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中产,对健身房下手了
作者 | Zoey
来源 | 视觉志
“撸铁”的风,还是吹向了老年人。
气温渐暖,春意盎然,人们纷纷脱下厚重外套,换起轻便春装。
健身房里,心急想要露出马甲线的年轻人,疯狂举铁、爬坡,开启低卡饮食。而努力的身影里,还有一群头发花白的健身老炮。
他们是碾压“脆皮年轻人”的硬核老人,个个都是卧虎藏龙的民间高手——
73岁老大爷举60公斤哑铃推胸不在话下,80岁奶奶引体向上练得游刃有余,60多岁保洁大爷,动作标准地硬拉120斤杠铃。
大爷大妈纷纷从公园、小区、广场转战健身房,开启新一轮撸铁热潮,成为健身房里的最狠卷王。
越来越多老年人涌入健身房“撸铁”
增肌,老年人卷出新高度
今年春天,肌肉成了这届老年人的时尚单品。
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健身房里多了一些70多岁的老男孩,他们力量惊人,小伙见了都得喊声“哥”,这自律的劲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爷们手臂上清晰可见的肌肉纹路,无时无刻不在激起年轻人再加练30分钟的决心。
图源@Y . Z
大爷身穿“全国统一”款遛弯背心,大妈换上色彩斑斓的瑜伽服,在各种器械中间切换自如。
他们把健身房当自家客厅,毫不见外,上去就是一顿练,强度不比年轻人低。
52岁大爷能徒手硬拉250公斤(他的3.2倍体重)杠铃。
63岁大妈能一口气连做30个引体向上,下来加重量继续下一组。
图源@CH有皱纹的小姐姐
放眼于健身江湖,大爷大妈绝对称得上武林高手,他们身怀隐藏技能,又兼具难得一见的松弛感。
在健身房里,你总能碰到几个“落单”老人在溜达闲逛,他们很少驻扎在某个器械前,反而是悠哉悠哉——看哪个顺眼就练哪个,练乏了就看别人。
“开心最重要。”
当年轻人还在琢磨健身顺序、练几组停多久、训练后吃啥时,老人主打一个随心所欲。
图源@孙先生
老男孩也有自己的小天地——大爷用健身器械玩起了游乐场的“跳楼机”。
洋溢松弛感的还有70多岁保洁大爷,刚擦完器材,顺手拎起120斤杠铃,惊呆了旁边身材魁梧的大哥。
图源@春风十里游泳健身
关于健身房老人的年纪似乎一直是个谜。
因为单凭肉眼不可能区分他们的年龄。
当80岁大妈穿件清凉的碎花衫(此时应该配把乘凉的扇子),戴一副假牙,缓缓挪步,你以为她是来“参观”健身房的。
结果转眼,大妈吭哧吭哧地练起仰卧起坐,万万没想到是个狠角色……
图源@四川观天下
马甲线、肱二头肌,紧致的背部,流畅的肌肉线条……完全掩盖了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不愧是老当益壮。
图源@敏锐健身私教工作室
夜幕降临,健身房的节奏变快。
年轻人涌入团课教室,跑步机上人们塞着耳机,镜子前,年轻人低头猛练,默契地互不打扰,练完即走。
老人们的意外加入,让健身房多少沾了点人民公园的气息。
他们常去的“清晨场”和“午后场”里,社交互动氛围拉满,大爷大妈见谁都能唠几句,主打一个身体忙活,嘴也没闲着。
他们时而聚在一起切磋技术,时而竖起耳朵好奇,是谁创下健身房新纪录。
他们三三两两坐健身器材上,度过惬意的午后,这里成为中老年人的大型交友会。
图源@健身达爷
当然,你要问他们为什么爱上健身,老年人也很耿直——“我就喜欢大汗淋漓的感觉,解压极了!”
巧了,牛马打工人也是来发泄情绪。冒味一问:大爷退休生活的烦恼是?
图源@七十九岁老头的时尚生活
老人们将打麻将、刷视频的时间用来健身,既打发了时间,又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赚到一副好身材,简直是一笔精明买卖!
