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台海布局,贵在谋势(五)

【本文节录自张文木教授新著《战略学札记》心得之三,部分精彩内容将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定期更新,敬请关注。】

500

41. 日本的麻烦是不能按体裁衣,本来是小脑袋,可明治天皇却给日本定做了根本顶不起的大帽子,硬要做世界大国。从此日本就没好日子过。所谓“明治大帝之遗策”成了大和民族的精神负担,而日本也由此成了亚洲人民的精神负担。

42. 仅凭金钱是解决不了国家安全问题的。犹太人当时有钱,就是因为没有国家,叫希特勒整个地送到奥斯威辛去了。从那出来的人组建了国家,这就是以色列。恐怖主义把美国打得鸡飞狗跳,为什么打不倒以色列?以色列国家小,但爱国心强。

    43.有人说,中国出兵朝鲜却丢了台湾,事实并不是这样。

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才入朝作战,而在6月份美国舰队就将台湾海峡封锁了。当时斯大林告诉中国,朝鲜战场上打不败美国,中国就再也别想拿回台湾。事实也是这样,中国当时如果示弱,那今天的台海形势就会更糟。

也有人说,中国参战是被斯大林“利用”了,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们知道,1945年雅尔塔秘密协定中,苏联拥有在大连、旅顺驻军权和中东铁路的使用权。这些都是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这些利益又为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所承认。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苏联极不情愿地表示应当废止这项秘密条约,但主张保留形式。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远东的格局,也迫使苏联重新调整对华政策。随之而来的朝鲜战争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美国人的结果,让最具现实主义政治眼光的斯大林也看明白了中国人在朝鲜战场上驱逐的不仅是美国人,还有苏联人。结果1953年年初,苏联将大连、旅顺及中东铁路不折不扣地无偿归还中国,1955年,中国将旅顺正式收回。至此,苏联在雅尔塔条约中已吞到嘴里的战略利益又悉数吐出,这对在“二战”中大获红利的斯大林来说,是一种说不出的痛楚:一场战争下来,在苏联的支援下中国军队由弱变强,不仅组建了强大的空军,还将美国赶到三八线以南。而苏联却告别了自彼得大帝起就追求而斯大林刚获得的大连和旅顺这两个进入太平洋最便捷的不冻港。

500

中国及时在三八线停火。中国军队因此没有透支。现在回头看,如果中国拒绝停战打过三八线,那必然要透支国力,结果反会对苏联形成严重依赖,并易受制于苏联。果真如此,后来的大连和旅顺的移交可能就不会那样不折不扣;果真如此,那才叫“为斯大林所利用”。1952年9月15日,中苏两国发布公告,中长铁路正式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1953年1月苏联移交中东铁路,3月15日,斯大林病逝。斯人已逝,而在中国——如果再联想起1945年斯大林曾将东北留给中共却没有由此换到毛泽东不过长江的“回报”的难堪经验——问题上,却是甘苦自知。

事隔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还有人撰文说“毛泽东也认为发动朝鲜战争是错误的”【1】。事实并不是这样。

第一,毛泽东并没有“发动朝鲜战争”,发动朝鲜战争的是决意要越过“三八线”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联军;面对美国的骄横,毛泽东只是在朝鲜同志的请求下毅然启动了中国抗美援朝的决定。与美国在韩国不同,停战后中国没有在朝鲜留下一兵一卒。

第二,说毛泽东认为“帮助朝鲜打这场仗是错误的”,这当然更不符合事实。1975年10月21日,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基辛格,据基辛格回忆,在谈话中,毛泽东提起朝鲜战争,据基辛格记录:

毛泽东:联合国通过了一个美国提出的决议,说是中国侵略了朝鲜。

基辛格:那是25年前的事了。

毛泽东:对,所以跟你没有直接关系。那是杜鲁门时代的事。

基辛格:对,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们的看法已经改变了。

毛泽东:可是决议并没有取消,我现在还戴着这顶“侵略者”的帽子。我同样认为这是一种无上荣耀。好,好得很。

基辛格:这么说我们就不应该修改这项联合国决议了?

毛泽东:不,不用改。我们从来没有提出这个要求 ……不过,你可不可以帮我把这个声明公之于众,或者是在你的通报里公开地说一下?

基辛格:我想还是你公开为好。我不一定能做到历史上正确无误。【2】

这段在毛泽东同志临逝世前一年发表、直到2011年才由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披露的珍贵文献,可视作毛泽东本人对这场战争必要性的最终态度,毛泽东说:“我同样认为这是一种无上荣耀。好,好得很。”

