500

500

500

如果觉得这些都能忍,好的,你可以看最后这个了。

500

本吃瓜少女对于中国传统戏曲并没有太多了解,但看到最后一张也忍不下去了,何况传统戏曲的爱好者。

所以微博网友@的灰就特地发了长文开怼。

上一条微博,有朋友不明白“糟蹋”的点在哪里。

那几套服装,若是用在歌舞剧、影视剧、电子游戏里,可能都没问题,但那是汉剧,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大剧种,溯本追源比京剧还要早,而传统戏曲的服装是有严格体系的,所谓“宁穿破,不穿错”,就是说唱戏必须严格按照这个体系来装扮。

这个体系大致来说,就是根据人物的身份、个性和场合等特征,规定了相应的扮相,比如贵妃要戴凤冠、穿女蟒,皇帝戴王帽、穿黄帔,出门穿马褂,打仗扎靠甲,戴纱帽的是官员,纱帽上加戴驸马翅的是驸马,再插两根翎子就是外国驸马……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都可以归纳进这个体系里,早年间一个戏班子只要置备一份衣箱,做全“十蟒十靠”,就足以应付所有的演出。

所以在传统戏曲中,一个人物出场亮相,观众立刻能判断出他的身份、行当、性格、地位、场合……甚至一辈子的命运都在扮相上表露出来。这也是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高度的程式化、写意化,每个画面都是万语千言。这个体系早已在戏曲舞台上下形成天然默契,可以说是改动它就动摇了戏曲的根本,而且很多行头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功法,比如髯口功、水袖功、厚底功、翎子功……这些行头一旦改掉,相应的功法都没了。

总有人说:时代要进步啊,戏曲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啊?老是抱着老古董不动地方那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吗?我个人觉得吧,戏曲真的好比老古董,你能忠实传承、完美复制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了,好比博物馆里的汝窑瓷,用得着与时俱进吗?你能复制得乱真已经不得了了。现今大部分所谓创新者的水平不过是在汝窑瓷上涂点红绿颜色,插几朵塑胶花,或者干脆把瓷器砸碎了重新拼一个,你敢说那是创新发展了汝窑瓷?


那么问题来了:传统扮相真的完全不能改吗?也不是,挑战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真的需要功力。戏曲历史上勇于创新改行头改扮相的例子也不少,可是真正成功的就那么寥寥几位。

举个栗子:马连良先生就是改行头的小能手。他戏里的行头几乎都是他自己设计的,跟别的流派不一样,但他不会真正脱离规范,比如说图二,左边是《红鬃烈马》的传统扮相,右边是马派独家扮相,可以看出他改了颜色、改了纹样、改了绒球、大带之类的细节,明显改得更时尚更美观了,但是头戴鞑帽身穿箭衣马褂的基本规范没有动,这就是戏曲中一个外国皇帝出行的标准扮相。

500

再比如图三,左边是《赵氏孤儿》早期扮相,右边是马连良后来设计的新扮相,根据古画设计出了半透明的薄纱巾帽,服装颜色和纹样也变得更古朴了,但仍然遵循着传统戏曲的着装规范:戴员外巾、穿深色帔,富贵老爷子的标准扮相。

500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有没有完全突破规范的改法哪?也有,梅兰芳的私房戏就是完全颠覆了传统戏曲的衣箱规范,从头到脚重新设计了服装。图四左边是旦角传统扮相,梳大头、穿帔或褶子;右边是梅派《霸王别姬》扮相,盔帽、头面、发型、衣着……完全不一样了。

500

图五是梅先生本人《霸王别姬》戏照,

500

图六是梅先生《天女散花》戏照,这在当时都是标新立异的全新行头,传统戏里绝对没有。

500

但是梅先生的新扮相为什么被人接受了,甚至形成了传统戏的新体系“古装头古装衣”?那是因为梅先生的新扮相有根有据,有历史和文化的渊源,符合古典审美。图七是梅兰芳最早的一套创新扮相《嫦娥奔月》,右边是唐伯虎画的《嫦娥奔月》,可以看出梅兰芳深入研究和参考了古画中的仕女形象,传神演绎出了东方古典美甚至比传统戏的扮相更美。

500

图八是梅兰芳演出的两款杨贵妃,左边是传统戏《贵妃醉酒》,右边是他的私房戏《太真外传》,扮相完全不同,可是各有各的美。

500

于是我们回到上一条微博,您翻翻那出《霓裳长歌》的扮相,谁能告诉我杨贵妃那几套服饰是根据什么来的,饱和度如此之高的大红大绿搭配是符合哪门子审美的,尤其那套化纤质感明显的艳粉艳绿的缀满蕾丝花边的连腰身都看不见了的霓裳羽衣简直无力吐嘈……戏曲看的是什么?不是剧情,不是舞美,就是演员的四功五法,演员水平再高,身上功夫再好,穿这样一身行头能体现出来吗?能看出来是花了大成本制作,但是观众不知所云,演员难以表演,从单纯审美角度来说也是又丑又俗。

500

这种毫无专业精神也毫无敬畏之心的糟改,早已在娱乐圈里全面泛滥,君不见徐老爷新拍的《狄仁杰》里唐朝皇帝都穿上日本天皇服饰了,那么多唐代壁画中的形象可以参照,甚至《步辇图》里清清楚楚画出了唐朝皇帝服饰的细节,人家就是不采用啊,好像只有设计出突破历史的全新装扮才能体现自己水平。至于那些脑洞大开的影楼装、游戏装、古今中外杂拌装,例子都不胜枚举了。

新编戏的糟改行头问题,同样严重,因为新编戏要申请资金,严格按照传统戏曲衣箱来设计行头的话,就不需要做新行头了,那么申请来的钱就花不出去,就没法做账,所以每一出新编戏都在创制花样百出的新行头,多丑都敢用。至于糟蹋掉的钱,反正不是剧团自己出。这就是早年戏班子轻易不创制新行头、而如今剧团拼命创制新行头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我说:糟蹋钱,糟蹋戏,糟蹋演员。

500

传统戏曲到了今天的确需要创新来注入新的活力,但是“百花齐放”并不意味着你真的把它做成一朵花。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