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么做既不为黑人也不为白人,而是……

又一项奥巴马的政治遗产要被特朗普推翻了。

近日,特朗普政府撤销奥巴马执政时为促进校园种族多元化而颁布的入学“平权行动”指导性政策。而这个政策的核心,简单来说,就是非裔和拉美裔等弱势少数族裔的学生在申请入学时,比白人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华裔享受更多的政策优先。

打比方,一个美国白人学生或华裔学生哪怕分数比一名黑人学生要高许多,但由于“社会平权”和“生源多元化”的考虑,高校会优先录取这名黑人学生,而那个白人学生或者华裔学生哪怕去法院告学校不公平或者逆向歧视,基本也都会败诉或不了了之,这样的案例在过去屡见不鲜。

特朗普任命的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称这类政策存在诸多“过时”和“不正当”之处。这一波回归小布什时代“种族中立”(录取新生时不考虑种族因素,但可采取其他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如按一定比例吸收低收入阶层学生)的操作迎来了特朗普支持者的叫好声,但也遇到了抵抗。其中高校方面就誓言捍卫过去的老办法,公立及政府赠地大学协会主席和哈佛大学都表示,将继续积极捍卫多元化。

500

“平权行动”的由来

“平权行动”又叫”“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直译应为“肯定性行动”),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的黑人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洪流之中。最早始于1961年肯尼迪总统的一个反对歧视的行政命令,后来几经修改,成为今天一个影响无数美国人的重要法案。集中在教育与就业问题,对少数种族、土著美国人、妇女等历史上被排斥的群体给予关照。

不能否认“平权运动”是西方主流社会在道德上的觉醒和伟大进步,但是如果看它在经济上的作用会不难发现,这运动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因为利益的支撑。真正主导美国社会秩序的资本力量其实是乐见原有的白人至上和种族隔离被打破的,因为“平权”可以把很多少数族裔的购买力和参与社会生产的能力提升,所以对于资本来说,这可是一波把整个国家劳动成本压低,并同时把市场做大和拉动消费的运动。因此极端的白人至上者成了全社会批判的异端,运动波澜壮阔声势浩大,虽然一路上不少像马丁路德金这样的人也付出了牺牲,但没有影响运动的成功,美国主流社会也因为运动的成功享受到了蓬勃的经济发展。

奥巴马任职期间,司法部和教育部2011年联合颁布指导性政策文件,依据法院判例,认定大学招生时为促进校园“多元化”目的、把学生种族身份列入考虑因素,应视为合法,只是种族不应成为“首要”考虑因素。这些文件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代表美国政府立场。

“逆向歧视”

这么政治正确且意义积极的运动,现在为什么又会出现反弹并引起社会撕裂呢?这很有可能是因为美国的政党政治体制对国家改革能力的缺失,无法与时俱进地有效回应社会对教育资源分配问题的改革需求。

先从表面看,“平权运动”在教育领域的的确确产生了对白人和华裔“逆向歧视”的客观后果。首先来讲讲最拥护特朗普这一新举措的华人群体。如果放开来考,不加入种族因素,华人学生成绩分分钟吊打其他少数族裔考生,但是没办法,在奥巴马时代,由于你太能考,而且在少数族裔中平均生活水平比较高,对不起,你的份额不多,你分数虽然比黑人和拉丁学生高,甚至高很多,也有可能被常青藤盟校拒之门外。

笔者的一名美籍华裔朋友吐槽:在美国很多家庭都会有打孩子的情况,但别人家大多是因为孩子打架或者闯祸;华人打孩子很多是因为小孩成绩不好。看来中国人“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念从孟母三迁开始就成为了我们基因的一部分。很多情况下,哪怕一个华人家庭生活水平和别的美国家庭一样,他们家的孩子也很有可能考得比其他美国小孩要好。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讲不能说华人先天占有的社会资源比其他少数族裔多,而是在同等社会资源占有的情况下,华人更愿意为下一代投资教育。所以,他们在“平权运动”指导性原则的影响下的的确确被逆向歧视了。