对于下雨天,没法在户外锻炼,又宅不住的老年人来说,健身房成为了他们的更优选。
图源@健身奶奶TAKIMIKA
年轻人拉爸妈“入坑”
“介绍一下,这是我的新健身搭子——67岁的老妈。”
实际上,最先勇闯健身房的这批老年人,背后离不开子女助攻。
60岁大妈在女儿的带动下开始健身,为了让他们能坚持下来,年轻人开始找各种窍门。
比如,要给到老年人很好的健身初体验。
“不能一上来就整太难,动作要简单易懂,营造好运动氛围,让老人感知到自己要怎么发力,更重要的是,情绪价值给到位,表扬可不能吝啬。”
尤其是锻炼经验不足的老人,他们面对陌生环境,需要时间熟悉。
“一开始最好是年轻人陪着去健身,等养成习惯后,你不叫她,她都会去。”
图源@Vv小虞
带动妈妈锻炼的路上,年轻人发现了他们竟然有隐藏的健身天赋。
“我妈50多岁竟然拉得重量比20多岁的我还重,我得卸片才能接着练。”
自从小静(化名)母亲去医院体检被红牌警告后,她决定带着母亲健身。
刚进健身房,母亲喊困又喊累,20分钟后,动作标准得教练都夸她有天赋。
图源@泥巴日记
年轻人爆改爸妈成自己的健身搭子,大多是想改善他们不良体态。
小余(化名)母亲在家老看手机,久坐,跷二郎腿,于是她让母亲去练引体向上、高位下拉、硬拉等动作。
没想到妈妈适应挺快,她意外地喜欢上健身,说下次还来。
图源@贾小一
当代年轻人的思路是:“反正我也要健身,那就干脆一起练好了。”
他们把宅在家里,不爱动的爸妈拽出门,一来能让他们看到自己锻炼,减少唠叨;二来还能互相监督运动,也算是培养和父母的共同爱好,两全其美。
甚至吵架吵凶了,还能接着去下一场——到跑步机上爆汗、举铁,发泄情绪,从此家里再无隔夜仇……
图源@陪60岁妈妈健身逆袭日记
健身的同时,年轻人将减脂餐搬上家庭餐桌。
从无辣不欢、重油重盐、餐后来个小甜点,到油量按“滴”计算,米饭按“拳”计算,水果按“块”计算,浅浅吃个七八分饱就暗示自己“不饿了”。
再到生菜拌牛肉,西兰花拌虾仁,鸡蛋拌土豆泥……这个万物皆可拌的世界里,老人终于体验了一把年轻人的加速生活。
图源@陪60岁妈妈健身逆袭日记
为了让老人不抗拒锻炼,年轻人纷纷支招——
“要选简单不复杂的动作;保持耐心,遇到问答题解决问题,及时安抚情绪;为了减少挫败感,可以树立一个新目标;多赞美,多带入她的视角想问题,同时多给予理解。”
“有氧运动上,要选择较为稳定、冲击因素相对较低的项目,比如步行快走,跑步机,运动后记得用泡沫轴或按摩球放松肌肉筋膜。”
“让他们感受到,健身和跳舞、种花种草、唱歌、学一门乐器,是一样的。这些都能提升生活幸福感,都是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
公园大神
回顾硬核老人的“发家史”,他们最初的主战场是人民公园,你或许能想起这番场景——
清晨,鸟儿鸣叫,天色微亮,公园的健身区域已经人满为患。
树荫下,大爷们光着膀子拉练热身,大妈们拖来音响箱,准备开跳。
不到7点,民间大神已经各就各位,全民健身热情高涨,跃跃欲试。
大爷大妈凭借一次次神操作接连出圈,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图源网络
“相亲相爱”的两位六旬老人,小手一拉,脚用绳子捆紧,借由多年默契,舞出浪漫的“人形摩天轮”。
图源网络
老人把腹肌板玩出新花样,双腿卡住杆缝,腰杆子似弹簧,凭借超绝信念感,弹射而起,这核心力量真没谁了!
图源网络
八旬老人单手抓杠,身体平展,收紧腹部,下肢视作钟摆甩动,一时之间分不清大爷是身轻如燕,还是臂力惊人……
图源网络
大爷们主打一个走到哪练到哪。你或许会看到有人突然上树,请不用紧张,他们只想玩会儿抽象——别问,问“我就是一面旗帜”,随风飘晃。
图源网络
想练就一身绝活,必先劳其筋骨:先来“铁胸”砸得铁杆哐哐作响,再来“铁臂”连抛几十公斤杠铃。
图源网络
被称为“诸神黄昏”的大爷大妈,给个杆子能挑出八百个绝活。
笔直站立在单杠,一字排开,完成360度大回环,像时针一圈又一圈地转,说是特邀出演的杂技团,没有人不信。
图源网络
还有太空漫步、托马斯回旋、脖子挂树、倒挂金钟、劈叉等等……五花八门的高难度动作迎着阳光,获得掌声一片。
除了民间高手发起的极限挑战,和挡不住的表演热情,要说大龄健身这股风在哪个圈子吹得最猛?那必属娱乐圈。
70岁的吕良伟、71岁的周润发、62岁的甄子丹、57岁的李若彤、56岁的周慧敏、52岁的陈慧琳至今仍保有当年容颜,造就了娱乐圈的不老神话。
李若彤晒出自己的健身照
所谓的冻龄秘诀,无非是十年如一日的规律运动,加之健康干净和适量的饮食。
如今,李若彤仍在社交平台定时更新自己的举铁日常,还有十几分钟燃脂操,带动网友们一起锻炼。
李若彤在社交平台分享健身操
众所周知,瑜伽、跑步和爬山是港星们日常生活的几大爱好。
周润发能轻轻松松跑10公里不在话下;赵雅芝健身一健就是30年,体重从未超过90斤。
周润发接受采访时称每天都跑步
