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牛马,为什么痛恨飞机Wifi?

500

云端最后一片净土,也要没了。

500

栏目 | 文旅商业评论

领域 | 民航业

01

前段时间,我刷到知乎上一条高赞帖子,标题是《为什么中国人在每个阶段都活得很累?》

全文不长,结尾总结却格外扎心:

人,其实就活在这24小时里,只要你不那么上进,就能活得很开心。

但问题是,为什么总有一双无形的手逼着你上进?答案很简单:

你安逸了,房子谁来接盘?

你安逸了,老板的奔驰谁来加油?

你安逸了,这996的福报谁来享受?

这灵魂三问背后,让我忽然联想起东航最近推出的免费飞机WiFi服务。

今年8月20日起,东航在“空中快线”航线上做了一次服务升级——

凡是搭乘上海虹桥—北京首都、广州、深圳等37条快线航班(又称:牛马航班)的乘客,只要坐在宽体机的超级经济舱或经济舱(N舱及以上),就能全程享用免费基础版WiFi。

500

东航官网免费Wifi申请须知

从起飞到落地,WiFi不断,信号在线,邮件随时可回,文档随时能发。

对东航来说,这的确是一次不小的技术突破,但这件“好事”,却没能赢得所有人的欢呼。

比如,牛马们,瞬间不开心了。

我在小红书看到一位博主发帖说:“这到底是牛马的天堂,还是地狱?可怜打工人以后连飞机上没网这个借口都不能用了。”

500

还有网友吐槽:“飞机上最享受的,就是那几个小时的失联,但东航偏要推WiFi,结果刚巧被leader看见了……”

500

评论区更是大型吐槽现场:

“千万别开WiFi,我就想不听微信提示音。”

“飞机是最后一个逃避工位的地方,别让我在天上也打卡。”

“WiFi是免费的,但打工人付出的,是精神月租。”

那些年,是老板在催你上进,现在,连航司都贴心到替你把失联理由也安排没了,技术向前一步,打工人的喘息权却退了三步。

所以,我看到这些评论第一反应是,东航可能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踩中了一代打工人最深的情绪逆鳞。

02

我注意到打工人其实并不欢迎“飞机上有WiFi”这件事,是在大概几个月前。

彼时,旅界主笔麦琪写了一篇《为什么国内航班上网特别难?》,原本以为评论区会是一片跪谢科技进步,没想到气氛却出奇一致——

一水的“千万别有网、真的别有网”。

有人直接留言:“飞机上那会恰恰是我最想的脱离手机、脱离网络的时间。”

还有人调侃,“喜欢登机前发一句‘要起飞了,断网x小时’,然后安安心心享受那段属于自己的纯粹时间。”

500

这种评论区画风,很快我们在东航最近上线“免费WiFi”的消息底下又见了一遍。

表面上看,这是航司服务升级的表现,可在不少人眼里,这反而像是打工人最后一块净土被扫荡的开始。

一个反差感极强的现象就此诞生,和欧美主流旅客普遍欢迎高空WiFi不同,国内很多高压工作环境下的牛马打工人,对飞机上有网这件事格外警惕。

一位旅界读者说得很实在:“但凡打工的都知道,飞机上能清净几小时有多不容易。”

对他们来说,“飞行模式”不只是手机状态,更是日常生活中唯一能理直气壮请假的瞬间。

当你说出刚才在飞机上,老板默认你合理离线,客户不会怪你没有回复,连甲方都暂时闭麦。

但一旦飞机连上了WiFi,原本属于自己的那几个小时,也被工作的信息洪流重新占领。你不能不回,必须被看到在线。

从物理断联到精神月租,只差一个WiFi的距离。

这种微妙的心理落差,或许才是航司技术进步和体验升级之间最不被察觉的张力。

而更扎心的,远不止这些。

还有很多人特别担心,是WiFi开了之后,机舱内秩序会不会跟着失控。

在旅界的评论区,曾有一位用户写道:

“国内航班上开了(免费)高速WiFi,左边是大哥一边外放抖音一边呵呵大笑,右边是商务小哥开Zoom会议以高亢的声调说‘我下飞机以后和你对齐一下’。画面简直太美。”

500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这些年,我们在地铁、火车上已经被外放、开会、刷剧公放反复毒打教育过乘车礼仪的重要性。

而当飞机这个曾经最安静的空间也连上网后,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能连网,反而是身边人更吵了。

正如另一位旅界读者冷静地说:“航行没网的这段时间,反而让我安心看看书、陪陪孩子下下象棋,回到没有微信世界的感觉。”

由此,飞机不只是交通工具,连网这件事确实很重要,但怎么连、为谁连、连了之后体验变成什么样,也许才是我们更该想清楚的部分。

03

说句打工人们不爱听的,飞机上能上网是迟早的事,谁也躲不过。

先看国外,过去三年,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正在悄悄改写全球航空业的机上网络格局。

美联航、法国航空、卡塔尔航空、维珍航空、阿拉斯加航空,一大批航司陆续签约或排队上车,开始在自家机队中部署星链网络。

500

同时,竞争也早已开始。老牌运营商Viasat、SES、EchoStar等传统卫星服务商快速调整策略,重新排兵布阵,空中Wifi这个百亿美元级别的增量市场迅速成形。

星链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靠近地球的低轨道卫星星座,部署数量庞大,信号延迟低,网速快,覆盖面广。

最重要的是,它已经实现了价格下探,据彭博披露,一架波音737安装星链硬件的成本约为30万美元,座位月费也有望压到每位旅客120美元以内。

换句话说,它不再是贵族专属,是即将成为经济舱也能用得起的新常态。

而反观中国,在空地互联上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仅以东航为例,早在2023年8月,就率先突破技术限制,成为国内首家允许在3000米以下高度开放使用“空中Wi-Fi”服务的航空公司。

500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中国版的“星链计划”已经悄然启动,名字叫千帆星座。

由上海牵头,2024年首批18颗卫星已经升空,目标是在2027年前完成1296颗组网,到2030年达到1.5万颗。这一数字已经和马斯克站在了同一数量级。

当然,从航司自身动力来看,也有进一步推动Wifi普及的意愿。

这一次,东航试点部分航线Wifi免费,其实是瞄准商务出行密集航线上的刚需客人。

对此,有朋友指出,她的公司要求必须搭乘东航航班出差,就是因为可以联网随时工作。

说白了,机上Wifi这事,有人反对就有人喜欢,有那么一部分年轻人、商务人、高净值旅客可以忍受飞机老旧,但不能忍受掉线也是事实。

而这群人,又恰恰是中国未来航空消费最有话语权的黄金客群。

当然,这背后则是我们生活的节奏、状态、期待,真的彻底变了,一只无形的手在推着我们前进、前进、再前进,没有任何倒退或暂停的选项。

而对抗拒飞机Wifi的打工人来说,或许最理想的状态是有权选择在线,也有权选择不在线。

因为对他们来说,真正好的技术是能时刻掌握连接Wifi与否的自由。

今日话题:你是否希望飞机上有免费Wifi?

————   END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