500

44. 1962年的中国形势真是“高天滚滚寒流急”:中国国内正面临严重自然灾害,蒋介石在东南准备反攻大陆,苏联在北方制造居民“外逃”事件,印度借机在中印边境燃起战火。但毛泽东总体上还是认为印度是朋友,不能真打,一仗下来,只是将印度的屁股打响了些,并没有让它伤筋动骨。同时在战争规模上,毛泽东也控制在有限范围内,不让第三国卷入。在时间上毛泽东巧妙利用了古巴导弹危机,10月20日,美国封锁古巴海域,苏美剑拔弩张。当天中国全线反击。11月20日,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妥协,同意拆除导弹基地。第二天中国也对印全面停火。一个月后,中国又将印度俘虏养得黑胖黑胖,把印军的枪擦得干干净净交还给他们。战争结果与朝鲜战争不同,朝鲜战争要将美国逼到三八线,而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则意在打出持久和平。研究一下毛泽东1962年西南一役,它与诸葛亮七擒孟获,曲异而工同。其目的不仅仅是打赢,更是长期稳定大西南。今天看来,毛泽东的军事艺术大张大合,但张合有度,毕诸葛亮“七擒”之功于一役,令后人扼腕赞叹。反观毛泽东出手过的东北和西南,至今无战事。

    45. 1962年,毛泽东“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3】,他亮剑西南,震慑周边。此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计划基本偃旗息鼓。1964年5月27日,尼赫鲁去世;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此前两天(14日)赫鲁晓夫被赶下台。

500


46. 有位美国人说过,他们不怕中国军事现代化,就怕中国军人毛泽东化【4】。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真正灵魂和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47. 美国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保护的是伊斯兰人,可仅仅两年后,就在反恐战争中打伊斯兰人。为了牵制中国在东部海区的力量,将来它必然要在中国西陲边境再次“保护”伊斯兰人,这与19世纪末英国扶持日本以牵制俄国南进印度洋的道理一样。

48. 2007年6月26日美国众院外委会通过了要求日本就“慰安妇”问题进行正式道歉的决议案。6月30日,日本防长久间章生似在提醒美外委会说:长崎也曾遭到美国原子弹袭击的灾难。7月3日,久间章生受到责难而辞职。7月10日,日本表示不会就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问题向美国提出抗议。7月3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一致通过了谴责“慰安妇”的决议案。7月3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此“感到遗憾”。

500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贝尔加米尼在《日本天皇的阴谋》中披露:1945年8月23日,即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8天,日本便组织一个“招待同盟国士兵‘游兴会’”。在几周之内,该会便在东京开设了33处服务性企业。位于东京商业区的一家大军需工厂被改造成一座被称为“柳溪”的饭店。“在禁止美国大兵入内之前,它已经有了一条由250名姑娘组成的‘生产线’,平均每天接客限额为3750名美国大兵”。当时日本的“一群群豪门才女邀请了艳名远噪的艺妓并向她们传授取悦男人的诀窍”【5】。

读史至此,深觉安倍的“遗憾”中包含了太多的酸苦。

49. 国际关系犹如张开的橡皮圈:在国力相等的“等边”国家中,拉得过长(扩张)或伸展不足(受到入侵)的一边,均是较脆弱的一边。

50. 与橡皮圈某边过于伸展就会被扯断,而过于收缩也会改变其周长的道理一样,在多边的国际关系中,国家不管大小,其国力伸缩的时间和空间均有其不能越过的极限和底线:越过极限的扩张和没有底线的收缩都会导致国家的崩溃,并由此产生国际体系——比如拿破仑体系、维也纳体系、“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及“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等——的瓦解和重组。因此,对国家力量,尤其是对大国国力伸缩极限和底线的研究,是国际关系及建立其上的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的关键环节,也是国家崛起时空研究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也认为发动朝鲜战争是错误的。朝鲜战争结束三年之后,毛泽东就已一再表示,帮助朝鲜打这场仗是错误的。只是他把这笔账完全算到了金日成和斯大林的头上。1956年9月18日他同前来参加中共八大的朝鲜代表团谈话时就说:‘对朝鲜劳动党的做法,过去就有意见,例如朝鲜战争,开始就提醒金日成不该打,后又警告他敌人可能从后方登陆。’9月23日,他对也是来参加中共八大的米高扬说:‘朝鲜战争根本错误,斯大林应该负责。’1957年7月5日米高扬到杭州通报苏共打掉以马林科夫为首的‘反党集团’问题时,毛泽东又和他谈到朝鲜战争问题,还抱怨说:‘斯大林、金日成对中国刻意隐瞒发动战争的时机及作战计划,最后,中国却被牵连进战争,这是错了,绝对错了。’这说明,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承认抗美援朝不对。”何方:《抗美援朝的得与失》,《炎黄春秋》,2013年第12期,第12页。注:原文中的这些引语均无出处。

【2】[美]基辛格著,胡利平等译:《论中国》,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306~307页。

【3】周彦瑜、吴美潮编著:《毛泽东与周世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4】“近几年,中国军队去美军西点军校参观,该校学者在介绍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时,总要反复说一句话: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化。美军为什么这样讲?对这句话,人们可以有许多理解,但有一点,也是它的真正关键点,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与优良传统。可以说,这就是美军害怕的中国军队毛泽东化的‘秘诀’,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宝库和战斗力的源泉。”

【5】[美]戴维•贝尔加米尼:《日本天皇的阴谋》,商务印书馆1986版,第194、195页。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