周慧敏喜欢在跑步机上快走,同时做一些力量训练来保持身材的紧致度;而莫文蔚喜欢跑步,不管工作到多晚,她都在睡前再跑个半小时。
郭富城曾被工作人员揭底:“凌晨3点收工,全剧组都累得要命,结果郭富城回去还能在房间跑步。”
正是强大的自控力,使他50多岁还能完成3小时的全程唱跳。
吕良伟的健身日常
健身人士,深知肌肉线条的来之不易,往往更重视饮食。
比如,周慧敏每顿饭坚持只吃八分饱,佘诗曼除了正餐,从不碰零食;蔡少芬热爱煲汤,即便拍戏,也想办法喝到汤;赵雅芝早餐必须以蛋白质和蔬菜为主,中餐和晚餐就是粗粮加蔬菜。
年入七旬的赵雅芝,对自己非常“狠”——在片场拍戏,她会婉拒剧组盒饭,自带装好杂粮粥、凉拌菠菜的保温桶;接受采访,她都随身带测量设备,只为了确定一块蛋糕的热量。
赵雅芝在春晚舞台
老当益壮
有这么一群老人,在增肌减脂的路上很执着。
73岁的上海“撸铁”奶奶曾在网络走红。她曾因病卧床20年,2018年,陈奶奶走进健身房,看见年轻人都在健身,她心想,自己也要试一试。
她年龄大了,肌肉量逐步下降,如果进行针对性锻炼,也要非常注重日常饮食的营养搭配,肌肉量才能跟上,身体才能更硬朗。
陈继芳坚持体育锻炼
“做一千个开合跳,短暂休息之后接力五十个俯卧撑,再接力波比跳和高抬腿,通过简单的设备,能练胯关节、核心部位、臀腿等等。”
第一个月,陈奶奶就瘦了10斤。
第二、第三个月,她开始练力量,从甩壶铃、压腿,到健腹轮、甩战绳、深蹲、硬拉……直至健身房没有她练不了的器械和动作。
短短5年,陈奶奶的身体同从前相比,天差地别。
在她看来,“年轻人(能做到)的事情不是他们特权,我要付出的努力比他们多的多而已,只要开始做,就是成功的开始。”
图源@爱健身的小白(80岁)
另一位80岁天津奶奶健身20年,她也因身体状况不好,做过3次手术,为了促进健康,60岁开始健身。
白奶奶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会去健身房锻炼,比如普拉提、撸铁、有氧和无氧交替进行,以及一些高强度的健身项目。
“我健身就是要健康,我不要大块腹肌。我认为老年人之所以衰老,就是因为肌肉流失的快。”引体向上、俯卧撑、哑铃推举……她的动作一个比一个标准,不仅练出马甲线,胳膊的肌肉线条也愈发明显。
奶奶把健身融入生活,在她看来:“健身就是因为坚持才有效,而不是有效了才坚持。”
来自江苏的70多岁顾大爷,步入老年后他总看各类健康养生杂志,发现专家都在强调,老年人要增强肌肉力量。
“年纪大的人,最怕摔跤,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肌肉支撑和保护,摔倒后就骨折了”,顾大爷几乎每天去健身,最明显的成效是,有次,碰上小区电梯停电,他一个人将一桶近20公斤的矿泉水搬上11楼。
图源@新闻晨报
随着肌肉量的减少,部分中老年人会患有少肌症,导致肌力减弱,活动能力受损,从而引发站立困难、步履缓慢、容易跌倒骨折等一系列问题。
有媒体报道,一些健身房考虑到老年健身风险,部分场馆对健身年龄限制设置在60到70岁。所以,到底什么体质的老年人群适合力量训练?怎样练才更为科学、不伤身体?
图源@肌肉奶奶冠军版
国家体育总局的研究表明,力量训练更适合身体机能较好、无严重慢性疾病,以及患有慢性疾病但病情稳定的中老年人群。
训练强度上,研究建议从低强度、低重量开始,每组重复8-12次,逐渐增加重量。
图源@爱健身的小白(80岁)
一进健身房就被掏空钱包?于是久久不愿启动运动计划……
实则不然,力量训练不等于“烧钱”,居家也能实现。
在家里,可以用哑铃、弹力带等进行轻重量的力量训练,或者借由自己身体的重量,用墙壁做俯卧撑、用椅子练深蹲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力量训练固然好,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老年健身。
从运动种类来看,快走、慢跑、太极、广场舞、钓鱼、骑行等相对舒缓、对抗性不强的运动,也是老年人运动的不二之选。
图源@江西卫视
何为“生命不息,运动不止”?高龄老人的漫漫健身路,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以为奶奶是来喊孙女回家吃饭的,没想到居然是私教会员。”
“跟奶奶一比,我比较像83岁。”
运动的世界里,年龄不是障碍,决心才是。
头发花白的耄耋老人,拎起了沉重的铁块,也卸下了沉重的肩背;
他们主动打破困局,努力掌控身体,让身体变得轻盈,让生活更自在。
硬核老人的晚年,与汗水共度,与肌肉共在,充实而有力量。撸铁的背后,是他们不服老,不认输的写照。
他们努力寻求一种新的活法,就像白奶奶说——人不是年轻才快乐,而是快乐才年轻。
监制:视觉志
编辑:Zoey
视频号:视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