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抵多国,云南被大大低估了
前段时间,我们为了做《人口逆袭25倍,云南如何改天换地?》这期视频,收集了云南各地农作物的信息,发现云南以一省之力,竟然在热带作物种植规模上超过了许多热带国家
在云南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大爆发之前,中国对于咖啡、橡胶、牛油果等的进口主要依赖越南、巴西、泰国、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等热带国家,他们各有分工,在中国这个超大市场上可以赚到不少。
但云南的产能起来,直接把很多热带国家的产能抵消掉了,尤其是热带水果、天然橡胶这些作物品类上。其中有一种经济作物,在短短5年内成长为又一个千亿级经济支柱,这就是咖啡。
云南咖啡,发展正盛
(图:壹图网)▼
根据海关数据,5年间,中国咖啡自给率从20%飙升至50%。而支撑自给率飙升的,绝大部分是云南的咖啡豆。
几年前,人们会觉得云南咖啡是“本土咖啡”的一个可选项,到现在已经是全面替代。例如星巴克的臻选云南咖啡、瑞幸的云南红蜜处理系列等,这表明云南咖啡豆已经获得了大品牌的认可。现在你购买的瑞幸、星巴克、三顿半咖啡,大概率来自云南。
从产业规模来看,2024年云南咖啡综合产值约500亿元,而普洱茶约800亿元,云南咖啡已经接近普洱茶的60%,而且增速远超茶叶。
▼
而云南实现国产替代的农产品,远远不止咖啡。
云南咖啡,中国品牌
云南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是中国咖啡市场蓬勃扩张的一个缩影。
现在的打工人,全靠咖啡续命,主打平价的瑞幸和库迪已经下沉到了县城,蜜雪冰城的雪王雪顶咖啡几乎征服了一二三四五线城市所有的年轻人。
要是瑞幸库迪也有IP人偶
估计也难逃与雪王一战
(图:网络)▼
中国人越来越爱喝咖啡了,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确切数据支撑的。
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保持25%-35%的高速增长,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2023年,中国人均咖啡年消费量16.74杯,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
结合人口基数,中国的咖啡市场真的非常庞大。
根据中研普华、艾媒咨询等多家机构的预测,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在今年突破1万亿,到2030年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8万亿。其中上游原材料能分到10%-15%,也就是约2000亿。
▼
这个数字其实并不高,因为有品牌溢价的原因,中国咖啡产业链当中,上游的占比是偏低的,利润主要集中在品牌、零售、餐饮环节。而在巴西、越南等产地,咖啡种植环节的价值占比能达到18%。
也就是说,让咖啡产业继续发展,价格打下来,国产占比提上去,中国的咖啡种植产业,有造富3000亿的潜力!
而这些潜力,几乎全在云南,中国98%的本土咖啡都产自云南。
云南咖啡最出名的核心标签是
“中国咖啡原产地”和“高海拔小粒咖啡”▼
云南的咖啡种植产业,主要分布在5个地方。临沧市、普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保山市。
这五个地方,可谓西南的西南,在地理位置上有两大优势。第一是区位优势,中国西部不靠海,但云南再向西一步,就是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关键节点,是海上贸易进入内陆的重要通道。这里的咖啡最早就是法国人通过印度洋航线,从缅甸传进来的。
横屏观看
其实咖啡传入中国的时间相对较晚▼
第二是气候优势,这几个地方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干湿季分明,土壤排水性好。在过去,边缘、多山、炎热的环境是发展劣势,因为不适宜种植粮食。但在当下,却能满足中国乃至亚洲市场对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凭借着这些显著优势,云南的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而在产业前行的背后,政策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
为了支持咖啡产业的发展,2022年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和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发了个《关于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里头有六项支持政策,俗称“咖六条”。
▼
具体的目标,就是想把云南咖啡的精品率、精深加工率提上去,把咖啡产业搞得更牛。措施内容是用补贴、补助的手段,支持咖农搞良种良法、鲜果集中加工、精深加工、精品咖啡庄园、品牌改造,要是贷款利息高了,还帮咖农分担一部分利息,可以说是全力支持了。
“咖六条”推出之后,云南咖啡精品率从8%提升至31.6%,精深加工率从20%提升至80%,效果十分显著。
云南品牌,方兴未艾
云南不光在咖啡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实际上还有很多你以为是进口的产品,都是“云南制造”。
云南水果农业产值约600亿元,茶叶产值约800亿元,云南橡胶,目前产值能达到600亿,到2030年估计能到1000亿。
“云南制造”的潜力还不止于此
(图:图虫创意&壹图网)▼
风靡北美的牛油果,现在云南省孟连县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日本人培育出来的阳光玫瑰葡萄,云南产区占全国25%,直接将价格从云端杀到了白菜价。澳洲坚果,云南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一。
国产替代的意义,不仅是打破进口依赖,降低消费成本,更大的意义在于激活内需、创造财富。
比如说牛油果,本土产品拥有更短的供应链,云南牛油果从采摘到上架仅需3天,而从南美洲进口需要一个月。不管是品质、数量,还是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国产替代都明显是更好的答案。
云南孟连“树熟”牛油果
那个香啊,谁吃谁知道
(图:图虫创意)▼
千万别小看这些小小的消费品,其实国内对于热带作物的消费市场非常庞大。
光是榴莲,中国人一年就能消费1300个亿。要是算上香蕉、芒果,市场更就大了,差不多6800亿。咖啡、可可这些洋气饮品的原料,也有3200亿的市场,其中咖啡就占了四分之三。
云南在热带经济作物这个赛道上
极具统治力▼
还有咱们做饭用的香料,是一个4500亿的大市场。其中,云南的八角、草果就占了12%。还有棕榈油,也有500亿的产值。
这些热带水果、香料、油料全部加起来,可是一个1.5万亿的超级大市场!
