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逼的九十年代:中国军人的信念和执着

作者|  科罗廖夫

来源|  科罗廖夫的微博

这是央视新闻军事报道,揭开了火箭军某旅的一段辛酸老底。上世纪90年代初该旅组建初期,装备的东风11导弹还没有配备好,极其简陋条件下,用纸箱子模拟发射装置,完成了导弹操作训练科目。该旅改装东风15B导弹,完全实现数字化模拟训练,但早期的教学工具仍然保留,并被摆在了展览馆里,以便让官兵们牢记创业艰辛。

500

1986年到1998年的14年间,是中国军队的忍耐期,中国军队被迫做出了巨大牺牲,那时候中国的年度军费仅够勉强维持。装备常年得不到更新,不少部队开始养猪种菜,搞自给自足,甚至下海做生意。军工企业纷纷改制做民品。

500

此时解放军官兵未能同步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部队工资待遇常年保持在低水平,很多官兵家庭生活困难。特别戍守在边海防、雪域高原的解放军官兵,不仅要忍受贫困还要忍受大好青春的流逝。甚至出现了“官兵找对象难、安家落户难、转业安置难”的所谓部队三大难题,很多官兵觉得献身国防事业导致社会地位低下。

500

500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但长久的忍耐,忽视军费投入也迟滞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十四年间国防费绝对值年平均增长6.22%,但实际负增长1.08%。这一时期军费占GDP比例大幅下降,1996年甚至降到1.01%的极低水平,同一年日本军费突破了500亿美元大关,位列世界第二,是同期中国军费的5.8倍。国防经费萎缩导致中国国防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军费供求缺口不断扩大,军费规模不仅大大低于美、日等国,甚至比韩国、印度、台湾地区还少,这是很不正常的。

500

一个国家的建设发展必须经济军事两手都要过硬。整个90年代,台独分裂愈演愈烈、军队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要求,1999年科索沃战争里中国驻南使馆遭受北约野蛮轰炸,让所有中国人体会到了国富军不强的切肤之痛。从1999年开始,中国军队建设开始了历史性的大发展。再后来,你们都看到了。

500

500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