再说说白人,他们其实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低收入或者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按理来说,这些白人也属于弱势群体,但就因为是白人,导致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落了下风,他们也抱怨“逆向歧视”,过去很多状告美国高校“逆向歧视”的都是这种白人学生;另一种就不太在意,他们升学压力不大,要么本身学习就很好,要么就玩玩体育艺术等特长、在高中时期搞搞社团活动,当个学生干部、再认识几个教授来封推荐信,哪怕考试成绩一般,甚至不考试,照样常青藤盟校走起,这些一般都是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

笔者的一名美国白人朋友说:在过去,少数族裔成绩或者能力跟我们白人一样的情况下,因为肤色而拒绝少数族裔当然是种族歧视,必须纠正,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少数族裔的分数不如我们的情况下,他们却因为肤色获得了更多的优待,这实际上有违平权的初衷,是在塑造新的不平等。

这些“被平权”的人们肯定呼吁改变,这也就是特朗普政府对前任奥巴马的政策进行推翻的民意基础和动力,而背后的原因是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特朗普的决定也是对他的支持者进行回应,毕竟得罪自由派、少数族裔和高校不会动到他的基本盘。

500

为了选票的政策调整治标不治本

自由派有一个担忧是美国政府必须要回应的:如果完全种族中立,非裔拉美裔等少数族裔压根就没法和白人,犹太人以及华人竞争,那会导致种群间的阶级固化,常青藤盟校里全都是后面几类学生,如果就让少数族裔输在“起跑线”上,这无疑会导致社会的倒退,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导致内乱。

要回应这个担忧要说清楚两个问题:1.“起跑线”到底是大学入学阶段还是更早的基础教育?2.高校生源的多元化能不能有效的打破社会上面对少数族裔的“天花板”?

大学是集中优质资源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纯粹的义务教育基地。大学需要用考试选拔出符合要求的培养对象,肯定是要以择优录取为首要原则的,否则大学文凭的含金量就会下降,无法担负起给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责任。所以大学的入学门槛并不应该是真正的“起跑线”。

让一个成绩并不优秀的学生,不管他是什么肤色什么民族,在上大学时突然给予政策优惠,让他进入到一所高等院校,会导致什么结果?说极端一些,一个跑步成绩在学校都排不进前三的学生,国家队选他去参加奥运会会怎么样?这肯定是一个双输的结果。

所以美国为什么不能在基础教育阶段下功夫,让非裔和拉美裔的学生们的分数考得更高一点呢?这可以让白人和华人觉得他们是在公平的与其他人竞争,生源的整体质量也会提高。因为这涉及到若干复杂问题:优质的师资如何向不同社区的学校分配?谁愿意去扶这个贫,支这个教?在教育私有化的情况下让谁掏这个钱?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读书怎么办?能不能强制?熊孩子不学能不能硬管?还是“放任天性”任其快乐成长?

要解决这些问题吃力不讨好,而且做不到立竿见影,两年一中选,四年一大选,政客们哪有那个耐心啊。现在投票率这么低,选前改一改政策带一波节奏,有可能一点波动就会定胜负,选上了就美滋滋,选不上全都白搭,所以谁还跟你想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呢?

再说难听一点,美国人不去努力让少数族裔考高分,而是直接以肤色论英雄录取入学,本身就是种族歧视。因为这些自由派和白左从大脑深处就认定黑人和拉美人太懒或者太笨,与其费劲逼他们学不如直接开绿灯让他进去一部分,既能起到安抚效果又省事,反正放他们进去也没几个读得出来。照毕业照时还能秀一秀:你看这肤色深深浅浅啥都有,我多么多元,多么平权。而实际结果将不会对族群之间在社会上的不平等产生实际影响。

其实回答好这两个问题才是改革的关键,不触碰这两点,光是在高校入学问题上改过来改回去,那不过是短期内争取选票的政治游戏。奥巴马时代可以为了赢得少数族裔和自由派的支持,把小布什时代的“种族中立”给改掉,特朗普也能为了白人和华人的选票再把你改回去,未来要是民主党再上来还可以再改过来,不变的是,白人升学压力照样不大,华人考试成绩依旧很好,拉美和非裔分数照样不高,就看到时候的执政者想得罪谁罢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