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偷钱买三千块一件的衣服?我看就是微信公众号教的

500

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大家可以看看简介,一个月一千五还可以了,不算少。

然后娃为了买潮牌衣服,开始偷姥姥家的钱,屡教不改。

重点是,儿子说了一句话:

潮牌就是年轻人穿的,现在不穿以后就算有条件穿了也不是那回事了,相当于小时候的玩具长大以后才得到。

这一看就是微信公众号读多了给洗脑了啊。

我想起之前一句很响亮的口号: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然后知乎上掀起一波装修出租房的风潮,贴地板砖买瓶花贴墙纸,买灯串巴拉巴拉。

其实这个口号是没错的,但是问题是,为什么“精致生活”=花钱啊?

好好下厨给自己做一顿饭,被子洗干净晒蓬松了,头发梳整齐指甲剪干净,字写得好看一点。


这些都算精致生活,可是哪个需要钱?

同样的道理,年轻能做的事情也多去了。趁年轻不打球,老了就打不动了。年轻不读书,老了会发现记忆力飞快地下降。年轻不去多尝试,等有家有娃了转型起来明显更费劲吧。

为啥年轻披个麻袋都好看的年纪非要穿潮牌呢?想穿就穿其实也是个人自由,但是用“年轻”这个事情来绑定是不是不太合适啊,六七十岁的人穿潮牌一样可以很好看,时尚界老头老太太多去了。

所以我老觉得有一批人把事情往沟里带,精致生活你就得多花钱,趁着年轻你得多花钱,过不一样的人生就要多花钱,男朋友逢年过节不给你花钱就分手,女孩子就是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钓个给你花钱的男人,男人不给女人花钱那还像什么样子。

这种人工制造出来的焦虑,最终让每个人丧失幸福感,这是必须的,因为在他们的规则里,唯有掏出钱包,才能赎掉你贫穷的原罪,获得灵魂的终极解脱,取得生命的大和谐。

我可去您……的吧。

年轻人一般都没经济独立或刚出来工作,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感到焦虑很正常。这种焦虑包括对事业的焦虑、贫穷的焦虑,以及未来的焦虑。

三千块钱一件的衣服,原本也超出了正常的价格很多。所以这是一个“异常的消费”。

但很多人偷换概念,把这种超出正常范围内的消费,等价于“特立独行的人生”,然后包装成“成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年轻人好忽悠,就会有一种幻觉:买了这件衣服,我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了,我就跟别人不一样了。

实际上,穿一件三千块的衣服,又不一定能挣到三千块,大多数情况下,就只能获得一点心理上的满足。然后等时尚一轮回,潮牌跌价了,这波韭菜就结束了。

想要取得人生的成功,最后还是要有跟别人不一样的能力,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事业。

买一两件潮牌,只能证明你跟别人有不一样的价值观嘛。

如果谁花钱多谁是好汉,那么银行信用卡爆掉几十张的黑名单客户才是人类之光。

人还是要活在现实里,不能整天听微信上那波自媒体瞎胡扯,咪蒙之流。

话说回来,这部分舆论才是最该管的吧,如果没有这些人天天教年轻人虚荣、物质、拜金、买包包,哪来的“糖爹糖宝”这种“大叔配萝莉”模式落地上海?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