然而,我们本土产品的品牌化才刚起步。雀巢一年能赚4000多亿,而云南最大的咖啡企业后谷,一年才只有10个亿,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
在热带作物品牌化方面,排除烟草,茶叶是走在最前面的品类。其中,“普洱茶”品牌评估价值达 82.21亿元,位居全国第2位,“滇红工夫茶”品牌评估价值43.73亿元,位居全国第21位。但都远不如立顿的百亿美元估值,离雀巢3600多亿市值更是远得很。
中国茶叶要走向世界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图虫创意)▼
现在,云南正在搞"一县一业",已经打造出了几十个地方特色品牌,像保山小粒咖啡、孟连牛油果这些,都给引进产品贴上了云南省的地域标签。
得天独厚,兑现潜力
这些品牌的成功打造,背后依托的正是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云南这块宝地,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从海拔76米的河口,到6740米的梅里雪山,海拔落差巨大,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全世界很难再找出第二个气候类型如此丰富的地方,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作物在这儿都能种,光野生植物资源就占了全国一半以上。
特殊的地理条件
注定了云南特殊的农业发展▼
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具备了搞出上万亿的农业产业的潜力。不过,想把这份潜力兑现成真金白银,还有三道关卡需要过:
第一关是"引进来,运出去"。随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云南通往国内其他省份的交通都不存在问题。
中老铁路通车后,从昆明到万象朝发夕至,运费大大降低。勐满口岸一天能过300辆货车,泰国榴莲、老挝咖啡豆源源不断进来。云南的新品种也不断培育出来。像"云咖1号"这种抗病高产的新品种,亩产能翻一番。
中老铁路的建成
拉动了云南与周边国家的发展
(图:图虫创意)▼
这一关,现在算是过得差不多了。
第二关是产业化建设。这个现在正在发力,普洱市已经建起了亚洲最大的咖啡加工产业园,从脱壳到烘焙一条龙。德宏的坚果加工厂也是全自动的,一天能处理200吨。
横屏欣赏,普洱的咖啡种植园
(图:图虫创意)▼
不过现在最大的短板是物流网络。像怒江这些地方,山路十八弯,好多村子快递都到不了。好在"十四五"规划要建20个农产品集散中心,等建成了,应该能改善不少。
第三关也是最难的一关,就是品牌建设。咱们现在的情况是,好东西不少,但卖不上价。现在通过"一县一业"和各项扶持政策,许多区域品牌慢慢起来了,但要走的路还很长。
新西兰佳沛奇异果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如果能统一标准、搞研发、做品牌,云南农产品的产业附加值还会有一个巨大的提升。
云南农产品的发展,未来可期
(图:图虫创意)▼
再一个就是要会讲故事,讲好一个故事是品牌搭建的必经之路。法国红酒、意大利橄榄油,还有日本的各种水果,都有着有极高的溢价,还能让消费者们心甘情愿地买单。云南普洱茶、小粒咖啡,文化底蕴一点都不差,要想实现品牌化战略,还需要提升讲故事的能力。
只要把这三关都闯过去,让云南农产品既有"里子"又有"面子",那几万亿的造富潜力,也就会逐渐地兑现。
潜力的兑现,靠的是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执行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