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恋综”,根本不存在?
《心动的信号第七季》开播了,素人男女的恋爱又被抬上互联网供众网友围观嗑糖。
但这次比令人心动的恋爱先一步出圈的却是嘉宾略显刻意和做作的“死装”感。
闪亮耀眼的学历,猛然刹车般的中英转换让场面变得瞬间耐人寻味。
观众再也不惯着这些“留子”的优越感,开启了群嘲模式,纷纷呼唤有没有二本恋综。
二本恋综的出现,代表着精英主义的瓦解吗?
01
“精英恋综”被diss?
恋综中长期存在的精英价值审美已经成为了无需质疑的事实,被请上节目的嘉宾除了要外貌赏心悦目,学历背景和职业履历也开始内卷。
最近,恋综嘉宾间的“strong”对话引发了网友热议。
普通的围桌谈话,几位拿捏着精英人设的男嘉宾不自然的对谈显然不太普通。
面对女嘉宾抛出的“最喜欢的城市”的问题:
——我喜欢Southampton
——你呢?
——我喜欢曼…Manchester
话到嘴边,硬是将“南安普顿”和“曼彻斯顿”这两个城市名以英文形式念出。
除了城市以外,嘉宾们在交流音乐的选择上也透露出一丝驴唇不对马嘴的幽默氛围,很高兴你也喜欢音乐并有自己的见解。
其实对于中英混杂的交流方式在网络上已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争论话题。
对于有海外经历的海归派的生活的确是这样,并不存在刻意装腔拿调的本意。
但这些悬浮于所有普通朝九晚五打工人生活之上的对话,依旧能轻易让人品味出略带尴尬和傲慢的含义。
be like:说到这儿,我的privilege已经尽数体现了。
也不怪网友咆哮:就不能拍点二本看得懂的恋综吗?!
“我比较喜欢KFC,那里的Thursday挺crazy的。”
“我每天都要来一杯瑞...呃luckin coffee......”
甚至网友在视频网站上制作了翻版的“old百姓love综”玩梗也大获点击量。
只能说观众苦精英感strong恋综嘉宾久矣。
为什么现在恋综被“精英阶级”或者“海归派人士”占领了?
02
恋综脱离不了精英主义?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现代爱情生活名言:月入1w以下没有感情问题,都是经济纠纷。
现实的感情生活中充斥着太多绕不开的经济纠纷,社会压力下,大家已经不想再在屏幕上看到“新老娘舅”“爱情保卫战”这类充斥着现实问题的节目。
观众已经疲于看家长里短的争吵,宁愿看点帅哥美女间的谈情说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于结婚的热情逐渐减退,相亲节目的需求也不复从前,爱情类综艺节目的目标受众,也在这种需求转变中转型。
在恋爱意愿度越低的社会土壤中,越是能开出高糖的恋爱综艺。
恋爱相亲综艺节目已经从过去的实用指南转变为做梦代餐,让观众像追剧一样欣赏“高质量人类的高质量恋爱”。
同时,恋爱初期本质上是双方阅历的交流与分享,阅历丰富的嘉宾能提供更多的故事和情感素材。
哪怕是出于招商的层面,对于品牌方而言,也更倾向于通过学历/职业/外貌这些可以被直观评估的标准,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在这样的双重筛选条件下,嘉宾阵容普遍具备“名校”与“海外”背景。
但在这些精英人设的包装下,嘉宾们的爱情故事变得不接地气,离真实的生活也越来越远的问题也必定像“曼彻斯特”哥这样上演。
大家对精英主义的逆反心理,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重。
03
精英主义被讨厌?
其实不止恋爱综艺,精英的光环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已不再是万能的通行证。
北大高材生自居的博主用“北大宿舍聊天”的标签吸引流量。在一场与上野千鹤子女士的对谈中,却用无知的追问暴露出自己的偏颇,遭到反噬。
“时尚icon”晚晚费尽力气努力维持上流社会伪精英阶层的身份,如今却被大众用戏谑的方式,戳破了她营造出的假象。
前段时间,百度公关一号位的璩静被全网群嘲。
作为精英主义培养下的企业高管,有着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配人生,她把对基层人员的蔑视展现得淋漓尽致。
遭到全网抵制的李佳琦,一句“没有涨工资,是因为自己没有努力”引发众怒。
他的傲慢恰恰是优绩主义的印证,也是自以为站在鄙视链顶端的新精英的优越感。
在这样的环境下,精英式恋综的翻车也就成了必然。
为什么大家开始反感“精英主义”?
首先是因为精英主义的傲慢与偏见,让普通人感到被冒犯了。
部分精英阶层会有意或无意流露出高傲、居高临下的态度,对普通人也缺乏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而且这些所谓的精英一边秀着优越感,一边还要挥起资本的镰刀,割观众的韭菜。
比如大多数恋综嘉宾可能不会“牵手成功”,但一定和网红公司“签约成功”,打造带货版图。
对于他们来说,上节目增加曝光,不仅能让粉丝数倍增、商单报价上涨。若成功牵手,还能再圈一波CP粉,俩人合体的广告合作还会更多。
如今,大家都发现了精英叙事中的傲慢和滑稽。
不断的对精英主义叙事祛魅。
想要忽悠观众买单,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事。
无论是节目制作方、素人嘉宾、甚至流量明星,都应该认清的事实就是:
想要赢得大众的信任,最主要还是真。要真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真的看到隔着屏幕的真心。
只有真的人,才能真的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