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p成这样,才是国人的耻辱
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小将郑钦文力战劲敌,一举夺得了中国网球史上的首枚奥运单打金牌。
小麦色的皮肤、强健有力的肌肉、雷厉风行的挥拍,以及自信潇洒的笑容,种种因素的叠加,让观众记住了这个生命力喷薄而出的运动员,更是让观众爱称其为“Queen Wen”。
然而,在某品牌的宣传海报中,作为形象代言人的郑钦文却被P得皮肤白皙、肌肉消失,原本富有力量感的狂野女王瞬间变成了甜美如花的奶油小妹。
此事引发舆论热议,也不禁引起我们反思——
当我们反对白幼瘦审美的时候,我们反对的究竟是什么?
作者 | 愤怒的小毛毛
编辑 | 小白
排版 | 板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01
不知从何时起,内娱的审美倾向开始迅速转变为“白皙、娇小和纤瘦的形象”。
在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下,许多明星开始追求极致的减肥瘦身效果,以及过度的美白亮肤和修脸整容。
他们为了向白幼瘦审美看齐,不惜节食挨饿、催吐抽脂,甚至动用各种科技与狠活,深陷容貌焦虑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不只是女明星,男明星也开始裹挟其中,甚至过犹不及。
于是,大量的“小奶狗”携手小甜妹充斥荧屏,轰炸着我们的感官,扭转着我们的审美倾向。
其实,男性白幼瘦审美的流行,也是基于女性权利与意识的某种觉醒。
在以往的社会里,女性往往处于被命令、被压迫、被欺凌的地位。当新的时代到来,女性力量不断增长,自然希望能够摆脱自身等待被拯救的从属地位。她们希望男性能够更加温顺、羞怯,从而增加她们的掌控感——
试图通过不断软化男性形象,以巩固自身社会地位。
在性别崛起的背景下,这一点其实无可厚非。当女性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消费能力之后,她们便开始将男性塑造成他们理想的样子,正如上个世纪在欧美流行的洛丽塔一样——那是男权社会对理想女性形象的迷恋和臆想。
此外,在白幼瘦审美的背后,不仅有权利意识的提升,还有资本运作的内在逻辑。
近年来,618年中购物节、双11狂欢购物节、双12、女神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活动,均能反映出资本用巧立名目的节目和看似优惠的折扣来促进消费的心理动机。人们在资本营造的信息茧房里醉生梦死,最终无法逃脱消费行为习惯被操纵的命运。
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女性的消费能力也日益增长。为了让自己变得更白更瘦,也更漂亮,女性自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购买大量的护肤品、保健品、美容产品等,不断从消费乃至冲动消费中获得快感的安全感。
换句话来说,要是大众以胖为美,或者以黑为美,女性的钱包就没那么容易被掏空了。
因此可以说,白幼瘦审美是平权意识提升和资本社会运作的合谋。以往框定在女性身上的审美倾向,如今变成了男性的普遍审美倾向,继而不断巩固,成为社会整体的审美倾向,进行“奶头乐”式的沉迷和癫狂。
02
纵观中国近代史上对男性审美的认知变迁,我们能感知一二。
上世纪30—50年代,活跃在银幕上的当红男星非金焰莫属,韩国籍来华的他主演了电影《大路》《浪淘沙》《武松与潘金莲》等,还在《电声日报》推出的“中国十大电影明星”票选活动中,获得了男影星最高票数。
可见在当时饱受战火蹂躏的时代背景下,追捧过如此清秀的长相。
50年代,以王心刚为代表的革命干部审美开始流传,他气质阳光明朗,眉眼俊秀,极具阳刚之气,在《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中永生》等电影中都饰演革命干部。当时,坊间流传着一句谚语——“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
由于时代原因,革命干部的阳刚审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一段时间男性审美的主流。
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引入外来思潮。日本电影《追捕》在国内大火,主演高仓健冷峻刚毅的硬汉形象一改以往银幕上常见的高大端正的干部形象,引发轰动。
之后,尽管有甜腻的“奶油小生”唐国强等出现,但其并非银幕主流。彼时,大众追求的仍然是酷炫时尚的费翔、冷酷帅气的周润发、阳光帅气的四大天王等。他们来自台湾或香港,身上散出的雄性荷尔蒙气息,令人疯狂着迷,内地观众以男神之称顶礼膜拜。
转折点出现在韩流进入中国市场之时。
1992年,中韩建交,伴随着台湾和香港流行文化影响力的衰弱,韩国流行文化顺势进入中国。1993年,崔真实主演的韩国电视剧《嫉妒》(又名《绿色恋情》)登陆内地,拉开了韩流席卷内地娱乐圈二十年的序幕。
此后,《蓝色生死恋》《我的野蛮女友》等带有韩式审美和价值观的影视作品、K-pop、韩式穿搭、韩式美妆等疯狂涌入内地观众的生活,中国成为韩式彩妆第一大进口国,男性化妆比例也开始大幅激增。
最重要的是,韩国文化中的白幼瘦审美被植根其中,在中国生根发芽。在此之后,内娱各种偶像组合、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极大地影响了内地观众的审美倾向。
内娱的审美也开始由之前的阳刚英气,转向韩流里的甜美柔弱。
当然,追根溯源,韩式白瘦幼审美的背后,还夹杂着美国殖民霸权的文化规训和经济掠夺,在此,我们不做过多讨论。
尽管2017年前后,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限韩令”的消息不胫而走,韩流在中国的影响也不大如前,但其影响早已深远不已,难以消除。
浸染于欧美的韩国文化,终究是兴盛于中国。或者说,“毒害”于中国。
03
所以,当我们反对白幼瘦审美的时候,我们反对的是什么?
我想,我们并不反对男人柔弱化,或者女人阳刚化。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构建一个多元丰富的和谐社会,就必须提高社会包容度,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尊重所有存在即合理的生命。
进一步说,我们常常讲阳刚,到底是说外形的强壮粗犷还是内核的坚韧勇敢?如果说一个男人外表柔弱可爱,但他内心坚韧不拔、敢于牺牲奉献,他难道不比那些外表刚硬但内心偷生怕死、毫无责任心的男人更阳刚、更有男人味吗?
如果说一个女人外表大大咧咧,但她内心善良,她难道不比那些外表柔弱却内心肮脏恶毒的女人更受人欢迎吗?
颜值至上的时代,我们要打破外表上的性别刻板印象。颜值至上的时代,我们也不应该只把注意力放在皮囊之上,而完全忽视其内在的灵魂,否则,我们只是活在了自己的臆想世界里,自闭不出。
我们不反对白幼瘦审美的存在,毕竟这个世界需要给那些天生长得矮的、皮肤生得白的,或者想要变成这样外表的人一些活路。我们反对的是刻意将白幼瘦同弱化打上等号,将男人或女人钉进性别凝视的箭靶之上,让他们像猎物一样极其妩媚地满足每一个观看者的消费欲望,或搔首弄姿,或擦边求打赏——
最可怕的是,妄想将这种病态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固化,让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无形的“萝莉岛”。我们必须强烈地反对这一点。